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的流行程度是毋庸置疑的,贵州首部微电影《好久不见》就在这一电影制作形式的大热之下,趁热打铁推出了。短短五分钟左右的视频,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此片的导演孙逊,也是贵州电视台的主持人,他对微电影有着独到的见解。

《好久不见》剧照,图中为女主角李秋静
本土首部微电影 这是时尚
“微电影就是一种时尚。”刚一打开话题,孙逊就告诉记者这样的电影形式是时下最火、最流行的,而他选择去拍这部微电影的原因也十分简单:“因为之前贵阳没有。”
从微电影的兴起,到现在形成这样火热的发展势头,就像是一夜之间的事情,更加草根、更加便捷、更容易完成,这恐怕是大多数投身于微电影拍摄的人们最根本的理由了。
“……两个镜头2万多、脚架2000块、监视器1700……灯是借来的……”除了这些,这部电影几乎就无其他投入,财力方面的消耗除了必须的设备费用之外,演员是孙逊的好友,贵州电视台的化妆师李秋静;特效处理也由孙逊一人完成;场地更不用说,就地取材,几乎可以说走哪儿拍哪儿。“不是说只有花钱多才能出好作品,其实我们身边都是宝贝,只是我们没有用对路。”孙逊说。
虽然花钱不多,但投入的精力却不小,在拍摄这部微电影之前,孙逊做过很多功课。除了观摩过很多网络上的其他作品之外,在北京还接触到了姜文微电影《看球记》的剧组。在北京的经历给他带来很多启示,当然,设备上也有明显差距,不过拍摄出好的作品更重要的应该是理念。
微电影是一种“体”
“在我看来,微电影就是一种‘体’。”
“体?”
“现在流行‘体’这个说法,你不知道么?”
孙逊所说的“体”,确切说来就是微电影所表达的一种概念,不像电影长片一样传达某个故事,也可以是情绪的宣泄、理念的表述,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形式,微电影是个很好的载体,并且能让更多人共同观赏。
微电影和短片的不同在于,它不局限于故事的表达,也可以是一个片段、小型镜头故事,甚至可以是一段语录。
人人都能拍电影的时代似乎来了,看过很多网络上参加比赛的作品后,孙逊觉得自己还需要更多的磨练,每个人的想法都很新奇,有他自己的个人意志在其中,“这大概就是微电影的好处,每个人可以自由表达,因为你不需要花费太多,低成本让你更容易负担起拍摄一部微电影的消耗。”孙逊告诉记者,“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微电影能让人们自由地表达。而我,其实就是玩儿,一直希望做一个自己的电影,现在微电影让我找到了这样的机会。”
这也仅仅是一种方式
虽然喜爱这样的表达方式,微电影也达成了孙逊的这个梦想,但是他却并不认为微电影会“独霸一方”。
“如果一个作家只写一句话,一本书里就这么一句,你会买他的书看吗?”孙逊把微电影比作一句话,而长篇电影则是一本书,他认为微电影是无法取代长篇电影的。
“微电影只是一个载体,它太短小,所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电影艺术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团队创作的艺术,而微电影中很多东西我们都可以一手包办,包括剪辑、音效、后期特效处理等等,术业有专攻,每个岗位应该有更专业的人去做。”孙逊并未把微电影奉为神物,反倒说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长篇电影有它独到的魅力,很多元素是微电影无法容纳的,所以它永远不会被取代。”
至于自己是否会继续创作更多的微电影,孙逊表示肯定会继续做,以后或许还会参加微电影比赛也说不定,毕竟,这个平台是非常大的,他自然不会错过这些机会,虽然只是玩儿,但也得玩出点儿花样来。
延伸阅读
《好久不见》出自贵州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孙逊之手,女主角是贵州电视台的优秀化妆师李秋静,同时也是编剧。这是孙逊和李秋静的第一次合作,曾做过节目制片人的孙逊对摄影、摄像等方面有浓厚的兴趣,一直希望能够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于是选择了微电影这样的表达方式,制作出了贵州本土的首部微电影,并在网络上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