书界资讯
“修技--修心--修学--修道”王学岭访谈
   2012-03-23 12:12:36      复制
 点:王学岭工作室
 间:2012224
采访人:王学岭
采访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网记者
 

王学岭简历
   
王学岭,男,1963年生,祖籍河南商水。供职于中直机关。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总参谋部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兼书法创作院院长。
记者:王老师你好,您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尤其是您的楷书高古不群,但不难看出,先生楷书法宗唐四家,数十年间不离不弃,可谓是精骛八级,心游万仞,开一代楷书之先者也。请问您是如何把唐四家楷法和锺繇楷法以及雄强浑厚的魏碑融合在一起,以至于形成今天这样潇散野逸,庄严浑厚,高古不群的楷书风格的?

王学岭:谢谢,我也只是书法世界里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所幸前人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财富。我自己学书的过程有修技--修心--修学--修道这样几个阶段。就是学和练的结合体,有理论,也有实践。修技不用说了,笔法字法的练习,名碑古帖的临摹,都是。修就是正思维;能够虚心、把自己放空,舍除自我和固执、僵化,以赤子眼界去观察、去学习,这个基础,我管它叫学习书法的修心。书作气象、韵致大多来自这个修炼。修学,即指笔墨技术之外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书法不是单纯存在的事物,它从文字、诗词、美术、哲学等中孕育而生,并随历史更替和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进步,以至今天成为一门独立的文化学科。所以,相关文化的学习在正心意后尤为重要。修则是一种综合能力;在有了指腕功夫和文化素养、审美见地之后,将古代圣贤的理论重做精读,体悟其中道理,糅合于胸、运行于笔。由此再去描摹自然万状,就是风格了。
记者:王老师您好,你现在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朝日忙于展览评选和日常繁忙的工作,请问您平时还能挤出时间创作吗?这样繁忙的工作会不会影响到你的创作?

王学岭:说实话,现在进行创作的时间比以前少了。但是我坚持每日临帖,这个日课从不间断。哪怕只有10分钟,临不了完整一帖,也要临。我现在日做临习,仍常常有收获。另外一种对我有益学习,恰好是评选和会议、工作等。每看到展览中有好的作品,或者新的气象,我都能从中领悟点滴。书法不是泥古、更不是摹古,书法是在坚持经典的同时,不断地随着社会审美的进步而进步;随文化科学发展变化去不断地创造新的美好。多看体现当下精神,有风格、有气象的作品,是对自已时尚眼光的促进。各种学术讨论会中,我能得到文艺知识的补充,日常工作接触中,我能得到书坛论道的信息,这些同时又是对我自身学养的充电。我喜欢所有这些工作。有了临帖、时尚、学养的有益补充,我就仍然能坚持四修,争取使自己的创作心手相同、时我相和

记者:王老师您好,您对于近年来书法比赛中获奖的青年人(技法熟练者)是如何看待的。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王学岭:能够在比赛中获奖,这本身就是一种来自大家的肯定,我要首先祝贺他们、鼓励他们。技法熟练是非常好的工具,是难得的天资体现,是善利事业的前提。既然已经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就要让自己看得越发高远。我也曾有幸偶然获奖,听到消息时,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因为奖项忘记虚心,始终记住自己就是一个虔诚的学书者。事实上,一个虚字,蕴涵的可不是简单的实在和丰厚。有虚才有志向,先虚方能学进,有志有学而后生慧生识,则有望勇猛精进、所向披靡。

记者:王老师您好,您对当代中青年书法家的文化素养、品质、为人等方面有何看法和寄托?
历史和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时代的文艺都因此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但百花各有美好,缺一不为繁荣。当今社会的各位书家,因其社会环境和承载责任不同,各有侧重和专长。一个时代中丰足的学养,也许在其后时间里却是不够全面的。很难说素养、品质能用标准量化。其中,我认为两点是必要注意的,一为“学”,二为“养”。学就是坚持学习,对书法文化和书法技法的学习,对相关文化和社会科学的学习;没有学习就是一种退步。养的重点在养护,中国传统文化中德与艺相生相伴,道与德也密不可分;掌握道理道义是基础,然后才能有德举德施。艺有德则作品就有风格、气象,有正大、高古。书法之道不离学习,之德难舍修正维护。总之一点,坚持学习,“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记者:王老师您好,您作为当代著名军旅书家,在当今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热潮中,是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你同辈的书法家作品走向市场化有何感想?以及市场定位是如何?
王学岭:书法作品成为艺术商品而走向市场,必须先有其价值。价值的体现不在外,而在内,即书法的文化精神、个人风格、艺术妙趣。
书之精神在虚心自观。破执著除无明,以慧心观帖学理,做破后之立、有收之放,则书作得“真如”境界;加上文艺历史哲学的支撑,则书法得“文气”。书之风格在筋骨血肉。字有筋骨遒丽生,运笔果断灵韵出,能以熟练笔墨写生险形状,书作就有古茂状态、高远气息。书之妙趣在浓淡相涵,似有若无。像诗一样,通篇看似极淡,却处处有浓情,就是书法的“意趣”。如进而使书迹与文章相通一致、一韵一趣,笔笔坚实,浅彰文心,那书作就有了“灵魂”。古人讲书法有筋骨血肉则立,今日书法若能有“真、文、态、意、魂”,大约不难有价值。
 
记者:今天很有幸对您进行专题访谈,得到了你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地感谢。今后还请你多多关注和支持中国书法协会网的工作,并请提出批评和指正?
 
王学岭:还要谢谢你们,对书法事业和书法文化做出了这么多贡献和努力。我们都是热爱书法,并愿意为之奉献的人群;我们都期望书法世界能更美好更磅礴。书法家协会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书法文化之花得以伸展发扬的沃土,如果能在其中进技献力,那是我最高兴的事。
 
 
 评 论(0) 阅 读(981)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 好
  • 已阅
    您已经输入个字,还可以输入个字
谁来看过:
考级中心
访客
张爽
bjhrzjx1938
本站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大厦C座610室     公司名称: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市     邮箱:bjsfkjzx@163.com     电话:010-64629595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