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印象宽窄巷子,不一样的印象成都
杭州有河坊街,成都有宽窄巷子,地理上,前者在东,后者在西;时间上,前者在前,后者在后。这里所说的时间,并非指二者的“生辰”年月,是指重修后作为文化古街推出的时间。而之所以如此描述,是为了营造遥相呼应的意味,从比较中写出自己的感受,正是我的目的所在。
“走进宽宽的窄巷子,你唱着老四川的歌谣谣。。。。。。,”边走边唱地领略古朴与风雅,不能不说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享受。歌里唱的是“宽宽的窄巷子”,如果单说地理宽度,宽窄巷子是无法与河坊街相比的,可要论“文化宽度”,似乎成都的,要更胜一筹。
“一街一巷,各有风姿。”宽窄巷子胜在哪里?我以为,胜在完整性,也胜在历史底蕴的塑造与再呈现。走在巷子里,青瓦灰墙,从视野中延伸开去,告诉人们,这里从历史中走来,是有年头的。无论是巷子本身,还是两侧的旧时民居、传统店家、寻常小肆,都被“打磨”成那时的模样,却并没有十分刻意的痕迹,真正是“修旧如旧”,显得整体性很强。目光流连,不会因比邻的建筑风格差异过大而觉得突兀,整条巷子“古”意深浓,历史感绵长,如同一坛窖藏的陈年佳酿,为盛宴而“开封”,令你品在当下,意在回味。
走进宽窄巷子,你会发现,有些内容和“设计”,是很精巧的。比如:墙面上照片与“浮雕”的结合,比如店家门前随风飘逸的红绸,比如宽窄巷子间的风光摄影展等等,甚至当我立于一块笔力遒劲的牌匾下,津津有味地欣赏书法时,却发现,旁边一位衣着随意的鹤发老叟,竟是牌匾的作者
古朴与风雅的糅合,是我从宽窄巷子里读到感受,更应该是老成都的风骨;毕竟,能为“天府”,胸中无谓“沟壑”,但定有“私藏”。
其实,老成都的风骨,不仅于此宽窄巷子,更可以由宽窄巷子说开去。。。。。。
谁说成都偏于西南,历史感淡薄?兴许,四川的历史厚重感不及西安和北京,但宽窄巷子的灰瓦、青砖与杜甫草堂的翠竹、诗文组成的“排比句”,娓娓道来着青史竹简中“蜀地”特有的雅致(如果没有明末张献忠的恶意“屠川”,这份雅致的感觉应该更甚)。这种雅致,反映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我以为就是厚道淳朴、乐于助人的民风。这看似没什么特别,可连续地、群体性地展现在外来者面前,应该算是一种雅致格调的外在体现。在成都的几天里,无论是问路,还是遇到麻烦,总能得到热情、细致的回答,而且周围同志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呵呵。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当公交车前门实在挤不上时,司机会让候车乘客从下客门上车。所有后门上车的乘客都会第一时间掏出钱或乘车卡,请中间乘客一并传递到车前缴费刷卡,这种群体自觉性,至少在杭州,比较鲜见。
另一方面,成都人又很“俗”。看看“龟儿子”、“瓜娃子”常挂嘴边的成都人,都吃些什么?棒棒鸡、夫妻肺片、麻婆豆腐、串串香。。。。。。,所有闻名天下的成都美食,主料几乎无一例外地很普通;不像广东,似乎非奇异种类不足以登大雅之堂。主料虽普通,佐料却毫不含糊,麻椒、辣椒、香粉等等,品种丰富、精致讲究,成都人最在乎的,是味道,而并非食物本身。在成都的后两天,我几乎遍尝了成都小吃名店,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爽!当然还有遗憾。走的地方多了,知道小吃名点的最高境界,往往在那些毫不起眼的角落,或是寂寞清幽的小巷;因为时间关系,无法细细寻访,好吧,还是那句话,为下一次储备个理由。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本站地址:b.ttwang.net/kuanzhaixiangzi 公司名称:宽窄巷子 邮箱:kehufuwu@wandusoft.com 电话:010-58859862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