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品茗之道
发布者:
keiter 2012-01-18 15:57 复制
好茶如何,如何做好茶?这分别是品茶人和茶师傅不时思考的问题。品茶人,或是文人墨客,抑或是商务人士,当然也不乏附庸风雅之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希望品出一种意境,最好是怡情山水、纵情自然的清新淡雅之感觉。
本期,带着这种茶韵,郑国,"品福堂"创始人,向我们述说了他与茶及山水的故事。
自小做茶却不以制茶为理想
第一眼看到他时,远没有想到眼前这位精神抖擞的年轻人竟然已涉足茶行业近十年。他从小闻着茶香长大,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身为80后的郑国,出生在我国着名的茶叶之乡福建省福安市,祖祖辈辈都是茶人。1983年,就在郑国出生的那一年,家里办起了品福茶厂。
郑国说,每年初春家里都特别忙,忙着做春茶。那时,茶厂每天堆满新鲜茶菁,日夜不停地制茶,持续近一个月。茶厂的工人两班倒,父亲指导制茶和接洽业务,却没人替班。他看着心疼,于是一放学就回茶厂帮忙。
当时,在茶厂制作绿茶时,他惊奇地发现,茶叶从采摘下来到制成成品竟然要经历这么多的工艺流程。而制成的绿茶居然完好地留住了春天的味道,以及茶园山水的天然味道。此后,他便爱上了茶,并时常玩耍于茶山之间。
但是,当时的茶价并不高,且看到长辈制茶的艰辛,郑国并没有意愿要成为一名制茶师。
毕业后"误"撞茶行业并视茶为生命
"之所以就读于西南农大的茶学专业,我想大概也是被调剂的吧。"郑国坦言道,虽然童年的他对茶有种特殊的情感,但对于自小爱玩玩具的他而言,更想考取机械自动化类的高校。
在大学的4年里,凭借对茶的了解,郑国顺利地通过了专业课程的考核。但,当时的郑国依然没有想过走出校门后继续做茶。
也许是一种缘分,N个偶然的机缘巧合。毕业后,郑国成为了一名天福茗茶的职员。在工作中,郑国发现茶行业是一个值得深挖的行业,而且前景非常广阔。因此,郑国更加爱茶了。更为重要的是,在他的人生规划中,他开始考虑将茶作为长期奋斗的目标。
2006年,郑国离开天福,回到品福茶厂。当时,郑国天天思考着如何做好茶?想多了,也就做多,做多了对茶的感情也更深了。如今,可以确定的是,茶叶已经成为郑国生命中的一部分。
"天福发展得很好,品福也要发展。"郑国说。
茗人感悟:用心做好茶方能品味山水茶之道
做茶多年,郑国对茶有着独特的见解。如何做好茶?作为制茶人的郑国认为,只有集合天时、地利、人和,即择天时采制茶,种茶于地利之山,制茶师心和于制茶工艺,方能做出好茶。三者不可缺一,于是珍品好茶,难求也。
据了解,在郑国回到品福茶厂的5年里,他走访了福建大部分的产茶区和云南古茶山,观察山水规律和研习制茶之道。其间,品福堂做出的红茶和乌龙茶屡屡获得省级比赛金、银、优等荣誉。
与此同时,郑国还悟出了独创的"养和醒"制茶工艺,意为:"养"茶之清鲜,"醒"茶之色亮、香清、味醇。也就是强调传统经验加上合理的创新,并回归山水本色,让茶来述说山水的故事。
"养,就是说要保持茶的活力,这样才称得上是\'活\'茶。醒,是指茶叶制作中每个细节,都将引导茶叶自然地发生变化,而不是强迫的。"郑国说,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段生命,善待茶的灵性和生命,将茶叶的活性和灵气萌发出来,并挖掘其一切的潜能,才能体味到茶最美的绽放。
用郑国的话说,只有用心,才能做出好茶。茶说,山水之道多艰辛,我说,品福之道多用心。用心品茶,茶说山水。故事待续……
- 访客
- 2022/4/19 12:29:26
- 回复
- 1
http://imrdsoacha.gov.co/silvitra-120mg-qrms
- 访客
- 2012/1/18 18:21:03
- 回复
- 2
好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