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内容
长白山的边界之争
2011/12/2 14:42:04      复制
    长白山自古属于中国领土,东南侧紧临朝鲜边界。长白山20世纪60年代以前原本为中国所独有,60年代中国与北朝鲜划界时让给北朝鲜一半。
 
  目前,中国人民要求归还长白山的呼声日益高涨。长白山历来为我国领土,任何国与国之间的事物问题绝不应该以牺牲领土作为代价。

长白山事件

  韩国运动员长白山事件
 
  2007年1月31日,在长春市举行的冬季亚运会上,韩国选手获得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赛亚军。 在领奖台上她们突然打出标语:“长白山是我国领土”。此举酿成了外交风波,中国外交部立即提出抗议,韩国官方则表示“遗憾”,但并未道歉。事发后,引起中国网民间抗议。但相关消息由中国政府低调处理,而韩国一方媒体普遍支持运动员的做法。但事实上,该地是中国与朝鲜的共同边境,韩国并非接壤,没有任何确实理据。而且长白山虽是韩民族自称的发源地、但由于亦同时是满族神话中的发祥地,所以“长白山属于韩国”之说完全没有任何佐证,纯属自称。韩国的地方霸主野心比当年越南更胜,警惕韩国对我国东北的蚕食。
 
  中新社北京二月一日电 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今天紧急约见韩国驻华使馆官员,就日前亚洲冬季运动会颁奖仪式上五名韩国运动员打出有损中国领土主权的政治性字幅事进行交涉,指出中韩之间不存在领土争议,韩有关人员的行为伤害了中国人民感情,违背了奥林匹克宪章精神和亚奥理事会规定,中方对此表示严重不满,要求韩方调查有关事件,并采取切实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韩国代表团有关官员已就此事向中方道歉。

杜撰的谎言

  朝鲜古籍印证:“白头山是韩民族发祥地”为人为杜撰的谎言
 
  朝鲜古代新罗时代的“五岳”之中,并没有他们所谓的“发源地——白头山”的踪迹
 
  由于受中国文化影响,新罗时代的朝鲜也像中国一样有五岳、四镇。中国的五岳制度始于汉武帝,隋文帝时南岳尝易为衡山,此后遂成定制。“四镇”始见于《周礼》,东汉郑玄注为四座具体的山,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增加吴山后为五镇。东国新罗的五岳、四镇,从其所属政区菁州、熊川州、大城郡、柰已郡、押督郡、推大郡、马尸山郡、比烈忽郡等名称来看,当属新罗统一半岛以后、景德王大改名之前这段时期内形成的。
 
  中朝五岳、四镇的对比
 
  五岳 四镇
 
  东岳 西岳 南岳 北岳 中岳 东镇 西镇 南镇 北镇
 
  (隋初)泰山 华山 天柱山 恒山 嵩山 沂山 霍山 会稽山 医巫闾山
 
  (新罗)吐含山 鸡龙山 地理山 太伯山 父岳 温沫懃 加耶岬岳 海耻也里 熊谷岳
 
  可见,朝鲜古代的“五岳”之中,并没有他们所谓的“发源地——白头山”的踪迹,如果真按其所说,他们的神山白头山,为何没有出现在朝鲜古代的“五岳”之中?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我们又在下面的一些资料中找到端倪:
 
  朝鲜国李朝的地理著作,数量颇为可观,著名的有梁诚之《高丽史·地理志》、尹淮等《世宗实录·地理志》、《八道地理志》、《大东地志》、《朝鲜各道邑志》等,其中内容最为丰富、门类最齐全的要数由卢思慎、徐居正等47人于成宗十二年(1481年)修成、中宗二十五年(1530年)由李荇、洪彦弼等20人增修的《新增东国舆地胜览》。

谎言被揭穿

  韩国古书《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揭穿了“白头山是韩民族的发祥地”的谎言
 
  以下是朝鲜李朝《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的记载:
 
  女真语地名 4 伊板岭(49/883下)
 
  豆满江(50/902下)
 
  长白山(50/907下)
 
  护府[山川]豆满江:“女真语谓万为豆满,以众水至此合流,故名”。长白山:“女真语谓善颜阿林,以白色的山峰,故名,胡(女真)人奉之为神山。”
 
  可见,在朝鲜李朝时代,那时候的朝鲜人尚且对长白山没有任何感情,只是把它当做“胡人(女真人)的山。”
 
  驳“白头山是韩发祥地”,朝鲜《李朝肃宗实录》记载:长白山或白头山的发明权属于胡人(满人)
 
  据朝鲜《李朝肃宗实录》记载:十七年十一月丙寅:“长白山,胡人(满族人)或称白头山,以长白故也” 。可见,“白头山”称谓的发明权属于中国,属于满族,朝韩是沿用了满族对长白山的称谓。
 
  那么,《李朝肃宗实录》中所用的“长白山”这个名词的发明权属于谁呢?属于朝鲜(韩国)么?也不是。
 
  金女真人定其名为“长白山”,传至今日,已有八百多年。据《金史·世纪》记载,“长白山”一词,最早是由金世宗完颜雍最早使用的。即为后世满语称“果勒敏珊延阿林”。
 
  综上可知,无论“长白山”还是“白头山”,都是满族及其先民的发明 ,与朝鲜半岛上的高丽民族并没有关系。
 
  那么,除了长白山和白头山两个名称外,朝鲜民族对这一山脉是否有自己“独立”的称呼呢?现在尚不知道。但在有一点可以说明点问题:
 
  清末,“韩人”把长白山贬称为“小白山”(不同于吉林市小白山)。据《长白汇征录·山川篇》记载:长白山“韩人称之小白山”。
 
  那么,为何当时的朝鲜民族对长白山有逆厌之嫌呢?事出有因,请看下面:
 
  清末,由于清政府边防无力,很多朝鲜人越境来到了今天中国的东北,但是这些朝鲜人一进入内地中国境区后,就受到清朝法规限制,如驱赶返回,留者剃发易服等(注意,清朝时候,朝鲜族也是要求剃发的),在这种受到限制后的逆反意识支配下,朝鲜人为了达到心理上的发泄,便把清朝尊奉为神山的长白山蔑称为“小白山”,这一褒一贬,意义深远。
 
  可见在清末,朝鲜人刚进入中国之初,长白山在朝鲜人眼中并不是什么圣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山,而且带有仇恨的眼光。
 
  关于“檀君神话”中的“太伯山”
 
  高丽僧人一然(1206—1289)在《三国遗事》自注中明确指出:“太白,今妙香山。”《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指出:“妙香山,在府东一百三十里,一名太伯山。”后世学者也多将太伯山(太白山)视为今妙香山。大约到18世纪末,朝鲜人开始将太白山定位为“白头山”或“长白山”,其代表人物是安鼎福(1712—1791),他在《东史纲目·太伯山考》中根据新罗文人崔志远《上太师侍中状》中关于“高句丽残孽类聚,北依太白山下,国号渤海”的说法,一改前人的解释,谓“太白山”(太伯山)即“白头山”,亦即长白山。其后,附和者渐众。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袭其谬说,将今长白山同“檀君神话”中的“太伯山”联系起来,并进一步将中国的东北视为所谓“古朝鲜”的疆域。
相关文章
 评 论(1) 阅 读(1308)
  • 访客
  • 2011/12/9 10:40:17
  • 回复
  • 1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 好
  • 已阅
    您已经输入个字,还可以输入个字
谁来看过:
访客
访客
keiter
本站地址:b.ttwang.net/changbaishan     公司名称:长白山     邮箱:kehufuwu@wandusoft.com     电话:010-58859862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