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电影火热
日前,又一部微电影《目击者》在酷6网站上线。其于上周在北京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的首映礼吸引了不少媒体和演艺人士关注,主演杜海涛、内地嫩模王若伊、微博红人染香等时尚红人出席,现场对话营造趣味之余,阵势也不输传统电影首映。
该片是由灵思传播机构旗下灵思网络影视中心投拍,没有任何植入广告,每片15分钟的“微博有鬼”三部曲之一。对于微电影领域的试水,总经理李发表示“看中了精短电影故事与快捷网络平台联姻之后产生的化学效应——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与商业前景”。
从个体DV短片的自娱自乐到如今雨后春笋般冒现,微电影的走高与资本力量和明星的介入有着显然的关系。进入国内公众视野的第一部“微电影”是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90秒的“微时间”讲述了吴彦祖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遭遇敌手突袭,几经周折最后达成目标的故事;紧随其后,2011年远赴美国极具传奇色彩的66号公路取景的微电影《66号公路》火爆上映,主角换成了气质女星莫文蔚。
微电影的井喷还表现在各种展播接连举行,记者了解到,“红色中国——全国首届3D微电影展播活动”日前在京启动。中国3D影像技术沙龙组织中外3D专业团队,用超前的3D技术,多层次、全方位地表现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表现红色老区的发展与创新。参加红色中国——全国首届3D微电影展播活动的3D微电影,将在各大3D电视卖场、3D院线和3D电视频道展播。
微电影井喷同样引起了业界学者的关注。中国传媒大学影视戏剧学院教授司若,本周将赴中国电影资料馆参与新媒介发展研讨会,她早早将发言题目锁定在了微电影。
司若说,“我与学生曾经针对《老男孩》做过一个网络调查,投票的网友中很高比例选择了‘如果拍成院线电影我会买票去看’这一项。”微电影与传统电影存在良性互动,微电影的发展前景中有一项就可以是传统电影选材的市场调查,而传统电影精短的宣传片就可以成为流传甚广的微电影。
“较低的制作成本和相对简单的发行方式让更多有电影梦想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可能迸发想象之外的创意能力。”司若介绍,传媒大学已经有部分学子正在活跃地准备大学生微电影节以及各视频网站的微电影大赛。而更多的年轻导演和演员欲借助门槛低点的微电影展现才华。杜海涛在《微博有鬼》首映现场的一句话虽是玩笑,但代表了一部分从业者的心声:“我的事业正处在上升阶段,能不能大火可就靠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