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荆楚网开辟“网眼看文化”专栏,运用平民化视角和纪实风格,采写发布了系列图文并茂的文化新闻,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荆楚文化的窗口。
10月26日,该栏目刊发《武汉“微电影人”的执着与梦想》一文。实话说,读此文是我第一次接触"微电影"的概念,也是第一次知道在武汉有这么一个职业群体,为着自己的文化梦想而执着追求,不懈努力。对他们景仰的同时,也真诚祝愿“微电影人”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做得更好、走得更远,创造无愧时代、无愧群众文化诉求的传世佳作。
读过这则新闻,我特意百度搜索“微电影”。百度百科显示,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或万元每部)”的视频短片,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此后,怀着对微电影极度好奇的心情,专门搜索并认真观看了新闻中提及的,由武汉天堂映画影视团队拍摄制作的《韩梅梅相亲记》和《我们要结婚》。两部微电影,总时长不到40分钟,其内容、形式和居高的点击率,给我留下了欢快,也留下了思考。
一方面主题贴近生活。相亲和结婚这两个关键词,本身是最近几年的热门词汇,比如《非诚勿扰》、《裸婚时代》的热播。两部微电影无论是从标题上,还是从素材选择上,都迎合了时代和受众的需求。这是微电影的显著特征之一,主题贴近生活,内容大于意义,能与观众产生心理共鸣。
另一方面表现形式新颖。有别于常规电影宏大主题的表现形式,微电影如“快餐”,切入快,时间短,“菜品”丰富,成本低廉,轻松愉悦中流露真情,揭示现实,透析哲理,满足了人们追求精神自由的感性诉求和多样性、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第三,市场前景广阔。微电影《韩梅梅相亲记》做了植入广告,还是那种广告中植入电影的形式。虽如此,但我并没觉得反感,反倒觉得围绕广告来创作更需要创意。想起耐克、阿迪达斯、奔驰等品牌的广告短片,看着两部微电影居高的点击率,类似文化公司营业额以超100%的速度持续增长就不足为奇了。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建文化强国,突出文化产业的地位,以及迅猛发展的新媒体及移动终端,为微电影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当然,武汉微电影人也从人才培养、行业规范、生产发展、产业转型等方面,坦陈了不足,表达了良好的愿望。并期待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推动和建立武汉及湖北的微电影文化品牌。作为文化生活中一种不可回避的需求,我希望微电影人如愿以偿,希望文化创意产业园真正成为微电影孵化器,培养、吸引、用好、留住更多的文化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