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浙北平原一方古朴清雅之地,俗称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桐乡、秀水、吴江、震泽)交界之地。乌镇历史悠久而灿烂,唐咸通时建镇,宋嘉定年间以车溪(今市河)为界将乌镇分为两镇,溪西为乌镇,溪东为青镇。1950年两镇合并为乌镇,属嘉兴桐乡。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保存着水乡古镇风貌:以河成街,临河水阁,过街骑楼,桥街相连,河埠廊坊,板桥烟景,被誉为中国江南的封面。淳朴秀美的水乡风光、深厚的人文积淀使乌镇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展现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车溪烟雨
离开木渎来乌镇的时候,雨儿下个不停。正如一首歌唱的“江南人留客不说话,只有小雨轻轻的下……”好象对着我们说:“留下吧!留下吧!”江南的雨多情,而雨中的江南更爱意绵绵、多姿多彩。

似乎应了这雨,江南更显得朦胧和妩媚。旅游车在苏杭高速公路上奔驰,凭窗远眺,那小桥流水人家淡淡的罩上了一层薄纱,好似一幅水墨丹青。中国画大师们为何钟情于江南水乡的烟雨印象?到了乌镇,我才体味吴冠中大师水墨艺术形象的意蕴。

汽车下高速转了一个弯儿,眼前出现一座拱桥,潺潺清流从桥下缓缓东去。噢,乌镇到了!江南水乡的别样情韵展现在游客面前:石桥、碧水、船家;绿树、乌蓬、鹭鸭……此情此景,犹如清风拂面,虽无酒,人已醉。
踏在幽幽的古巷里,踩在清亮的石板路上,闻着小摊上飘来姑嫂饼的油香,听着“吴越软语”悠扬的叫卖声,流连在这古镇,思古之情由然而生,怎不叫人心醉?
徜徉在古镇,那古宅、窄巷、青瓦、板桥、流水、烟树……尽笼罩在铅色的烟雨之中,呈现出一副典型的水墨风景。在众多游客穿行其间的乌镇,尚能保持如此平静,这大概是我见过的风景名胜中所独有的吧!或许,正是这一点吸引了无数的游人千里迢迢来此寻梦。
枕河人家
游江南,所到之处都是水,而乌镇却有其它小镇所没有的临水建筑水阁,由此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被命名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荣登浙江省十大人气最佳旅游景区首位,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沿着河道边的石板路前行,左边溪水右边街巷,临河的一边称作“下岸”,而街道的另一边则称为“上岸”。上岸的民居一般都是深宅大院,临街的只有二、三间门面,而纵深却有四到六进,所谓“登堂入室”,不辞深邃。而下岸的民居则“人家尽枕河”,居室的一半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支撑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水阁枕河,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波光相映,午夜梦回,听楼下水声訇訇,别有一番情趣。
写到这里,就想起了茅盾的散文《大地山河》,文中这样描述过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

离开乌镇的时候,一斜残阳。我站在子夜路口,真不忍就这样匆匆的离去。这样的古镇,总是让我不断的回望;这样的水乡,还是让我在留连中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