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工艺
桃花坞木刻年画
2012-1-29 15:16:29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这是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对桃花坞评价的诗句。苏州的桃花坞之所以如此出名,除了由于有唐寅这些名人生活在此,另一个原因就来自木版年画。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明末清初,是其最为辉煌鼎盛的时期,每年出产逾百万张,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渡重洋,还影响了日本的浮世绘。“桃花坞木版年画”因此得名,并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例如武松打虎、白蛇传、西厢记、  桃花坞年画,三美图、百子图、姑苏万年桥、苏州阊门图、花卉图、耕织图、大庆丰收年、拜月图、戏雪图、寿字图等。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清代乾、嘉时期的年画,画面远近分明,层次清晰,丰富,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乾嘉盛世"城市风情世相。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加剧,桃花坞木刻年画逐渐衰落。销镶对象转向广大农村,这一时期的作品,在保持木版套印特色的同时,画幅以实用为主,印刷材料从简,成本低,价格便宜,利于普及。从而形成构图丰满、色彩鲜艳、印刷粗犷、装饰性强的艺术风格。从传世的文物来看,木刻书籍和木版画差不多是同时产生的。起初,木版画主要用作书籍的插图,即绣象画。木版画单独印行成为年画,大约是到宋代才出现的。苏州年画在明末已有完整的独特风格,当时被称为“姑苏版”年画。最早的年画传说是唐伯虎作的《风流绝畅图》。

    如今,桃花坞木刻年画如何传世,如何传承发扬,成了人们关注和思考的焦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光是仿制,对其发展似乎毫无意义,木版年画只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和形式,我们要传承的是承载其上的艺术理念,而非简单复制历代画作。其次,桃花坞年画的创作大师都是老一辈的艺人,如今年轻人似乎对这种传统文化遗产没有多大兴趣,而要继承,必须要大量培养优秀的后继人才。因此,如何推陈出新,如何培养下一代文化传人,是如今桃花坞年画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阅 读(779)
本站地址:b.ttwang.net/gusumingcheng     公司名称:姑苏名城     邮箱:kehufuwu@wandusoft.com     电话:010-58859862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