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消息 走进烟台农村,看到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水泥路延伸到农家,一个个干净整洁的村庄让人眼前一亮,一项项产业项目在田野上扎根……新农村建设,使我市广大农村焕发出巨大的活力。
早上7点,莱州市土山镇土山村的保洁员邱相源,已经开始清扫街道上的垃圾。村民刘经纬自豪地说:“以前村街道上土堆、草堆到处有,自从有了环卫工,俺村就慢慢变成花园了!”目前,土山镇所辖的48个村庄都和土山村一样,全部成立了专职的卫生保洁队,农村保洁员也已经有近300人。
近年来,我市从村内道路硬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四方面入手,使农村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如今的烟台农村,荒山开始变绿,河溪池塘开始变清。市委农工办主任李元彩:“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载体,下功夫让广大农村干净起来、整齐起来、漂亮起来,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农村环境改善了,农民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也高涨了。眼下正是苹果销售季节,尽管今年的价格不理想,但牟平区王格庄镇的果农们却没有感到寒意。这是因为,来自阿塞拜疆的客户与镇上的绿健果品专业合作社早就达成1万吨苹果采购协议,协议标的额5000万元。这打开了王格庄果品直销国际市场的大门。王格庄镇的苹果之所以能打进国际市场,主要原因是王格庄镇农业生产的“精品意识”。近年来,王格庄镇以“千亩苹果园绿色控害”示范点为重点,加快绿色生态农业建设,所产红富士苹果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王格庄”果品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授权使用。一系列产业名片,使苹果受到了收购商青睐。王格庄镇苹果的“精品意识”所体现的,正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全新格局。市委农工办主任李元彩:“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优化农业结构,实施优势产业提升计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按照城郊农业、园区农业和特色农业的格局,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园一特色”建设,烟台农业的综合素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正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李元彩:“我们烟台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000多家,实现销售收入362亿元,重点培育的8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均超过5000万元;农民组织化程度也显著提高,今年新注册成立规范完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3个,入社会员2000户,带动农户10000户;农业品牌化效应更加突出,由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不断向一县一牌、多县一牌甚至全市一牌发展。全市累计注册农产品商标1975件,其中7件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44件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