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四路绣品市场上唯一保留传统手工刺绣工艺的店铺主人方思良说:“这是我最后一批手工刺绣工艺品,今后也准备转用电脑绣花或印花了。”老艺人提议最好把手工刺绣列入民间艺术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这样至少能给后人留下一点记忆。
昨天上午,记者在永康市龙山镇四路绣品市场的永康第一绣店铺里看到,用手工刺绣出的《七仙女》、《麒麟送子》、《九狮图》等,人物、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爱不释手。
这是目前在四路绣品市场上唯一保留传统手工刺绣工艺的店铺,但店主人方思良却说:“这是我最后一批手工刺绣工艺品,今后也准备转用电脑绣花或印花了。”
传统刺绣在永康有700多年历史,在四路曾盛极一时,并一直流行“女人上花房,男人上书堂”的俗语。四路绣品因手工刺绣的图案形象逼真,一直享誉全国。
原先刺绣靠手工一针一针地刺,到了上世纪70年代,四路邱菊仙等妇女大胆技术革新,尝试用缝纫机来代劳,三四十种颜色的丝线球能同时上机器,刺绣出五颜六色的图案与纯手工效果相差无几,但是,速度却比纯手工快了10倍以上。
在邱菊仙的带动下,当地众多妇女纷纷仿效,绣出的各种精美绣品畅销国内外,从而创造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四路绣品的辉煌时期,众多家庭纷纷依靠绣品成为让人羡慕的“万元户”。
在这之后,电脑绣花、印花技术的应用,使传统刺绣渐渐失去市场。如今,年轻的姑娘都不会拿绣花针了,能够拿起针的就剩下大妈级老艺人了。即使是有这方面专长的大妈级艺人,如今也大多不愿再拿绣花针了。
“手工绣花很损眼睛,很伤神,且容易得颈椎病之类的职业病。但是,一天工资顶多也才七八十元,我在这里随便打打杂都比刺绣强,一名毫无技术的姑娘随便折折被套一天就有100多元了,谁还愿意去刺绣呢?”正在方东潮店里折被套的老艺人邱菊仙说。
“电脑绣花的花线顶多只能同时用6种,机械缝纫机却能三四十种同时绣。电脑绣出的图案会走样,人物、动物都很呆板,远不及手工刺绣的活泼生动。”方思良说,“但一旦版样制好,电脑绣花能大批量重复生产,生产成本非常低,这是手工刺绣无法比拟的。因此,经受不了电脑绣花的冲击,这项传统艺术如今面临失传。”
“影响全国这么深远的艺术就这样失传,我们心里多少觉得有点遗憾。毕竟她曾一度铸就了永康四路绣花的辉煌历史,在永康五金发展起来前,象珠、芝英等永康各地商贩常到我们四路买走大量绣品,拿回去贩卖。所以说,最好把手工刺绣列入民间艺术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这样至少能给后人留下一点记忆。”邱菊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