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指导推动经济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如何把中央决策与当地实际有机结合,探索适合自己的新农村建设路子,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烟台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有力推动了农村工作的深入开展。
根据村型特点,区分为山村、渔村、乡村、城郊村和市区村五种类型,突出不同的工作着力点 烟台市有6594个行政村,分布在广大的山区、丘陵、海岛、平原,农村面广量多,村与村差异较大,各种类型的村特点不一、区别明显。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提出了加快“五新建设”的思路,即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山村、新渔村、新乡村、新城村和新市区村,使各类村有针对性地突出工作特色和发展重点。一是以加强生态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新山村建设。烟台市山区村占近1/3比重,要加快荒山绿化和村庄美化,建设山川秀美、文明发展的新山村。二是以发挥海洋优势为重点,全面推进新渔村建设。对全市223个沿海渔村,高标准推进渔村改造。三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全面推进新乡村建设。把传统农村改造成具有现代特色的新农村,在确保粮田面积不减少、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富裕农民。四是以提升产业层次为重点,全面推进新城村建设。五是以加快城乡融合为重点,全面推进新市区村建设。
根据发展模式,区分为村企一体、综合开发、科技支撑、开放拉动和城市化推动五种类型,推出农村发展的示范点 烟台市在实践中已探索出多种类型、多种模式,以下五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一是以南山、潘家等村为代表的村企一体发展模式。龙口市南山村从一个200多户的小山村起步,通过兴办企业,先后兼并周边10个村,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78亿元、员工3.6万人的大型企业集团。2005年完成经济总收入1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莱州市潘家村通过投资办企业,实现集体总收入11亿元,人均纯收入1.1万元。二是以国路夼、欧家夼等村为代表的综合开发模式。地处胶东屋脊的栖霞市国路夼村,积极发展林果、食用菌、中药材和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探索出一条偏远山村综合发展新路子。招远市欧家夼村通过发展工业、农业和旅游项目,成为“全国小康示范村”。三是以只楚、孙格庄等村为代表的科技支撑模式。芝罘区只楚村通过与40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个,总资产达15亿元。牟平区孙格庄村建立了亚洲最大的食用菌科研、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承担开发了国家863计划重点攻关项目,使落后的山区农业村,变成了拥有资产18亿元、人均收入过万元的富裕村。四是以濯村、磕刘二等村为代表的开放拉动模式。莱阳市濯村通过发展外向型农业,累计引进外资1.2亿元,建成了美国葡萄、台湾花卉等六大基地,并引进9家客商投资建厂。蓬莱市磕刘二村将土地出租给中粮公司种植葡萄,农民就地变成了“工人”。五是以南尧、黄海等村为代表的城市化推动模式。芝罘区南尧借助城郊优势,加大旧村改造力度,建成2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商住区和1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先后引进52家企业。莱山区黄海村改居后,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初步实现了由郊区村向城市社区的转变。2005年完成集体经济总收入4.76亿元,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根据经济基础,区分为好村、中游村、薄弱村三种类型,确定农村建设的突破点 建设新农村,经济是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和落实措施。一是明星不亮要突破,使好村亮点更亮。对经济基础好、发展较快的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不下不上要突破,使中游超越进档。对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水平的村,要解决好稳居中游、小富即安的思想,理清加快发展的思路,突出重点,上档次、上水平,跨入先进行列。三是安于现状要突破,使发展慢的尽快跟上。对满足于解决温饱、进取精神差的村,要启动自我发展、加快发展意识,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尽快行动。要克服畏难发愁和等靠要思想,先从办有能力办的事情、解决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做起,特别是尽快理清发展思路,培植自己的主导产业,提高农民素质,解决发展、稳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让群众看到希望,得到实惠。
相关文章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