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作鱼饵上的胡乱配方
鱼饵是垂钓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所谓守竿待鱼,也就是万事俱备,只看鱼饵是否对路了。因而,一旦垂钓活动中出现意外,人们也就总是首先从鱼饵上查找原因。
于是,不耻下问、甘当小学生。但由此获得的方法、做法,却又是千差万别,令人眼花缭乱,使有些人往往不分地域差异、不注意南北差别地在鱼饵上大做文章:人家说加白糖,我也加白糖;人家说加蜂蜜更好,我就换成蜂蜜;人家说加丁香比加食用香精好,便去添加中草药;人家说饵软点、腥点、冲点好,便立马跟进,如法炮制,结果却是弄得不伦不类,越钓越糊涂。
其实,每个人的垂钓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其自然环境特征和鱼类生活规律都是基本稳定的,就是其因季节变化而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也都是年年到时大致如此,不可能过于走样。
所以,鱼的吃饵偏好,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多观察、多研究,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会很快掌握适合本地区鱼习惯的鱼饵配方来。
二、寻找钓点上的墨守成规
虽然鱼类活动有其基本的规律,但它们有时也会因外部甚至是鱼自身情况的变化而做出违背基本活动规律的行为。如果我们在选择钓点时不能正确认识并加以及时把握,一味墨守成规,囿于钓谚等前人经验而不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变革,你的垂钓活动可能就会一无所获。
三、钓具匹配上的今是明非
一部分钓友“好喜改良”,总是跟风转,一会儿改为钓底,一会儿改为钓浮;一会儿变为单钩,一会儿变为双钩;一会儿漂调平水,一会儿漂调露目…
钓具的匹配,应根据垂钓环境、主攻对象和自己现有钓具的特点来进行,其鱼竿的长度、调性,渔线的粗细、颜色,渔轮的大小、功能,鱼钩的强度、特性,铅坠的形状、轻重等,方方面面都要认真考虑。是钓取中小型鱼,还是钓取中大型鱼,或是钓取小型鱼;是钓取素食性、杂食性鱼,还是钓取凶猛的肉食性鱼;是在湖泊水库之相对静态的水域施钓,还是在江河溪流之动态水域施钓等等,还都要——因时、因势、因情、因度而定。
目标明确了,目的清楚了,而目标、目的又与自己所喜爱的垂钓习惯相吻合,那么,钓具的匹配也就顺理成章地成型了。
四、具体钓法上的莫衷一是
随着台钓的兴起和普及,很多钓友都弃传统钓法而迎头赶来,且每每以言之台钓而自豪,大有今后的垂钓活动非台钓莫属、惟台钓是尊的架势。殊不知,人们在运用台钓这种方法时,效果却并非都是那么理想,起码在风起云涌的野外自然环境中难获佳绩,而传统钓法却威风八面。如果能认识到二者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之不同的作风和特殊性,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用不着“用之不利、弃之不义”地总是处于选择的两难境地。
五、借鉴经验上的生搬硬套
经验是实践的结晶,可以为他人同样或同类的实践活动提供宝贵的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方法和优秀的现成成果。不可否认,其积极作用巨大;也不可否认,经验也有其局限性,也会掺“假”。这源于实践者的知识、能力及客观条件的复杂多样性、多变性。
由于不可能人人都去重复实验或无休止地验证他人的经验,在实践中接受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时,出现金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司空见惯。再加上一些“经验”之缺乏条件性、不言特殊性、隐瞒缺陷性、不够详细性等等,使人难辨真伪,无可或从。
如不加分辨地照抄照搬,必然陷入经验之泥潭。正确的方法,是要海纳百川,综合研判,去其糟粕,吸取真经。在芸芸技海中,既要掌握多种技法,也要坚持一定之规。
六、吸取教训上的遇挫就折
钓鱼人都有过不尽人意甚至空竿而归的尴尬,绝不会每次都能满载而归。其实,走麦城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垂钓活动是一项复杂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它集知识、经验、技术于一身,又受制于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和变化莫测的诸多自然因素,这也就是垂钓活动长盛不衰、引人入胜的根本所在。
在垂钓活动中,遇到难题时要多动脑筋,一直保持清醒的理智,善于应变,而不是退缩不前、频打退堂鼓,才能达到磨练意志,增长技能的目的。
可惜的是,有的人一遇到难题就六神无主,失去主见,怀疑自己本来的正确做法、规范钓技、适路鱼饵和对钓场情况的全面判断,每遇困难就或改弦易辙,或另觅良方,因噎废食,抛弃多年的选择甚至是正确的做法,难免在吸取教训上走向极端。
其实,垂钓中的困难或某一次的失败,多数都是易变因素和偶然性的表现,而垂钓规律又决定了人不可能变招于这些易变因素和偶然性之前,这反而又进一步加重了人在垂钓活动中的被动地位和应变的滞后性。但只要细心观察,及时应对,就能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利用偶然性带来的机遇,使其成为为我们所用的特殊的有利条件,做到你有千种变化,我有万般办法,使垂钓活动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