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室 北京市 2区E座101室
    北大汇丰矿投委
    详细信息
    更多近期行业论坛
    行业论坛
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与矿业资本市场
2011-12-1 15:58:25  
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与矿业资本市场
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   叶志斌
矿业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古老的领域之一。矿业的发展与扩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中华民族的祖先和世界上许多民族一样,从他们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从事矿产开发利用活动。历史学家将人类历史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当时人们开发利用的主要矿产种类为特征。正是我们的祖先在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发现矿产、认识矿产与开发利用矿产的过程中,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今天大规模的矿业开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促进国家经济繁荣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矿产资源需求刚性特征明显,资源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中央和地方加大找矿投入,社会投资也大幅增加,地质找矿体制机制在发生重大变化,国内矿产资源勘查面临良好机遇。
一、矿产资源状况
矿产资源是赋存于地壳内部或表面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在极为漫长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富集物。其内涵为:矿产资源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出于地表或地壳中的原生富集物;产出形式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既包括已经发现的对其数量、质量和空间位置等特征已取得一定认识的矿产,也包括预测或推断可能存在的矿物质;既包括当前开发并具有经济价值的矿产,也包括将来可能开发并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矿产资源具有自然属性、经济社会属性和法律属性。
(一)分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中矿产资源分类细目,将矿产资源分为四类:
1.能源矿产
煤、煤层气、石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油砂、天然沥青、铀、钍、地热等11种。
2.金属矿产
铁、锰、铬、钒、钛;铜、铅、锌、铝土矿、镍、钴、钨、锡、铋、钼、汞、锑、镁等59种。
3.非金属矿产
金刚石、石墨、磷、自然硫、硫铁矿、钾盐、硼、水晶、刚玉、蓝晶石等95种。
4.水气矿产
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硫化氢气、氦气和氡气等6种。
1.高风险勘查类矿产
地热(火成岩、变质岩区构造裂隙型);锰、铬、钒、铜、铅、锌、铝土矿、镍、钴、钨、锡、铋、钼、汞、锑、镁;铂、钯、钌、锇、铱、铑;金、银;铌、钽、铍、锂等。
2.低风险勘查类矿产
煤炭、石煤、油页岩、油砂、天然沥青、地热(沉积地层型);铁;石墨、磷、硼、水晶、刚玉、矽线石、红柱石、硅灰石、钠硝石、滑石、云母、长石、叶蜡石等
3.无风险勘查类矿产
石灰岩(建筑石料用)、砂岩(砖瓦用)、天然石英砂(建筑、砖瓦用)、粘土(砖瓦用)、页岩(砖瓦用)
(二)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1.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约占世界总量的l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有20多种矿产的探明资源储量位于世界前列,第一位的有钨、锑、锡、稀土等12种矿产;第二位的有煤、钒、钼等7种矿产;第三位的有汞、磷矿等5种。多种多样的矿产资源,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条件。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人均资源储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第53位。除煤、铅、锌、钨、钼等少数矿种外,多数矿种人均探明储量较少,特别是优质能源和部分工业生产急需的矿种人均储量很少。如石油、天然气人均探明储量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8%;铝土矿、铜矿、铁矿只相当于11%、17%、35%;铬、钾盐等矿产储量更是严重不足。这些重要资源相对短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
2.我国矿产资源禀赋“三少、三多”
第一,大型矿床少,小型矿床多。目前,全国查明资源储量可供开发利用的矿床3万处,其中大型矿床2500多处, 中型矿床500多处,小型矿床14000多处,小矿点近1万处。
第二,富矿少、贫矿多。石油除少数高产油田外,大多是低产贫矿;铁矿平均品位仅为33%,富铁资源只占1.9%;锰矿平均品位仅为22%,大多数是较难选的碳酸锰矿;铜矿平均品位仅为0.87%;磷矿平均品位仅为17%。
第三,单一矿床少、共伴生矿床多。我国有80多种矿产主要是共、伴生矿床,其中以金属矿产最为普遍,如金川铜镍矿、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等,都是有名的组分复杂的共生、伴生金属矿床。
我国矿产资源的禀赋特点,说明了找矿难度大、开发利用困难。
3.供需矛盾突出,对外依存度渐增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矿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主要矿产资源国内供给出现了较大缺口。我国石油消费量由2005年的3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4.49亿吨,对外依存度由40%上升到2010年的54.8%。2010年,铁矿石全年进口6.2亿吨,对外依存度12年来首次下降,但仍高达53.6%。铜对外依存度达68%,铬的对外依存度达97%、铅的对外依存度达45%。我国矿产资源赋存特点和现有经济技术条件,决定了资源供给约束将长期存在,这是矿产资源宏观调控面临的“硬约束”。
4.国际资源竞争激烈,获取境外资源难度大、成本高
世界矿业领域合作与竞争并存,特别是围绕大宗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合作的门槛逐步提高,开发利用境外资源难度增大。全球矿产市场垄断程度加剧,各国对矿产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一些跨国矿业公司控制了全球大多数优质资源、储量和产能,据统计,全球排名前五到十位的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铁、铜、铝、锌50%以上的储量和产量,在石油领域,十大跨国公司原油产量占全球总共产量的23.3%。国际矿业经济秩序呈现新的发展态势,资源供给方和需求方谈判对话力量不均衡,资源价格波动幅度不断扩大。我国一些重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高,作为重要的资源需求方,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缺乏话语权,资源安全面临挑战。获取境外资源难度大、成本高。相比于2009年和2010年,铁矿石进口价格增长幅度最大61.1%;铜精矿次之,为54.1%,其后依次是精炼铝、氧化铝、原油和煤,增幅分别是41.7%、36.9%、29.5%和19.7%。同时我国一些优势矿产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定价权,稀土、钨等资源贱卖现象依然严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宏观调控的高度上进行思考和谋划,寻求破解之策。
    (三)分布状况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包括:铁、锰、铬铁、铜、铝土、锌铅、镍、钼、钨、锡矿经、锑、金、银、稀土等,其分布情况如下:
煤炭:矿产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山西、新疆、安徽、河南、云南、河北、贵州、山东。
铁矿:铁矿主要分布在辽宁、四川、河北、安徽、山西、云南、内蒙古、山东。
铜矿:江西、云南、西藏、黑龙江。
铅矿: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相对集中在滇西兰坪地区、秦岭-祁连地区、南岭地区、川滇地区及狼山-渣尔泰山等五大地区。
锌矿: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相对集中在滇西兰坪地区、秦岭祁连山地区、狼山-渣尔泰山区、南岭地区及川滇地区等五大集中区。
铝土矿:我国铝土矿查明资源储量分布于20个省(区),主要集中在山西、广西、贵州和河南等四省(区)。
钨矿:我国钨矿资源广布于23个省、市、自治区,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河南、甘肃、广东、广西和福建等7省(区)。
   锡矿:我国锡矿分布于全国16个省(区),主要集中在云南、湖南、广西、内蒙古、广东和江西以上6个省(区)。
钼矿: 我国钼矿查明资源储量分布于除宁夏、天津、重庆之外的28个省区。主要集中在河南、陕西、吉林。
锑矿:中国是锑资源大国和生产大国,查明资源储量、产量均居世界之首,锑资源量占世界锑资源总量的50%以上。主要分布于湖南、广西、西藏、贵州、云南等省(区)。
金矿:岩金以山东最丰富,其次分布在甘肃、贵州、陕西、河南、云南、吉林、福建、内蒙古、河北、四川、黑龙江和广东。砂金以四川最多,其次为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吉林和江西。伴生金江西最多,依次为安徽、云南、西藏、黑龙江、甘肃、湖南、湖北、青海、内蒙古和山西。
银矿:我国银矿资源分布在全国30个省(区),集中分布在内蒙古、江西、广东、云南和湖北;其次是湖南、广西、甘肃、四川、安徽、河北、青海和河南等。
稀土: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储量约占世界30%,资源量约占世界的60%。轻稀土资源是我国稀土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来源主要以氟碳铈镧矿为主,分布在内蒙古、四川、山东等地,其中最大的是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特大型铁-稀土-铌多金属矿。离子型稀土矿和其他稀土矿资源分布在江西、广东、湖南、福建等省(区)。
萤石矿:我国萤石查明资源储量计算对象有两个,即矿物量(或氟化钙量)和矿石量。我国萤石查明资源储量主要分布在湖南、内蒙古、浙江、江西、云南、安徽等省(区)。
钾盐:我国查明钾盐资源比较集中,主要在青海省,其次是新疆,两省合计占全国的95.7%。
耐火粘土:全国耐火粘土查明资源储量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储量超过1亿吨的有8个省,它们是:山西、河南、内蒙古、山东、河北、辽宁、湖北、吉林。
石墨:我国晶质石墨矿区分布于20个省(自治区)。黑龙江省晶质石墨资源储量最多,主要分布在鸡西市、萝北县(亚洲最大)、勃利县和穆棱县。其次还有四川南坪县;山东莱西县和平度县;湖北宜昌市;河南淅川县和镇平县;内蒙古兴和县、乌拉特中旗和土默特左旗。
(四)矿产资源勘查的特点
     矿产资源勘查具有风险、高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 统计数据表明,金属矿产的找矿成功率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约为1%,70年代初下降到0.1%,80年代则在0.05%左右。我国油气矿产勘查探矿权登记面积达到430万平方公里,油气采矿权登记的面积仅为8万平方公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油气矿产找矿成功率也不高。有研究表明,找到一个中型规模的金属矿床,勘查投资一般在1000万元到6000万元之间。从近几年我国固体矿产勘查投资总规模来看,每年每个勘查项目平均投资均在100万元左右。一个中型规模的金属矿床,勘查周期大致需要5~15年的时间。因此,地质勘查工作要先行,一般要提前五年或十年部署。鉴于上述特点,从事矿产勘查工作必须深入研究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规律,还必须辅以必要的科学研究工作,选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方法,以提高找矿的成功率,减低投资风险。因此,矿产勘查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目前,在我国是由取得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按照专业特点从事相应的勘查工作。
(一)我国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矿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矿产资源开采规模不断扩大,矿产资源采选业已经成为国家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矿业集中度逐步提高,矿山企业从2006年的12.6万多个降至2011年的11.1万多个,其中大型矿山4000多座,中型矿山5000多座。
1.矿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2009年全国矿石总产量(原矿量)已达69.3亿吨,工业总产值11708.6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
全国主要矿产品产量稳步上升,2010年,原煤32.4亿吨,同比增长8.9%;原油2.03亿吨,同比增长7.1%,是25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天然气96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5%,增幅比2009年加快7.4%;铁矿石产量突破10亿吨大关,达10.72亿吨,同比增长21.6%,增幅比2009年加快12.7%;10种有色金属3092.6万吨,同比增长16.8%,增幅比2009年加快11.6%;水泥18.8亿吨,同比增长14.4%;钾肥产量继续上升,全国产量(折合K2O100%)396.8万吨,同比增长12.7%。
2.矿产品贸易规模逐年扩大
近年来,我国矿产品贸易发展活跃,贸易额不断增长。 2010年全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7124.94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4%,其中原油进口2.39亿吨,同比增长17.5%;铁矿石进口6.19亿吨,同比下降1.5%。矿产品贸易为补充我国矿产品品种不足,优化矿产品结构起到重要作用。
3.矿产资源开发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拉动下,矿产资源采选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露天矿大型装、运设备,煤炭大型综采设备的运用快速发展。共伴生矿回收、矿山尾矿二次开发和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取得重要进展。目前铂族和稀散元素几乎全部来源于综合利用,近三分之一的硫酸原料也是由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综合回收。一些矿山企业对与煤伴生的煤层气(瓦斯)、油页岩、高岭土、高铝粘土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对煤矸石、粉煤灰进行加工利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勘查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矿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和瞩目成就,成功地实现了发展经济的目标,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也使我国从矿业弱国跃入世界矿业大国的行列。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源供应结构失衡、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矿业开发秩序有待整顿。煤炭、稀土、钨矿等矿产开发秩序难以“治本”,需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等。主要表现如下。
1.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导致矿产资源耗竭速率过快,资源保证能力持续下降
我国长期以来特别强调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劳动效率普遍偏低,许多资源被严重破坏、浪费,经营市场秩序混乱,资源产出效率低而消耗水平高,目前单位矿产资源投入产出只及日本的1/6和美国的1/3,矿产资源开发效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矿产资源无论是在保有储量还是矿产品产量、矿业产值都有大幅度提高,但不论是总体上,还是从局部上我国矿产资源的耗竭速率一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矿业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随着资源储量的枯竭,一些矿山企业需要退役,大规模、高速度开采必将导致资源产业退役过快,直接冲击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由于储量消耗速度远大于增长速度,据2002年底可供储量静态(石油、天然气除外)预测计算对2020年目标的保证程度,45种主要矿产中有9种可以保证(天然气、稀土、菱镁矿、钠盐、芒硝、膨润土、石墨、滑石、硅灰石),10种基本保证(煤、钛、钨、钼、磷、玻璃硅质原料、石材、石膏、硅藻土、石棉),21种不能保证(铁、锰、铜、铅、锌、铝土矿、锡、金、银、锶、萤石、硼、重晶石、石油、铀、镍、耐火材料、硫、水泥灰岩、高岭土),短缺矿产5种(铬铁矿、钴、铂、钾盐、金刚石)。
2.矿业开发面临“一低、二高、三未变”的挑战
“一低”是指资源利用率低。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约为3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二高”是指高消耗和高排放。我国每万美元产值能耗11.3吨标准煤、消耗1.8吨粗钢,分别是美国的4倍多、18倍多。“三未变”:一是我国社会总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商品供过于求、资金总体剩余),而以追求数量和速度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却没有转变。二是世界经济出现了重大调整(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加快),而我国经济主要依靠投资、进出口拉动和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的基本态势却没有转变。三是全球资源布局悄然变化(资源输出国加强优势资源的深度控制,资源消费国则呈现以跨国企业为先驱,政治、外交、军事协同跟进的态势),而我国大宗资源消费没有定价权、优势资源出口没有话语权的被动局面却没有转变。[1]
3.矿业经营粗放,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普遍较低,资源破坏浪费严重
我国大部分国有矿山是20世纪50、60年代建立的,企业负担重,技术改造难度大,自我发展能力较差;而多数中小型集体、个体矿山缺乏科学管理或资金技术力量薄弱,矿业企业生产技术及设备普遍落后,采富弃贫,经营粗放,回收利用效率不高,一些优势资源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2000年,中国钨业协会对我国41个钨矿山进行了现场抽样调查及资料研究分析,表明我国目前钨矿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采选综合回收率只有46.5%。我国开发利用的150种矿产中,有87种属共伴生矿产,占62.6%,仅对其中三分之一的供伴生矿产进行了综合开发,但综合利用率较低,仅为20%。全国矿产资源采、选、冶总的回收率为3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突出
矿山开采占用、破坏大量的土地,环境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可用耕地减少,矿产资源的开发破坏地表景观、地质遗迹,破坏森林、草地资源,矿区塌陷是破坏土地资源的一个重要因素。矿产资源采、选、冶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治理率低,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开发矿山诱发的灾害与生态环境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防范不力,矿区地面塌陷造成大量耕地等土地损毁而未予及时恢复,矿山排水造成大面积地下水资源枯竭或污染等问题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畜及农业生产构成潜在危害。
5.矿产资源勘查投入不足,开发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矿业市场不发育
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萎缩,大量的商业性地质工作仍然依赖国家投资。传统的矿业管理体制、矿业企业经营机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矿业资本市场、矿业权市场不发育、社会中介组织不规范。矿山企业负担重,经济效益差,困难重重。矿业投资环境不佳,社会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活力和发展后劲。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6.矿业宏观调控能力弱
在矿业经济总量平衡、矿业区域政策、矿业结构调整、优势矿产总量控制、矿业生产和矿产品进出口秩序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矿业生产的上中下游比例不协调,加工生产能力明显大于冶炼能力,而冶炼能力又大于矿山采掘能力,采掘能力又大于储量增长能力,致使下游生产能力闲置。小规模矿山及加工企业重复建设多,产业集中度、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矿产品以原矿和初加工产品为主,精深加工能力弱,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比重小,整体经济效益差,矿产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宏观调控和监管手段弱,部分地区凭借资源优势,盲目发展,冲击市场,不利于优势矿产资源的持续发展,政府往往无能为力。
7.对国际突发事件与市场剧变的矿产供应安全问题缺乏有效保障和灵活反应机制
储备一定数量的矿产,对于应对国际突发事件是必要的,对于在国际市场上增强影响控制力也有重要的意义。中央已经提出要实行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但目前我国并未制定矿产战略储备制度和特别矿产地的保护性开发措施,适应市场变化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差。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预计到2020年,石油、煤炭、铁、铜、铝、锌、铬、钾盐等重要矿产的供需缺口分别为2.54亿吨、9.85亿吨、2.94亿吨、308万吨、795万吨、43万吨、430万吨、1504万吨。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实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刻不容缓,这也是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
三、矿产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未来我国矿产资源参与宏观调控应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要求,“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保障和发展并重,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方针,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坚持实行以需求调节为主的供需双向调节,以矿产“三资一体”的本质属性为指导,以经济手段为核心,逐步建立调节利益均衡的矿产调控体系,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基础上不断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保障经济建设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
(二)基本方针
——坚持资源、资产、资本综合调控。深化矿产资源、资产、资本“三资一体”的属性认识,树立新型的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逐步实现从单向的资源管理走向资源、资产、资本三资一体的综合管理,既要调控矿产资源、矿产资产,更要调控矿产资本,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种资本化实现形式,积极创新矿产资本的调控政策手段,形成矿产资源配置政策、矿产资产收益政策、矿产资本调节政策多管齐下的局面。
——坚持供给与需求双向调节。矿产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应从单纯的满足需求走向需求和供给双向调节。需求上,应以低碳经济为导向,着力调整“两高一资”产业,鼓励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供应上,应按照需求结构调整的部署和进程,适时调整资源开发规模、供应方向和供应重点,保障矿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坚持总量与结构并重。既要加强总量控制,实现矿产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平衡;又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有保有压,全面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结构,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时序,充分体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针。
——坚持以间接调控为主。目前,矿产调控是以行政直接调控为特征,通过规划、供应计划、准入制度等多种政策措施直接控制一级矿产市场的供给,对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发挥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应加强矿产税费政策、矿产金融政策、矿产价格政策等间接调控方式,促进管制和引导矿产市场,重点调控矿产资源勘开发主体的行为和需求,实现总量和结构的基本平衡。
——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方针。当前,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处于全球化配置时代。为此,应坚定的发展“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既要利用国内资源,又要兼顾海外拓展;既要控制国内市场,又要着眼国际市场,共同保障我国经济建设的资源需求。
(三)主要举措
1.增强矿产资源供应能力,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站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视角,从提高国内地质找矿能力、拓展海外供给市场等方面着手,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加强与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不断增强我国矿产资源供应能力,保障经济建设的资源合理需求。
(1)立足国内,提高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国内,通过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评价、繁荣商业性矿产勘查、促进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高地质找矿能力、提升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2)坚持开放,积极拓展海外供应市场。以我国短缺的油气、铁、铜、铀、镍、钾盐等矿产为重点,积极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和软实力等影响因素,通过并购、风险勘查等多种方式,实施全球矿产资源配置。近期,可重点考虑开展以下几项工作:搭建海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信息平台,定期发布目的地国家的地质、经济、政策等相关信息;建立国外风险勘查基金,适度降低“走出去”企业的风险,推进境外地质勘查开发,增加境外资源供应量。
2.调整矿产资源供应政策,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矿产资源禀赋现状,决定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只能是有限保障。因此,矿产资源的供应政策须作根本性调整,资源供应依据需求结构的部署和进程,在规模、供应方向和供应重点做相应调整,以实现矿产资源总供需的基本平衡,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强规划引导。实施好地质勘查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健全规划许可制度,充分发挥其在控制总量、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以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确定鼓励、限制、禁止勘查开发的矿区和矿种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引导和促进矿产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强化计划管控。根据国家近期与长远宏观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国内外资源市场需求情况,严格执行钨、稀土、锑等优势矿产开采总量指标和出口总量目标,促使优势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促进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提升优势矿产的战略地位,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
——严格矿权准入。通过实施勘查开发资质管理,合理设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准入门槛,引导勘查开发活动有序发展。另外,可积极探索项目配资源制度,即附加诸如项目投资额度、深加工程度、生产规模等条件,适度提高矿权获取门槛,以此来提高资源深加工度,拉长产业链,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突出作用。
——加快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通过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调蓄资源供需,避免非常时期对国民经济的冲击和影响,避免资源供需引起的经济波动和大起大落。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当前首先应扩大石油资源战略储备,尽快完成原油储备达到90天消费量的基本标准,适度储备部分产油地,延缓老油田开发力度。积极开展煤炭、稀土、钨矿等优势矿产资源战略储备。
3.创新资源利益调节手段,推进资源型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探索全新的矿产资源利益调节手段,改变资源地补偿利益偏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积累资金不够,城市环境差,发展后劲不足等突出问题,实现资源型城市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行地区优势矿产调节基金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积极尝试推行地区优势矿产调节基金制度,确保资源利益适度向资源开发地区倾斜,以满足资源型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矿山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保障资源型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矿产资源“三位一体”管理与矿业资本市场
(一)、矿产资源“三位一体”内涵
矿产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是树立新型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创新矿产资源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方式,提高矿政管理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
矿产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中,“三位”是指资源资产资本,“一体”是指都集中在资源上。资源是储量概念,是实物量,落在管理上是储量管理及与储量管理有关的一系列工作;资产是价值概念,是价值量,是货币表现,对应的管理是矿业权评估,再往下延伸是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资本是体现逐利性,是流动的资产,通过运作带来收益,对应的部门管理是矿业权市场建设和监管。
因此,矿产资源实行“三位一体”管理”是由传统资源管理模式向资源实物形态、要素形态与价值形态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转变。“三位一体”管理的核心,其中资源管理以“储量管理”为核心,资产管理以“矿业权管理”为核心,资本市场监管要以“信用管理”为核心。
    (二)矿业资本市场建设
1、发展矿业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矿产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涉及到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构建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体系是长远目标。从当前来看,我们应加快构建矿业资本市场,逐步实现矿产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目标。
这是因为,我国矿业与资本融合的加深已成新发展趋势,由此带来的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引发了错综复杂的问题,正日益困扰着矿政管理部门。同时,从矿业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矿业资本市场作为支撑矿业运行的基本纽带,已成为有效降低矿产勘查风险、推动矿业健康发展的核心机制,是矿业和矿产勘查公司开展资本运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提升能力的重要平台。此外,由于我国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我国许多风险勘查公司境外上市,致使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咨询机构深度介入中国矿产资源领域事宜,不仅使我国失去资本市场的机会,也使我国资源及相关信息面泄密风险,使我国苦心经营的境外资本控制以及资源安全问题,面临被透明问题。
2、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建设情况
矿业资本市场由多层次交易市场体系构成,包括公开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其中公开交易市场包含主板市场、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包括股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矿业权交易市场三个市场。
现阶段,我国矿业资本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主板市场门槛相对较高,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尚未建立,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统一矿业权市场还未形成。目前,国土资源部门参与矿业资本市场的监管,主要体现在:申请上市的公司的矿业权转让进行审查批准;对上市公司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进行备案;应证监会要求提供矿业权人有关情况,协助证监会进行上市审查。
(1).矿业权交易市场。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省市(县)矿业权交易平台有21家,储量评审机构37家,矿业权评估机构93家。这些矿业权交易机构冠以“矿业权交易中心”,或称“土地和矿业权交易中心”等。机构性质上,既有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又有公司制企业;管理体制上,基本上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业务定位上,既有行政色彩较浓,以矿业权出让为主的机构,又有市场化运作,以平台建设和撮合成交为主的机构;业务范围上,主要特点是地域性服务强。2011年8月12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建立地(市)级矿业权交易机构》(国土资厅发[2011]42号)发布后,全国矿业权市场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2).股权交易市场。股权交易市场主要是对中小企业进行市场化规范培育,为矿业企业进入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和主板市场创造条件。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交易品种侧重非上市公众股份公司、非上市非公众股份公司股权交易,属于标准化合约交易。我国标准化合约交易场外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天津股权交易所,在其挂牌交易采掘类企业有盛大矿业、鲁兴钛业两家,其发展趋势是建设成为矿产勘查开采融资服务的场外平台,但其相关信息披露制度还亟待完善。
(3).矿业公司在主板市场上市情况。1994年第一家矿业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挂牌交易,拉开了我国矿业企业上市的大幕。目前在主板上市中主营矿产开采的上市公司有116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5%,市值规模约为26.7%。
3、我国矿业资本市场主要缺陷
目前我国矿业资本市场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层次单一,多层次市场平台建设滞后,资本市场体系有待健全。缺乏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板块,矿业权交易市场建设滞后。二是交易制度有待完善,制约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缺乏职业地质师制度;没有矿业上市公司勘查、开采投资和地质信息季度披露制度;没有建立矿业企业银行贷款可行性报告制度。三是中介服务机构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涉矿专业性和技术性的中介服务机构还不健全,评估软硬件设备需要改善。四是相关法律法规冲突,相关制度不健全。股东权和矿业权转让相冲突,矿业权交易市场建设缺乏明确配套的法律法规和交易规则。以探矿权为主要资产的勘查公司却难以在国内的证券市场融资,造成了勘查公司的发展瓶颈。如何建立一个能够使勘查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是目前应当重点研究的课题。
4、探索建立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从国际矿业资本市场发展经验和我国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必须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的矿业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机制和功能,为矿业企业发展创造环境,为矿产资源管理提供抓手,推动我国矿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建立矿业资本市场,应以全国统一的矿业权交易市场为基础,以配套监管和服务制度为支撑,以管理职能和管理理念转变为保障,最终形成以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和矿业主板市场为主体的矿业资本市场体系。
矿业资本市场建设是个长期过程,应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规划,利用时机、创造条件,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
第一阶段,我们首先要夯实基础,搞好矿业权市场建设,规范勘查开发秩序和市场主体的诚信,建议利用1-2年的时间完成全国统一的矿业权交易有形市场建设,并在“十二五”期间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
第二阶段,在各项制度改革和配套措施完备的情况下,2015年推出我国风险勘查板块。可考虑以深圳交易所创业板为基础,将创业板建设成为允许风险勘查资本上市的风险板,可考虑设置资源板块,允许那些拥有良好矿产资源/储量资产,包括拥有海外矿产资源/储量资产的企业上市融资;针对勘查行业的特点,将目前的盈利要求改为盈利计划的要求,净资产要求转化为对勘查公司拥有的资源/储量方面的要求。也可综合考虑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矿业融资需求情况、区位条件、政策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地点,单独创建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
从长期看,应不断改革与创新我国矿业主板市场与风险勘查板块的制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矿业资本市场体系,最终目标指向——建立辐射亚洲的矿业资本市场。
 
 
 
 
 
 
 


 
本站地址:北大汇丰商学院矿产与深加工业投融资委员会     公司名称:矿投委     邮箱:bdktw2012@163.com     电话:0791-88169369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