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风
江陵漆器
   2011-12-29 14:59:12  发布者:斑竹    复制   复制到我的资料库

    我国使用天然漆作为物体表面的保护涂料,用以增进光泽,敷色添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就是最早开发漆器工艺的地区之一。

    在1957年出土于江陵雨台山楚墓中,有一只彩漆木雕鸳鸯豆,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工艺珍品。它的造型运思精致,轮廓圆润厚重,宛若一只丰满肥腴的鸳鸯。作为一种盛食器皿,它的艺术价值显然高于实用价值,表现出了楚人的丰富想象力和高度的工艺水平。

    同期在江陵凤凰山出土的七豹大扁壶,壶的正反两面各有三豹,壶盖上有一豹,正以动态感极强的姿式,扑向它们的猎物。其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而在雨台山楚墓中出土的雕木彩绘蛇卮,更是当年浮雕漆器中的精品。其整个卮体由两条长蛇缠绕而成,雕刻工艺精巧细腻,物体的外造型新颖别致,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楚国漆器中的圆雕和透雕亦相当完美:前者如虎座鸟鼓架,两只鸟安祥地相背而立,鸟爪踩两只匍匐卧虎,头悬一面鼓;后者如动物座屏,其中有鹿、凤、蟒、蛇、蛙等55种动物,相互攀附嬉戏,形态逼真自然。这两件漆器,皆于1965出土于江陵望山楚墓,其造型巧妙新颖,富有浪漫主义的情致,堪称当时楚国漆器的代表作。

    江陵漆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制品大数属于装饰类的摆设器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这表明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手工工艺制作的服务对象,开始由实用型家具有品向观赏型装饰器物的转化,由此显示了古代楚人高雅的艺术趣味和审美标准。

    源远流长的漆器的生产及制作工艺,使江陵器古往今来享有极高的声誉。元末明初,江陵漆器便驰名全国,官员上任,商贾往来,路过江陵均以购置漆器为采买当地土特产品的一个重要内容。清末明初,外国商人尤以购买《八仙过海》《大闹天宫》等神话题材的雕刻漆器为幸,从而使江陵漆器享誉海外。现在,仿古漆器成为远道而来的观光客人的抢手货。这些工艺制器有的用楠木精雕而成,用料考究,质地坚硬,做工精细,仿造立凤悬鼓,虎座飞鸟,鸳鸯豆等楚墓文物维肖维妙,是海内外人士仰慕楚文化据以装饰厅堂居室的珍贵工艺品。

 评 论(0) 阅 读(935)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 好
  • 已阅
    您已经输入个字,还可以输入个字
谁来看过:
访客
斑竹
本站地址:北京市 1区 E803室     公司名称:九头鸟酒家     邮箱:jiutouniao@126.com     电话:010-58859862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