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坑村:曲径通幽瓜满园
马家坑村位于维新乡北部,由马家坑、三亩田、三菜山、犁壁岩、王大坑等5个自然村组成。该村距乡政府所在地丁埠头村4公里,有康庄公路相通,交通方便。村庄地理位置独特,四周群山怀抱,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是城里人休闲避暑、观光养生、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大棚内瓜蔬满园、竹林内曲径通幽”,大棚观光、竹林云海、农舍小院、田园休闲,几幅画面同时聚集在平均海拔750米高度的小山村,这样类似的情境在我县山村已很少能找到。马家坑村的高山蔬菜、笋竹两用林两大特色产业是远近出了名的,既是高山蔬菜专业村,也是笋竹两用林专业村,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两大“拳头”产业。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优势,空气清新无污染,加上村内山坡地多,土质肥沃,非常适宜种植各种高山蔬菜。从2005年7月开始,马家坑村民自发组建了以服务菜农为宗旨,以非营利为目的的服务性组织——新农瓜蔬专业合作社。同时在宁波蔬菜批发市场专设了一个销售窗口,扩大了产品销售渠道,打响了磐安高山蔬菜无公害、绿色化的品牌。以新农瓜蔬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以四季豆、扁豆、椒类为当家品种,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农户+基地+合作社”高山蔬菜产销链。基地管理做到“统一发放种子,统一植保施肥,统一产品购销”等三统一,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经营风险,提高了种植效益。
现代设施农业开始起步。2009年投资56万元,对高山蔬菜基地进行了改造,引进滴灌、喷灌、大棚生产等现代农业技术,建成了现代观光设施农业基地200亩。完成了总蓄水量为200吨的5个滴灌蓄水池及9000多米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大棚16个,种植甜玉米、茄子、四季豆、小尖椒、丝瓜等高山蔬菜,确保基地高产高效,旱涝保收,使农民增收更有保障。
笋竹两用林产业是马家坑村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全村有林地面积8028亩,其中毛竹用地2000多亩,占山林面积的四分之一。全村年毛竹收入人均达1300元左右,笋收入达500元左右,部分农户竹笋收入可达上万元。2006年该村被列为省级毛竹低产林改造示范村,其中的200亩毛竹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被列为省级“兴林富民”示范基地。
马家坑村旅游资源丰富,四周胜景诸多,风景优美独特。各个自然村都有可开发的旅游景点资源。有王大坑的九狮峡谷。峡谷植被茂密、溪流潺潺、瀑布连连、奇峰苍翠。一路走来,从不同侧面远望,九头狮子栩栩如生,谓之“九狮峰”,峡谷也称之为“九狮峡谷”,孕育了自然界“峰奇、壁绝、谷幽、瀑多”的独特景观。王大坑的西天岗至今还留有水牛岩的遗址,传说这头水牛有一天因性情大发,偷偷到大盘吃麦,被雷打成两半。马家坑自然村景点资源更是丰富,村口有3株唐朝古树柳杉,需二人合抱。后门山的水牛岩,高70米、长150米,特别是两只弯弯的水牛角让人啧啧称奇。里山的凸肚岩,像极了弥勒佛挺起的大肚子。还有传说中的三打白骨精的百花洞,西天金交椅,都让人神往。犁壁岩自然村有棵明朝古山柿,需近两个大人一个小孩才能合抱,据说25年前每年可采柿1000公斤,现在也有几百斤好摘。村旁有个神奇的“出气洞”,据说一直通到椒江海门,一块小石头扔到洞里,好几天都在响。高10米的岩门像守门员一样静静矗立,迎接着来来往往的村民,与岩门大约60米处,有一块石头像极了一艘长8米、宽6米的小木船,村民们称之为“船岩”。三亩田古树群,始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马家坑附近的景点资源也十分丰富,有龙溪的龙潭景观,平板溪嬉水,集亲水和攀岩为一体的泊公坑攀爬瀑布,廿四尖背高峰远眺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
马家坑村内各类建筑以木结构房屋居多,多为1983年前建造,随着全乡“旅游旺乡”战略的提出,以及去年“灵江源”漂流项目的成功开漂,为该村农家乐发展带来了契机,村民思想开放,开发村旅游产业决心很大。乡财政投资12万元完成了全乡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灵江源“农家乐”的详细规划,并先后通过有关部门的论证。以2009年马家坑县级整治村建设为契机,启动了“灵江源”农家乐项目建设。特别是对农家乐发展的中心自然村王大坑自然村保持了古村落原貌,对房屋立面按照统一规划油漆修葺一新,修建了防洪堤,兴建了生态公厕,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和环境绿化等工作,共计投入资金30多万元。整个村落农家乐气息浓郁,环境整洁而优雅,今年“5.1”将正式接待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