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文化
蒙古族与马文化
   2011-12-15 10:25:59  发布者:宣传部    复制   复制到我的资料库

1、蒙古的攻城器具

        蒙古人使用的发石车【一二七三年当时襄阳已被围五年,粮尽援绝,此时蒙古军运来回回巨炮,一炮就把城楼轰碎,守将吕文焕不得已只好出降。】、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个王朝原来是守备坚固的城防用于抵御蒙古军队的。但蒙古军队掌握此类装备后迅速用于对高大城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对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欧洲战场,很多时候火药类武器尚未造成城墙被完全破坏的局面,守军就会失去战斗的意志开始弃城逃亡。

2、蒙古骑兵的武器及装甲

        因为蒙古骑兵从未象欧洲一样对兵种的武器进行严格的分工,加之不象欧洲军队使用的武器那样笨重,所以蒙古骑兵随身携带各种武器,使得其可以随时完成不同的任务。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马刀、长矛、狼牙棒。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们的弓箭较长大,需大约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开(电视《马可.波罗》中有他始终无法拉开蒙古人硬弓的场面),射程远,几乎是蒙古骑兵的最重要的杀伤武器。此外,蒙古骑兵常常根据个人爱好装备其它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这在正规的欧洲军队看来是匪夷所思也是防不胜防的。

3、蒙古人的箭及马鞍

       最初他们是用木箭,箭镞是磨驼骨而成;后来他们灭了西域回人,才由技艺极为精巧的回回工匠生产供应铁箭镞和各种甲兵(如柳叶刀、罗圈甲、环刀、长短枪和攻城炮等等)。

蒙古骑兵的马鞍以白木磨成,坚平轻便,骑坐在上可任意折旋,马蹬以羊皮制成,外涂羊脂,可受雨而不断烂;蹬身圆阔,易纳足而不滑,所以蒙古骑兵骑踏之际极为便捷。

※蒙古骑兵的装甲

        蒙古骑兵的装甲多为皮革且浸泡动物的尿液制成,轻便坚韧,虽然远不及欧洲重装甲骑兵身上的锁子甲,但负担轻,容易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此外,不会象铁制铠甲那样在严寒酷暑时节成为难以忍受的酷刑。

4、蒙古的战术与机动性

        蒙在战术的运用上,蒙古人特别强调的就是部队的机动性,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他们在战斗中亦很少依赖单纯的正面冲击,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受攻击后后撤,待追击的敌军队形散乱疲惫时,早已四面包抄的骑兵则在一阵密集的弓箭射击后蜂拥而来。这种战术在过去的匈奴、汉族、契丹、女真人都用过。但象蒙古人一样利用四处游骑做间谍,大规模的骑兵可以随时远距离攻击的情形则没有出现过。加之,蒙古人大量地编入汉和其它北方少数民族,使用汉族先进的攻坚器材担任攻城的任务,使他们在东方无论是野地浪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所向必克。

        古在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后,立即开始对中国北方的各王朝进行大规模的攻击。蒙古军队在一开始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和过去的游牧民族军队一样,没有步兵攻坚力量的协同。在中原各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是无能为力的,尽管他们在野战中所向无敌。很快,蒙古人从辽、金、西夏的军队上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改变了继往单纯依赖骑兵的战术,并且学会了运用汉族新的发明的火药和抛石武器。

        在西征时,对匈牙利的征战中,蒙古主力从背后杀向匈牙利军队,队形混乱的匈牙利军队立即撤回坚固的兵营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营里发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史料记载蒙古人的毒箭含砒霜巴豆,产生强烈的毒烟)、燃烧油。这些攻击武器大多为西方军队首次见到,其内心恐慌可以想见。蒙古人采用了“围城必阙”的战术,匈牙利人迅速崩溃从缺口逃亡。但是,身着轻装的蒙古军队速度和耐力远远高于逃跑者,可以不停顿地换马四处截杀。绍约河战役,匈牙利军队阵亡七万余人。蒙古军迅速攻克佩斯城,杀死十万余人。

        蒙古军队靠着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在欧洲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欧洲军队。因为欧洲军队在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很久以来,欧洲人始终认为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另外,因为欧洲军队主要依赖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蒙古军队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为,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悬殊的。

5、蒙古骑兵的训练与养马术

         蒙古帝国的创建奠基于来去迅捷、能征善战的骑兵,而蒙古骑兵的训练与战术运用,更是严格周密。

        在南宋人彭大雅撰、徐霆疏证的「黑鞑事略」(一卷)里,对于蒙古人骑术的训练,战马的养育和行军作战时的策略,都有详尽的叙述。

        蒙古儿童从小就生长在马背上的小车里,小车长四尺、宽一尺;等小孩长到三岁以后,就可以坐在马鞍上了,大人把小孩系在马鞍上,随着大人的战马驰骋在大草原上,练习不用手扶鞍的骑术,以便将来空出两手好弯弓射箭。小孩长到四、五岁时,人人都挟带小弓短箭,一有空就练习射箭。所以蒙古人长大以后,个个精于骑射;他们站在地上射箭时,腰低步阔、两脚八字分开,所以重心低而稳,准头劲道都大,能力贯皮革;他们骑在马背上射箭时,不受马匹奔驰的影响,能够左右开弓而准确命中目标。

         蒙古人训练马匹也有一套,蒙古马没有刍粟可吃,只吃野草,公马生四齿后即去势,以减除牠暴躁的习性,并且长得体躯壮阔、能耐风寒而寿命长久。养马有专人,称之为「兀剌赤」,兀剌赤十之三是西域回人,十之七是中原汉人。

        从初春罢兵开始,让马匹尽量吃水草休息;等初秋时,便开始加鞍于马背,系于账房左右,每天只喂牠少许水草,过了一个月左右,马匹身上的赘肉全消了,才开始骑骋,所以蒙古战马一天可跑数百里,耐劳而无汗。马匹在行军时不准牠吃水草,如果随吃随跑,马匹容易得病。公马除了留少数最强壮高俊的作种马外,其余的全去势。

6、蒙古骑兵行军作战

        蒙古骑兵行军作战也有一套高明的兵法;当大军出行时,必先派遣精骑四出打探,并登高远眺,巡逻面积深达一二百里,并捕捉其间的居民与行人,以打听地形环境,一切事先打听得清清楚楚,大军才行动。驻营必选择高地,主将营帐朝东南方,前边有逻骑轮流警卫。营帐和营帐间相隔甚远,以便马匹食草;每营留两马,夜不解鞍,以防发生意外时乘骑。每天晚上的口令,常用某营之名;一营有警,则邻近之营备马以备追袭,其它营则按兵不动。另有哨马营专门负责巡逻和警卫的责任。每天黄昏时,驻扎好的营帐点燃起营火来,称为「火铺」,夜晚后,蒙古兵常从营帐中悄悄遁到附近人迹不至之处睡觉,以防敌兵劫营,而营帐之火却彻夜不停地烧着,用来诱敌。

       蒙古兵作战之初,先登高远眺,查看地势敌情,交战开始,有时一阵阵骑兵轮番冲阵,把敌阵冲动,并藉以拖延时间,以调度前后左右之伏兵,等四面布好骑兵,一声号角,四面八方合力冲入敌阵;有时驱赶牛畜野马或俘虏以攻阵,等敌阵蠢动、敌兵力竭时再骑马杀入敌阵中;如果敌人排列了拒马等障碍物时,蒙古兵便环绕疾驰,再伺机发矢,以困敌师、以断其粮;如果敌兵少时,蒙古兵以木拖地,使尘土冲天,敌人疑蒙古兵很多,往往不战而溃;如果敌人兵多,蒙古骑兵三三五五,各自为阵,决不簇聚而为敌兵包围,因为步兵宜整而骑兵宜分,分则利于驰突,他们化整为零时,听号角之声音,聚散出没,来去如电,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样一支战术精良、行动迅捷的铁骑,在枪炮等现代武器还未发明时,当然所向无敌,称霸于欧亚大陆。

7、蒙古的军事组织

        蒙古的军事组织是沿袭金朝的,以百户、千户、万户为单位,百户之下有十人长,就是「排子头」。

        成吉思汗在斡难河称帝的时候,曾经设置了三万户、九十五千户,由此可知蒙古的军事组织是以千户为单位。所谓千户,所统领的人数并不以千人为限,例如主儿扯歹所统领的千户,事实上是四千人。另外,所谓的万户,也不一定以万人做单位,常常是数万人,甚至是十余万人。

元朝的军队共分成四种:

(1)蒙古军:由蒙古人组成的军队,也是元室军队的主 干。征召的方式是:凡男子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都要当兵,属骑兵。

(2)探马赤军:这支军队是元太宗(窝阔台)时创建的,它是由蒙古以外的诸边疆部族所组成的军队。

(3)汉军: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召集民众所组成的军队。

(4)新附军:这是一支由南方的宋人所组成的军队。

        蒙古除了这四种军队外,还有匠军和质子军,但这两种兵种都不是常设的。皇帝有所谓的宿卫之士,他们都是由贵族子弟来担任,名为「怯薛歹」,以四「怯薛」来带领。

        元世祖统一中国后,更定制度;对内,凡禁军多置前、后、左、右、中五卫,并且每一卫设亲军都指挥使;对外则万户之下设一总管,千户之下设一总把,百户之下设一弹压,以枢密院总管军事的各项事务。一旦发生战争,就设置行枢密院;一旦战争停止,便告废除

        蒙古为了防止汉人叛变,以蒙古军和探马赤军戍守各地方要冲,江淮以南则由汉军和新附军屯驻。另外,军士的册籍多由枢密院掌管,除长官外,其它人都不知军士的人数,藉此来防止汉人窥探蒙古军力的虚实。
 

 评 论(0) 阅 读(823)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 好
  • 已阅
    您已经输入个字,还可以输入个字
谁来看过:
访客
宣传部
本站地址:北京市1区E506室     公司名称:草原盛会赛马节     邮箱:123abc@126.com     电话:010-58859862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