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术表演

美国魔术师达里尔(Daryl)
刘谦和傅琰东在春晚的相继走红,使得魔术,这个曾为杂技的附庸、在民间草根阶层出没的文娱品种,一夜之间成为全民热衷话题。在中国人眼中,头戴宽檐帽、身穿燕尾服、长发披肩的魔术师形象,成为一种固定模式。当时髦的刘谦和帅气的傅琰东带着近景魔术出现时,人们发现,中国魔术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些不同了。
上周末,作为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节中节”,2011上海国际魔术节暨国际魔术比赛在长宁体操中心落幕。经历了七年的积累,魔术节的规模在亚洲范围已是数一数二。昨天,汇集世界一流魔术大师的首届魔术大师班也结束了为期8天的课程。第一次有这么多国际当红魔术大师集体开课,为中国魔术师开启思路,指引方向。
“今年将是中国魔术界转折性的一年。”加拿大籍华人女魔术师陈智玲参与策划了所有8天的课程安排。在她看来:“中国魔术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技法已经非常成熟,现在,就是到了一个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大师班不教技巧教观念
魔术大师班吸引了全国各个剧团最活跃的43位年轻魔术师。旁听的一百多人则是各地的魔术爱好者。这些已经熟谙魔术多年的群体发现,来自不同国家和背景的魔术大师,不约而同地在教授他们同一样东西:什么是魔术?
曾经期待向大师们“偷技”的学员们在最初的“失落”后,很快就有了新的感悟。在魔术节期间的一个论坛上,一位来自安徽的女魔术师感慨,大师班教得更多的不是魔术的技巧,而是关于魔术的观念,这正是他们十几年来很少思考,又让他们看到未来方向的东西。而在陈智玲和讲课的魔术大师看来,观念,才是决定魔术师前途的关键,更是中国魔术目前最缺少的东西。
魔术也需要深刻的意义
大师班的第一堂课来自于世界心灵感应魔术大师、魔术学术权威美国的麦克斯·梅温(Max Maven),讲述“魔术心理学”。“魔术师要知道自己在表现什么,也要关注观众的反应,更应表达人们潜意识里梦寐以求的愿望,在深层次上完成与人性的对接。魔术要看似平常,但实则不平常。这不是熟能生巧就能解决的问题,非常考验魔术师的素养和积淀。”
在麦克斯看来,魔术的意义很重要,中国的魔术师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魔术师的技术比西方要高许多,因为实在是太勤奋了。但许多魔术并没有深刻的意义,没有能将惧怕、希望、梦想等元素和观众内心联系起来,进而去改变他们的生活。”
法国的魔术师盖坦·布鲁姆(Gaetan Bloom)有“魔术机关之父”之称,曾为大卫·科波菲尔的道具设计提出过不少意见。在他看来,大卫的魔术总是有理由、有故事的。当年那个震惊世界的魔术让自由女神像消失,至今让盖坦回味:“美国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国家,但是自由女神像竟然没了,这是不是有很多值得咀嚼的意味?”
盖坦的魔术以幽默著称,他擅长运用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盖坦发现,在自己更乐意关注一个普通的瓶子时,中国的魔术师都还喜欢关注一个巨大的奇怪盒子。“我希望可以随时随地变魔术,比如我想请你喝饮料,然后瞬间变出了一瓶可乐。”“魔术的最高境界,就是看上去什么都没做,其实背后做了很多。魔术给人最好的感觉,是在那惊奇的一瞬间。”
这位法国魔术师在接受采访时始终风度翩翩,更像是一位大学教授。他告诉早报记者,魔术师在法国享受艺术家补贴,如果没有接到演出就会有相应的经济贴补,因此生活大多优越。他认为,除了练习技巧,更要看书,魔术不仅仅是门技艺,“但中国魔术师的语言很少,缺少趣味性和故事性,我更倾向于有戏剧性的魔术表演。”
魔术是艺术而非技术
手法技巧,是入门的基础。在大师班上,几乎所有的国际魔术大师都有一个共识,中国魔术师的技巧没有问题。但只有技巧,就是魔术了吗?
作为国际顶级魔术评论家,也是魔术界“奥林匹克”世界魔术联盟大会(简称FISM)的副主席,意大利魔术师多明尼克·唐特(Domenico Dante)对中国魔术十分熟悉,“魔术表演的基本元素无非是传承、手法、格调、技能、动作、时空等,但更高的层次则是原创性和独特性。”“魔术的关键在于‘魔’,‘术’仅仅是魔术表演的基础环节,最高层次的魔术师不是流于技巧、技术,而应传达一种高深莫测、难以言说的超自然力‘魔力’。这首先需要创意,同时还要有惊奇、有深意。”
为了解释自己的观点,多明尼克放了一段世博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一群飘逸的仙女斜身悬空,敲击着悬空的编钟,手弹琵琶,飞天而去。这段在中国观众眼中更近似于歌舞表演的片段,在多明尼克眼中却是真正的魔术表演。
多明尼克坦言,中国魔术还处在从技术训练到原创的发展路上,还没有摸到原创的门道。他曾在一次大赛上看到一个台湾魔术师把自己打扮成了和尚,但评委们却自始至终不知他要干什么。“所以对于中国选手而言,打破文化的隔阂非常重要,需要有一个国际化的视野。”
多明尼克希望所有魔术师能够理解,魔术不是糊弄别人,而是要给人们惊奇美好的感受。“魔术是艺术,而不是技术,它的趋势是融合戏剧、音乐、舞蹈、美术各个艺术门类。可惜全世界都还对魔术有这个误区。”
专访美国知名近景魔术师达里尔
迷惑别人不是魔术,
魔术让人快乐
对于所有了解魔术的人而言,达里尔的名字如雷贯耳。这位美国魔术师是“当代近景魔术教父” ,被全球的同辈人誉为“魔术师中的魔术师”,他的著作《The Trick Brain》(《魔术脑》),被称为“魔术界第一奇书”,更被刘谦奉为“魔术界的《九阴真经》”。
在中国,包括刘谦在内的所有学习近景魔术的人,几乎都是看着达里尔的视频和著作起步并成长的。有意思的是,这位享誉全球的魔术师还是一个声学工程师,他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很有价值的研究,并制造出了很有用的材料。
简短的采访结束之后,达里尔顺手就给记者变了两个小魔术。在大家惊诧的目光之余,达里尔笑说,“最简单的魔术,才是最好的魔术。”
东方早报:从成名至今,你一直是最受欢迎的魔术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达里尔:必须要喜欢你的观众,才会被观众喜欢。永远不要挑战观众,你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快乐!我会排除一切和观众产生冲突的东西。我乐意于笑着和大家交流。我不会在观众面前秀我的手法,只是希望给观众惊喜,而不是希望看见他们一双双困惑不解的眼睛。
东方早报:你第一次来中国,这次大师班,最想告诉中国魔术师什么?
达里尔:我不会教大家怎么变魔术,而是努力告诉大家,魔术不是你一个人在做什么,而是怎样让观众知道你在做什么。我会给他们看最简单的魔术,但这么简单的魔术,也能欺骗专业的魔术师。迷惑别人不是魔术,好的魔术只要一句话就能解释。比如,我告诉你我的这个袋子里有钱,然后一边说,空空的口袋里就变出了钱。又比如,我告诉你鬼牌在你洗过的牌的第一张,然后,你一翻开第一张就是鬼牌,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好魔术。
相对来说,有很多很差的魔术,比如有一次我去看道具展,一个魔术师向我展示了他的新魔术,他先拿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道具,然后花许久解释它到底是干嘛的,最后连我这个专业魔术师都弄不明白他到底是要变什么。总之,越看似简单的魔术越是能抓住人,因为功夫都在背后,而复杂的手法,都是不应该被暴露在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