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有日益紧缺的能源,另一方面是经济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面对这一矛盾,作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勇于创新,大力实施"绿色低碳支撑"的经济发展战略,探索出一条依靠科技创新,低能耗、低污染,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和谐发展、经济指标增速稳定的绿色经济之路。
9月20日,记者走进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业最新的水源热泵节能项目。"我们这次新应用的水源热泵处理系统,每年可节约燃煤3564吨,直接降低生产成本200多万元,夏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零。"装备研制中心部长赵志强对记者说,"水源热泵的投资额是370万,1年半的时间就可以回收成本,可为企业形成长期的经济效益。"赵志强还告诉记者,正在建设的开发区中信戴卡产业园将会运用到更多的节能减排技术,将打造成一个"低能、低耗、低排、低污"的绿色制造示范园。中信戴卡的办公室主任王革向记者出示了公司"十一五"期间的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报告。报告显示,截止至2010年底,中信戴卡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了45.44%,万元GDP产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32.02%。"我们公司一直在大力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改造和应用,为公司产生了经济效益,为国家的环保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秦皇岛开发区陆续引进了一批服装、饮料、建材、机械制造等企业,这些企业为开发区当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企业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特征日趋明显。然而近日的开发区老居民发现,星华混凝土、泽艾压铸、富城海事等一批熟悉的企业不见了,而光彩服务、中程在线、时代网盟、西达科技等一批新企业开始陆续入驻,在这些企业看不到烟囱,听不见噪声,每个企业占地面积也小了许多。 "这是我们对企业进行'体检'后发生的变化。"秦皇岛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英杰说,通过系统调查,开发区制定了"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退出;科技含量高、资源能源消耗少、生产效率高的企业进驻"的结构调整政策。
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开发区大力鼓励企业改进生产工艺,重视技术创新,强化科学管理,创建节能型的企业。玻璃建材行业是开发区耗能最大的行业。开发区最大的玻璃生产企业秦皇岛奥格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要耗能设备是两座浮法玻璃窑,原来的主要燃料为重油,为彻底解决能耗高、污染大的问题,奥格玻璃有限公司启动"油改气"工程,成为全市十余条玻璃生产线中第一个使用天然气的生产线,改造完成后,企业的年直接生产成本降低了600多万元。
2010年9月3日,秦皇岛烟草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易地技术改造项目正式投产。易地搬迁技术改造项目的完成,使秦皇岛烟机公司的能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能源消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实施易地技改项目之前,公司的能源结构以原煤为主,现在公司的能源结构以天然气为主。易地技改项目在基础设施、工艺布局、生产设备、动力能源、污染物处理等项目规划和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根本上实现了企业污染物的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节能减排,有利于环境保护、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三统一"。装备能源部主任吴松向记者展示了近年来的能源消耗对比表:2009年全年综合能耗7373.23吨标煤,2010年全年综合能耗5564.42吨标煤,2011年全年预测综合能耗2106.92吨标煤。2010年工业产值综合能耗较上年同比下降14.39%,2011年预测工业产值综合能耗同比将下降66.17%。
"能源结构的变化带来了能源管理的变化。"吴松说,"节能,并不是不消耗能源,而是如何有效消耗能源,如何用最少的能源创造最大的效益。能源管理涉及企业各部门、各个生产环节、各工艺流程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因此,能源管理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为了鼓励企业不断深挖节能降耗潜力,开发区成立了节能专项补贴资金。日前,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对区内企业进行节能效果工作评估,中信戴卡、中粤浦项马口铁、金海粮油、镁铝合金等一大批节能先进企业纷纷参与评估,开发区根据评估结果对节能先进的企业进行补贴。
先进的共生产业布局理念将引领开发区绿色经济的未来。开发区提出建设现代化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理念,积极组建循环型产业链条,科学选择并引进发展关联配套项目和资源再生产业项目,促进相关产业项目布局,建立项目循环共生关系,着力发展园区特色的工业循环经济。开发区镁铝合金有限公司对原有的铝液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由原来的铝锭输送转变为铝液输送供应下游企业。由于铝液可被下道工序直接利用,可节省加热成本每吨300多元,按该公司年产6万吨计算,一年创造的社会效益可达2000多万元,而且真正实现了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实现社会、环境、经济多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