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男主角的父亲为他拍照时意外将他带进入了相机里面,父亲每按一个画面都是他曾经的生活经历,当按到妻子尚在人世时的画面,他在手里写上“leave me”示意父亲不要再往下按了,我要永远陪妻子定格在这一刻。
这是佳能Canon《LeaveMe》的故事情节,这样一个5分钟的短片正在网络热传。确切的说,这部加长版的视频短片由品牌方佳能Canon定制,它被称作“微电影”。
2011年,凯迪拉克、三星,佳能……众多国际品牌前赴后继投入到微电影的投拍行列。究竟何谓微电影?为何众多国际知名品牌把微电影当成营销新策略?
定制:
深入表现企业价值观、产品诉求点
“凯迪拉克微电影II《66号公路》累计点击量超过2亿次,整体视频播放数近1.5亿次,微博转发数突破26万次。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提起微电影,凯迪拉克品牌总监刘震兴奋地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从2010年到2011年间,凯迪拉克相继推出微电影《一触即发》、《66号公路》,宣传语中更是号称为这是中国首部微电影。刘震所提及破点击纪录的《66号公路》更是“重量级”打造:由戛纳广告节金狮奖得主的Antony Hoffman担任影片的导演及摄影,莫文蔚主演,美国66号公路实地取景。
这段微电影,讲述了男女主角释放真我,远离浮华都市,驾驶着凯迪拉克SRX穿越极具文化内涵和标志性的美国66号公路,开始了一段“忠于自由”之旅,并最终寻回真实自我的故事。
将品牌、产品诉求巧妙融合在一个好的故事中,让一个故事的主题成为品牌的核心概念(价值观)是微电影的特性。刘震认为,“对所有的营销人士而言,微电影是一个热点,更是一个工具。我们也希望通过‘微电影’营销使得凯迪拉克更大限度地在市场上被关注到,触动消费者,让他们感受到凯迪拉克的渊源和转变,增加品牌的亲和力。”
三星手机在2011年新近推出蔡康永、周迅、黄立行、余文乐主演的微电影《纵身一跃》。在这部微电影里,三星手机整合诸多了名人,将三星Galaxy Family系列的产品与品牌信息送达年轻消费群体。三星的这一营销举动,正是暗合了目前全球最受观众欢迎的互联网热点:SNS与网络视频。
《电影营销实物》一书作者艾兰认为,投拍微电影的企业多是国际大牌企业,这些已经拥有知名度的企业会更多把传播重点放在打造品牌理念上面。
微电影通过展现故事的方式吸引人,并且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做,它可以有效地影响观众的情绪,帮助品牌建立与观众的情感纽带,提升品牌美誉度与忠诚度。
推广:
娱乐和广告整合,着力后期推广
一部微电影的制作与电影制作的运作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据广告、微电影导演吴国勇介绍,目前国内的微电影制作方式、流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广告代理商出创意大纲(脚本),制作公司搭建团队完成制作,这一类比较像TVC的制作过程,制作成本比较高,客户意识导向偏重;另一类是广告主直接找到视频网站,通过视频网站搭建团队,这样制作成本低,但创作空间相对大。
相比于电影的投入模式而言,短小的微电影在投拍成本上相对低廉,但是主要花费却在后期传播上。因为会有客户、制片公司、视频网站、公关公司等几个团队一起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一个出彩又有效的微电影营销案例,所以微电影的营销需要非常好的团队配合。
拿三星手机《纵身一跃》举例,三星手机的营销团队就始终把执行控制放在首位。营销传播的设计从前期就已介入。“微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运作周期要短得多,因此不能等产品出来再作打算。营销要和制作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由于品牌方很难将如此长度的视频放到电视台去播放,因此熟知网络的传播性,并在网络平台上投放成为首选。三星手机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SNS类媒体以及病毒传播是推广重点。
策略明确、信息正确、手段创新、传播有效、成本可接受,是三星考量是否投拍微电影的依据。
北京凯视芳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大勇认为,从推广而言,此次凯迪拉克的《66号公路》微电影就选择在奇艺等各大知名视频网站的重点位置播出。“大众对于微电影的需求就是能够在娱乐的同时接收到企业品牌的信息。所以微电影的推广必须将广告和娱乐平台整合。比如在视频、SNS网站投放,在几个平台之间,广告主投放就可以形成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