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伪娘怎么了?也是一人吧。谁规定的男人就一定要阳刚?既然他都有勇气这样子生活。我们为什么不能有勇气的去接受呢?”
“这个世界疯了吗?为什么我们要簇拥这么低级的审美情趣,中国的硬汉都睡觉去啦?!”……
“伪娘”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口水战。有人觉得这是社会文明之进步,有人认为这是社会的倒退,审美的堕落。
一:商业选秀缔造怪胎
尽管著名性学家李银河态度坦然,示意“宽容”。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按捺不住自己的痛心疾首———写出《拯救男孩》一书,详细解读男孩成长与教育的四大危机。
孙云晓认为,选秀这一“商业社会和媒体制造出来的怪胎”是缔造“伪娘”的一大重要根源。由于在性别形成过程中,模仿是一个重要途径,在缺乏正确榜样的情况下,男孩将越来越缺乏阳刚之气,“此风长行,后果将很严重。”
二:日本动漫催生伪娘
此外,日本动漫的普及也与伪娘盛行不无关系。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年轻的伪娘迷都是日本动漫迷。
重庆著名动漫社团世纪诺亚前任社长朱旭告诉记者,coser当中的伪娘一般分为4种类型;“1.平时是阳光少年,只是在做活动之时特别喜欢反串;2.平时就跟女生一样,看不出多大区别;3.参加社团的新人被‘前辈’发现潜质,被怂恿、逼迫;4.社会上的潮人,伪着玩。”
在朱旭看来,来自日本动漫所带来的异装、变身、伪娘、萝莉审美,御宅族等现象实属正常。“就跟流行歌、流行电影一样,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标示。而这也体现了动漫的多元化”,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愤怒的是,中国“永远只是表面上的跟风与模仿,但动漫文化产业仍旧裹足不前。”
三:性教育现状糟糕
“现在的审美观念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以前我们欣赏一个男孩子,会因为他身上的男性气质,比如说勇敢、强壮、有魄力。现在的孩子,如果表扬一个男生,一般会说,‘好乖呀’!”重庆敏月青少年素质拓展中心心理医师敖敏称,中学生是伪娘出现最集中的一个群体,而“大部分学生都是只是为了赶时髦”。
敖敏认为,除了电视节目、电影等媒体的“误导”外,“伪娘”大规模出现主要源于早期教育与性教育的缺失。
“比如,当男孩很小的时候,如果表要他长得好看,大人通常会说,‘好乖哟,像个妹妹一样。’而男孩哭的时候,也通常会听到,‘哭什么哭,像个女孩样。’这些都是容易导致一些错误的心理暗示。”
而对目前的性教育现状,也被敖敏认为“非常糟糕”。“虽然学校早就开设了健康教育之类的课程,但没有与学生关注的热点、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甚至让学生反感。”敖敏透露,到现在,仍旧有女生企图控制身体发育的事情发生,“比如,听说哪种饮料喝了不长胸部,就集体去买。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