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界资讯
以书法艺术诠释“北京精神”
   2012-08-13 09:05:43      复制

    

以书法艺术诠释“北京精神”——访著名书法家贾起家


     新华网北京8月13日电(记者赵文君)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市文联等单位主办的“北京精神——贾起家书法作品展”将于8月14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著名书法家贾起家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为创作主题,用传统的书法艺术创新形式弘扬和传播“北京精神”。

     贾起家,笔名砚田,以文雅清新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书坛,作品被故宫博物院等多家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收藏。此次作品展中,他用行楷书写的北京精神八个大字,每个字都在三尺以上,力透纸背,大气磅礴,足见其书法功力之深。

书法是“养”出来的

     贾起家告诉记者,在网络飞速发达的现代,书法艺术正受到非常严重的冲击,如何把书法艺术经典传承给下一代,是书法艺术家的责任。艺术本身是精神的陶冶、感情的抒发,书法不是写出来的,是“养”出来的。比如临帖的选题,愉悦或是悲壮,种种表现要化成自己的内涵,用书法表达出来不同的心境。书法艺术的修炼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历、修养、心境各方面都需要时间的积淀,以达到最佳的高度。“一幅书法作品的高低,关键是作者的胸襟和学养。”所谓“人心要实,艺心要虚”,为人真诚,脚踏实地,这是做人的根本。好的书法家必须要有浩然正气,方能成大器。历史上的一些“名人”,比如秦桧,字虽然写得很好,人品不好不能留传于世。贾起家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正是对书法艺术的诠释。

高雅艺术变成娱乐是一种退步

    针对当前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书不如画”现象,贾起家说,“先有书后有画,成就一个大书法家比大画家难得多。”一些现当代画家在四十岁上下就能达到艺术的巅峰,而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可能才刚刚步入境界。由于投资不可避免的功利性,造成了所谓“书不如画”的怪象。目前古代书法价值正逐渐回归,比如黄庭坚的《砥柱铭》拍出4.368亿元。一些专业藏家也开始关注目前价格不高,但未来的收藏价值有待攀升的书法家作品。

     现在包括书法在内的很多传统艺术,开始走向娱乐化。贾起家解释说,这种现象的根源来自西方艺术观念的冲击。比如“丑书当道”,它会使很多人误入歧途,以为再不用临帖,以为书法原来这么简单。贾起家认为,真正的“丑”是不容易达到的境界,那些随意破坏汉字结构,张牙舞爪,以“浊”当“拙”的作品,不代表书法的本质,哪怕是得了大奖、出自所谓当代名家之手。“当高雅艺术变成娱乐,这是一种退步,传统的精粹才是永恒的经典。”

“专精、博取、字外功”

     贾起家向记者介绍,他从8岁开始练字,用7年时间掌握了柳体的坚实基础,起家书法的基调从柳体而来。在此基础上开始学王羲之,补充柳体秀美不足的弊端,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百岁书法家姚奠中先生对贾起家的书法有着高度评价,“沉着圆润而不软媚,从容自如,稳重秀逸。”

     贾起家总结出一套书法研习的心得,即“专精、博取、字外功”。“专精”指选一家作为根基吃透,“博取”就是集历代名家精华,研究如何转化成自己的风格,和自己的书法基调容为一体。“字外功”则是最难修炼的,指的是修养、学识、阅历。历代书法家都是大学问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文化的支撑,艺术就达不到一种高度,尤其是青年人更要注意这一点。

     传统书法如何在当代保持生命力,一直是当代书法界争论的焦点问题。贾起家认为,书法的“规矩”是严格、不可逾越的,但一味强调书法的“规矩”,势必造成字的板滞和僵死。他同时也指出,当下要做的并不是出奇、求异,而是继承传统,发掘经典书法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评 论(0) 阅 读(1518)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 好
  • 已阅
    您已经输入个字,还可以输入个字
谁来看过:
考级中心
访客
本站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大厦C座610室     公司名称: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市     邮箱:bjsfkjzx@163.com     电话:010-64629595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