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文化
江城赛马文化之中西“三不同”
   2011-12-15 10:11:49  发布者:宣传部    复制   复制到我的资料库

跑马

    溜溜的武汉

    赛马,号称“国王的运动”,是以骑士技巧和马匹奔跑的快慢来定胜负。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运动,早在1174年,伦敦的史密斯菲尔星期五的马市上,首次出现了比较正式的赛马活动。随着英国赛马的开展和向其他国家流传,13世纪左右,欧洲大陆兴起了赛马热,之后赛马又流传到了讲英语的国家和地区。

    早在清末,武汉的赛马风气就开始盛行,直到解放前,有五十余年的历史。而在武汉,中国(武汉)国际赛马节,已经连续举办了6届。在50余年的沉寂之后,武汉正在再一次地打造着“赛马之都”这张城市名片。

 

    那还是清朝的事儿。有人向乾隆皇帝举报说,扬州的盐商们骄奢淫逸、声色犬马,穿着违反规制的衣服,住着豪华的园林,实在是丢掉了勤俭的传统,该治罪。一生保守的乾隆帝这次倒很开明,他说,盐商们虽然奢侈,但他们养活了大批贩夫走卒、佣厮仆役。如果盐商们都不敢乱花钱,那些穷人们就更要失业了。这就是中国经济学史上有名的“侈糜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消费刺激经济。

    “声色犬马”一直被当作玩物丧志的代表,可是20年前,邓小平一句“马照跑,舞照跳”,却成了香港人回归中的定心丸。这也是有名的“跑马论”,用经济的话讲,就是消费安定社会。

    我们都希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两者却都在跑马斗狗这样的“小道”上交集,实在是见微知著,大道和小道原本相通的。这在世界经济这么不景气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武汉人搞起来商业赛马,据说还有马经济随其后,从历史说是接续传统,而从今天说,却是开风气之先了。

    在武汉骑师俱乐部里,女骑手们为数不少。作为一项效果不错的瘦身运动,骑马越来越受到女孩子们的喜欢。

    据国外的研究表明,骑马10分钟相当于接受1万次按摩。骑马,其实是一项全身运动,随着马的奔跑,全身的肌肉都能得到运动。许多刚学习骑马的人,一个鞍时下来,就会感到全身的肌肉酸疼,这是因为全身都得到了锻炼,可见骑马对身体各个部分都可以起到减脂作用。

    骑马看起来很简单,一跃而上就行了,但是,对于外行人来说,还是需要学习一下的。

    上马:

    马是很聪明的动物,因此在骑马之前,最好先和自己要骑的马交流一下,让它熟悉你的样子和气味。上马时要从马的左前方上马,不要因为害怕而从马的后方接近马,否则可能会被马踢伤,马也不愿意让来自后方的像要偷袭它的人来骑。

    贴心提示:颜色鲜艳的衣服容易使马受惊。与马的交流要适可而止,如果发现马的耳朵向后背倒伏,表示马可能有攻击企图,也不要随意给马喂食,以防被咬伤。

    骑乘:

    不要乱拽缰绳,否则再聪明的马也会不明白你的指令而变得不知所措。如果马失前蹄,人要迅速提住缰绳,重心后仰,马就可以被提起来;如果马鞍松了并开始移动,要迅速抱住马脖子,或抓紧马鬃,并马上设法让马站住;如果不幸被马甩出去,要尽量保持身体平衡,不要以头或后腰触地。

 

    武汉的城市记忆里,赛马有着深深的烙印,直至今日,仍然留有30多处与马有关的地名。

    1861年3月,汉口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是闻名遐迩的国际性城市,有“东方芝加哥”的美称。当时,武汉曾有西商、华商、万国三座跑马场,比上海还要多一座,赛马风气盛极一时。

    西商跑马场位于现在的武汉歌舞剧院和解放军通讯指挥学院宿舍范围内;华商跑马场位于现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航空路、万松园路一带;万国跑马场位于现唐家墩与姑嫂树一带。

    1902年,英国人开始在汉口兴建了西商跑马场。一百多年过去,那里的建筑依旧保存得较为完好,历史原貌还清晰可见。因西商跑马场还派生出马道口、西马路等地名。

    可是西商跑马场由于是英国人经营的,中国人明显受到歧视,中国人花钱买票看赛马,只能坐在偏僻看台,其他地方甚至还竖有“禁止中国人入内”的牌子。凡此种种,激怒了为该马场提供土地且有爱国之心的刘歆生先生。

    1906年,有“地皮大王”之称的刘歆生和几名爱国华商合股,兴建了一个华商跑马场。与洋人跑马场的最大不同在于,这里不收门票,观众不分中外,一律平等。可是现在这座跑马场的建筑,已经不复存在了。

    1924年,汉口商人王植夫、吴春生等人集资合股,建成了“万国跑马场”。如今旧址虽然已经不在,但周围派生出的10余个“马字号”地名,如马场路、马场角、马场湖等等,仍然记录着当时的繁华。

    马的审美:浪漫与理性

    曾经有人问国际马联A级马术教练包志青,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许多千里马,可是为什么现在跑得最快、长得最漂亮的,都是外国的纯血马,而国产马与之相比,不仅身材矮小而且速度也慢呢?

    包教练的回答是,因为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于马的理解不同。包志青年轻时是位音乐人,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正是出自他的笔下。有着浪漫文化气质的他,对于马的理解,却是全然的严谨与科学。

    他说,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非常高,中国人提到马,就会想到徐悲鸿《八骏图》里的自由飘逸,就会想到“龙马精神”、“老马识途”的奋进沉稳,中国人赋予了马更多的文化的精神品性,更看中的是马的象征寓意。但是实际的问题,反而没有人关心了,比如应该如何科学地繁育、饲养、训练马匹。真正在做着这些事情的马夫,地位很低、收入也很低,他们又怎么有能力来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研究呢?于是马匹自然是慢慢退化,中国在唐代之后,就没有真正的好马了。

    与此相反的,是西方人对于马的态度,他们以纯粹的理性在对待着马匹。以赛马来说,纯血马是全世界最好的马种,它们结构匀称,外表漂亮,而且爆发力强,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马种。而这一马种,是英国人花了差不多百年的时间,才使其稳定下来。为了培育出最快的马,在十七世纪的英格兰,一代又一代的研究人员经过漫长的实验期,最终由阿拉伯马、西班牙马、加洛韦马杂交繁殖得来了现在的纯血马。世界上的每一匹纯血马,都有着自己的族谱,记录着它的父辈、祖辈、曾祖辈等等的血统。而纯血马的自然交配也是不被允许的,繁殖全部是依照科学的选择,由人工受精完成。虽然看起来不近人情,但这正是这一马种能够世代优秀的保证。

    骑术运动:普及与小众

    从2003年开始,一年一度的赛马节,使得马对于武汉市民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是骑马作为一项运动,在武汉却仍旧是小众的爱好。

    据东方马城骑士俱乐部介绍,武汉仅只有600多名骑马者,他们大多是一些私营企业主,也有一些外企公司高管和一些青年白领人士。一个鞍100多元的价格,或许是一个原因,而在更多的武汉人眼里,骑马是项“贵族运动”,离普通人有些个遥不可及。

    实际上,骑马的档次有很多,所谓“贵族运动”,是指专业赛马、马球等运动,一般的骑马,门槛并没那么高。在欧美国家,甚至马术都已经是一种十分普及的专业运动,很多普通中产阶级平时养一匹马在专业马场,休闲度假日全家去骑马竞赛,是很平常的事情。而英国马协仅注册成员,就多达7万余名。而在香港,有四间专门的骑术学校,分别位于港岛的柴湾和薄扶林,以及新界的屯门和上水,作为对马术运动的推动。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是诗人海子的愿望,而对于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来说,这同样也是梦一般的向往。

 

 评 论(1) 阅 读(3699)
  • 访客
  • 2012/1/4 13:13:39
  • 回复
  • 1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 好
  • 已阅
    您已经输入个字,还可以输入个字
谁来看过:
访客
访客
宣传部
本站地址:北京市1区E506室     公司名称:草原盛会赛马节     邮箱:123abc@126.com     电话:010-58859862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