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莱州土山镇,只见农田里全是绿油油的棉花。从种植习惯上来讲,莱州大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那么,海刘村为什么要种棉花呢?原来这个地方是一片盐碱地——盐碱地包括盐土、碱土以及各种盐化和碱化的土壤,由于含盐量高,在这些土地上,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很低。“俺这个地方没有水,浇不上地,靠天吃饭,小麦产量在三四百斤左右,基本上赔钱。”村民刘永泽告诉记者。
种棉大户刘建强正在地里忙活,他说自己种棉花已有七八年了。“棉花比较抗旱,在咱这个地方比较适应。种棉花收益还行,现在年头好的话亩产五百斤左右,要是赶上价格好,每亩能卖到三千多块钱。”刘建强说,经过多年的摸索,海刘村的棉农现在已经有了一套成熟棉花种植和管理方法。用刘建强的话说就是“用心”。
用心管理换来的当然是丰收的喜悦。望着这片长势喜人的棉田,刘建强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从播种之前,拨出叶来之后,间出苗来,第一遍农民有个俗称叫''脱裤子'',然后开始劈杈。因为棉花里面小杈很多,不劈杈的话,结的桃一是小,再就是产量低。劈完第一遍以后,还有第二遍,有时间的话,还要再打打辫心。”
棉农刘云强介绍说,受近期阴雨天气影响,棉株密度较大的棉田底部个别棉桃有发霉现象,不过棉花质量和产量不会受明显影响。今年棉花总体长势很好,管理好的话,好的地块预计亩产能达六百斤左右,比往年还要高。“以往年的平均价格,按每斤四块钱计算,每亩地产五百斤,五百斤毛收入两千元左右,去掉化肥、农药、务工,纯收入一千多块钱。我这二十亩地能收入两万多块钱。”
大面积棉花种植在莱州乃至烟台都很少见,但在这里却是主要的种植作物。现在,海刘村是烟台地区唯一一个大面积种植棉花的村庄,种植面积达到了一千多亩,占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全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棉花,昔日靠天吃饭的盐碱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致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