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网络短片《老男孩》火爆以后,微电影随即成为各大视频网站争抢的香饽饽。昨天,首次以“微博”为主题的《微博有鬼》三部曲系列微电影正式上线,微电影和微博也首次正大光明地联姻。由于低门槛、低技术成本等因素,微博电影也是广大草根影视爱好者的最爱,《微博有鬼》三部曲只是将散兵游勇正规化,从专业角度第一次推出微博电影。微电影能从此登堂入室,成为影视艺术的新丁吗?
[“微”门槛] 你的电影你做主
投资拍摄《微博有鬼》三部曲的是去年才成立的灵思网络影视中心,作为国内首家专门从事“微电影”营销的影视传播中心,总经理李发说:“《微博有鬼》三部曲利用三个风格迥异的故事多角度揭示了全新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网络生态和复杂人性,其中《目击者》讲述了一个由情感信任危机所引发并借助微博演绎的离奇故事;《私信》则是通过极具网感的猛烈"视觉"直击人心;而《@谁谁》以黑色幽默的手法在嬉笑怒骂中描述众生浮世绘,让人在荒诞中见真情。《微博有鬼》第一季的三部作品,避开了目前网络上大多微电影的从众题材,在创意和选题上进行了大跨度突破,以不迎合、不追捧的姿态和创新的精神、娱乐的方式、独特的视角、深刻的立意去挑战快餐式的娱乐消费品。”
微电影的兴起,也引起了一些传统电影人的关注,姜文的微电影《看球记》是现在网上最火的视频之一,5分钟的电影,三天的点播量超过1000万次。另外,张艺谋、冯小刚、姜武、吴彦祖、莫文蔚等都与微电影发生过直接关系。
微电影使过去曲高和寡的电影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它的低门槛、广谱性与参与互动性满足了当今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
传统电影用两个小时未必能讲好一个故事,而微电影却限时十几分钟。曾推出微电影《闺蜜》的李冰冰说:“微电影是浓缩了细节的电影这些细节完全可以到电影中展开,这更考验创作者的功底。”据李发介绍,灵思在拍摄《微博有鬼》之前,为了研究如何引起社会共鸣,揣摩观众想看什么样的故事,做了不下百次的讨论。
微电影的观影人次远超传统电影:以《老男孩》为例,点播次数已超过2500万,而票房6亿多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影人数只有1700多万。
微电影的拍摄门槛很低,低成本让越来越多的草根参与其中。不过,专业电影人拍摄的微电影往往需要十几万、几十万的投资,李发的《微博有鬼》三部曲就投资了200万元,这在微电影行业已经算是大手笔了。姜文的不亦乐乎电影公司宣传总监阎云飞认为,真正的微电影依然需要专业精神,“以《看球记》为例,不但在电脑上看是高清视频,放到大银幕上看也是专业的电影标准”。
[“微”盈利]
资金来源靠赞助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很多知名的微电影其实就是广告片,《老男孩》是某汽车品牌赞助的,《看球记》的拍摄器材由某品牌提供。李发说:“灵思以前是为电子产品客户做整体营销的专业机构,比如与三星合作推出的《四夜奇谭》,主要资金来源靠企业赞助。”搜狐推出的“7电影”计划主要也是企业赞助,邀请7名男星分别执导一部短片,其负责人朱振华说:“商业赞助是微电影目前的主要资金来源。现在整个微电影行业主要是摸索观众口味、探索市场。”
微电影收费是否可行?朱振华说:“现在还不能谈收费,但经过尝试,发现还是有观众愿意为收费视频买单的。”李发则说,作为营销传播机构,除了靠微电影本身盈利,在新媒体营销爆发的今天,伴随影视作品而衍生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无疑也是其强化传统营销优势、提升服务附加值的杀手锏。
谈到微电影发展存在的问题,李发说,缺少专业人才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没有固定的人群做,大部分还是凭兴趣”。另外,微电影还是年轻电影人锻炼的平台,《微博有鬼》三部曲的导演吴国勇、金赫和郭正定以前都是以拍广告片为主,现在拍微电影都是新的尝试。
据了解,目前国家对微电影没有正式的监管,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尹鸿教授对此表示:“现阶段网络创作基本上依靠互联网自律,不过互联网实行举报制,有人举报,只要列入黑名单,就要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