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产业
关于促进苏州刺绣产业升级发展的建议
2012/1/28 12:50:52  
  苏绣历来是苏州文化的名片,早在明清时就已经名扬天下,改革开放后,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再加上绣娘积极主动地融入市场,苏州地区的刺绣业逐步走上了一条腾飞之路。上个世纪80、90年代,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原先一批产值超亿元的公有制刺绣企业日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镇湖、光福、东渚等地个体、私营刺绣业的兴起。例如镇湖街道有近万人从事刺绣及其相关产业,2008年刺绣业产值达6个亿,东渚镇则有刺绣从业人员约6000人,广泛分布于全镇23个村中,刺绣产品的的产业集群化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苏州刺绣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瓶颈制约,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以出口为主的苏绣产业遭遇了不小冲击,更加暴露了发展中的问题,亟需解决。为此,农工党苏州市委组织力量专门进行了调研,分析苏绣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苏州刺绣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制约
  1.出口导向遭遇冲击,市场过于单一
  自2008年下半年起,西方发达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体现在刺绣行业上,金融危机带来的直接冲击首先就是市场份额的相对萎缩,客户的价格承受能力进一步下降。而刺绣作品的附加值都比较高,市场价格高昂,一幅精心完成的刺绣作品,动辄数万、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人民币,这对于金融危机下的欧美市场,销售状况不尽如人意是可以想见的。
   2.产业内部竞争激烈,产品良莠不齐
  据市场调查显示,苏州刺绣业目前正面临着内部竞争加剧、粗制滥造增多、恶意压价竞争等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的行为。苏绣作为工艺美术的一门,之所以成名是因为精致。要绣制一幅同样大小的图案,做工可以千差万别,短的可以几天,长的可以几年,因此价格也差别悬殊。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刺绣企业压低成本,导致产品质量下降,而产品质量的下降又进一步压低了产品的价格,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到处充斥着价格低廉的所谓“苏绣”产品,影响了人们心目中的“苏绣”品牌。
  3.知识产权法律意识不强,保护力度有待加大
  苏州刺绣产品的知识产权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绣娘们的刺绣作品底稿少有原创,导致因知识产权问题引起的官司不时出现。从整体上看,镇湖、光福、东渚等刺绣业目前仍以生产和加工为主,产品原创性不强,需要以绘画、摄影等原创艺术作为样稿,再进行刺绣创作,这就产生了苏绣与原创之间的版权问题,这是苏绣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刺绣市场中存在着一定的“李鬼”现象,不少精品常常被别人仿冒,广大绣娘苦于找不到保护自己权益的方法。
  4.产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绣娘们绝大多数是在家庭作坊中学习刺绣技术的,没有经过专业院校的系统教育,普遍缺乏基础的美术功底和相关的理论,其整体水平尚停留在照搬照抄阶段,理念较为封闭,品位不高。这就直接造成了刺绣产品题材单一,雷同重复,不仅影响了产品的特色与个性,而且影响了产品的品位与销售价格,不利于苏州刺绣业的可持续发展。
  5.各自为政,相对封闭
  目前,东渚、镇湖刺绣行业的形式有:大师工作室(如:姚建萍、姚惠芬、卢福英、朱寿珍等大师刺绣艺术馆)、纯企业型的刺绣工厂、老板——绣娘型的松散结合,还有是零星的小发放户。整个行业,还处于初步整合的前期,这些大师、老板、发放户之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恶性竞争的多,交流合作的少,不利于做大、做强产业,也不利于继承和继续发展。另外,还存在产业链自发、松散,内涵外延创新不够;习惯家族管理、企业文化落后、思想观念滞后、视野不开阔等现实问题。
  二、促进苏绣产业升级发展的相关建议
1.应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和监管功能,培育更加完善和成熟的苏州刺绣大市场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苏州刺绣知名度。尤其是各地方政府之间可以加强横向联系,以举办刺绣博览会、展览会等方式,构建宣传平台,通过平面和电子媒体,多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苏绣。其次,政府应大力营造重视技术创新的市场氛围,以促进苏州刺绣产业集群的整体技术含金量。对大师级的“绣娘”所进行的刺绣艺术创新,可以进行重奖,鼓励其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品牌。对一般“绣娘”和经营户,可以借助于行业协会组织各类专业培训、技术交流等活动,提高其技术和产品质量。第三、推进刺绣市场与其它行业如旅游业的进一步融合。如镇湖就建成了集刺绣生产、展销、学术交流、参观旅游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中国刺绣艺术馆”和“镇湖刺绣艺术展示中心”两大项目;东渚镇正在全力打造集刺绣、玉雕、缂丝、红木雕刻、核雕等的百工坊,集工作室、门店、展示厅、生产为一体的手工艺发展平台。这些措施都为刺绣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第四、实现艺术品到商品的转换,组建和凝聚刺绣经纪人群体。艺术品要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和体现它的价值。刺绣艺术品和产品一般是通过经营旅游商品的本地客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旅游品商店来推介、展示和销售的,个别大师工作室直接在重要城市或旅游地开店经营,还有是外地客商代销等形式。我们应该引导和扶持各级行业协会组建、凝聚和协调一支相对稳定,一定数量,通力合作,相互交流的刺绣经纪人队伍,相对有组织、有计划、有互通的交流市场信息、营销策略等。另外,对有突出贡献的经纪人也要给以一定的荣誉和表彰。
  2.发挥行业协会引领作用,加强苏绣产业整合联动
  行业协会是联系政府部门和广大刺绣经营户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政府应该加强对这类行业协会的扶持和帮助。刺绣行业加强个体合作有内在的需求和必要,包括管理、销售、市场和技艺的探讨都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通过行业协会牵线,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和协调,成立合作联盟,打造统一战线;探索建立苏绣质量认可体系,树立行业品牌,淘汰劣质企业;共同探讨苏绣的创新,根据各自的优势将苏绣产品市场细分,做大蛋糕。此外,在联络各地刺绣协会的基础上,还可以行业协会为中心构建基于因特网的电子商务平台,加快网络化经营和销售。
  3.以刺绣作品的知识产权化为中心,提升苏绣产业的原创力
  政府部门应帮助苏绣明确其版权地位,以便与原创艺术进行版权对接。目前,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已经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江苏省版权保护条例》的制定工作2009年初已经进入专家论证阶段。包括苏绣在内的民间文学艺术正面临一次赢得明确法律地位的机遇。苏州市政府要抓住这次机遇,积极为苏绣争得明确的法律地位,以化解发展瓶颈,拓展发展空间。
  对于市场中的“李鬼”现象,相关部门可以行政手段进行联合干预和坚决打击,以维护刺绣市场的有序发展。同时,政府可以引导正规的刺绣经营户申请、打出自己的知识产权;推出网络查询防伪系统,打击假冒苏绣产品。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苏绣产业文化底蕴
  苏绣产业的传承发展关键是靠人才队伍。政府应寻求艺术类院校的支持,探索传统手工艺产业与高校智力协作的道路,培养更多“科班出身”、有美学功底的刺绣专业人才。鼓励刺绣企业与艺术院校合作,使广大绣娘在帮助艺术学院同学实践的同时,通过向艺术学院学生学习来提升绣娘的艺术修养,达到“双赢”效果。发挥刺绣研究所、大师工作室等行业标杆的作用,引进在实践基础上学习和研究相结合的模式,也为刺绣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多载体。编写具有苏州特色的乡土教材,让学生了解与刺绣相关的基础知识,培养青少年一代对苏绣的兴趣,打造苏绣产业的文化底蕴。
     阅 读(768)
本站地址:b.ttwang.net/cixiuyishu     公司名称:刺绣艺术网     邮箱:kehufuwu@wandusoft.com     电话:010-58859862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