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陈虎
2015年7月23日,边远地区女教师19班在北京农家女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罗校长给学员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程和学习动员。本期培训班一共78名女教师(中学41名,小学37名),分别来自云南南涧县,云南红河州元阳县、绿河县、河口县、红河县,四川广安市武胜县,贵州铜仁市、雷山县和天柱县各边远地区中小学,主要任教学科为语数外,其中少数民族27人,年龄集中在25-48岁之间,教龄3-28年不等,她们将在学校进行为期20天的培训。本项目由2014年10.18金秋爱心大派对活动所筹款项资助(详见网站10.18活动介绍)。
开学典礼结束后,农家女学校的理事长、冰心老人的女儿、北京外国语大学吴青教授用自己的教学经历告诉大家“如何做一个好老师。”78岁的老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传达来自心灵的力量:教育孩子首先要爱孩子,要尊重孩子。
接下来,是朝阳区教科所的桂富荣老师的《教育与生命相连》,桂老师自身经历了从一线教师到教师培训,再到教育科研,丰富的经历中凝聚着教育经验的精萃,她们家每天茶余饭后都是以学生、以教育为话题来分享,这种作为老师的幸福感引起了老师情感的共鸣。来自云南南涧小学的周玉梅老师,平时素有学生缘,一下课就给我聊起了和桂老师的幸福感比起来,自己还做得很不够。
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专门负责区中小学班主任国培设计的负责人张捷老师用案例阐述了班级管理与学习管理;矫正了不少老师的误误区:如把自己的教学成绩押在家长的身上是失败的;明明知道是废话为什么要说呢;听了不一定会,会了不一定理解,理解了不一定会运用;强调了老师应该在孩子的学习动机上多下点功夫。
最为精彩的是西城区北京15中邢冬方老师的用他扎实的语文专业功底为学员生动地讲述了《走专业道路,促师生发展》、在学生面前故意“装糊涂”的精妙。听完课,很多老师一下感觉到在专业的语文老师面前“不会说话了,不会写字了,因为很多都是不规范的”,来自四川的一位有25年教龄的语文老师冯军说:“邢老师语言幽默诙谐、注重实实在在地指导、语言有逻辑性,很有大师风范,非常喜欢、非常感谢。”
随着课程的越来越深入,学员感触也越来越深,来自云南红河州绿春县的李常秀告诉我说:“感觉这次真的来对了,一天一天的感悟不一样。”
本期班和去年有一些明显的变化:
一是课程设计的多样性、实用性、专业性,在以往的课程基础上增加了色彩性格心理学、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励志讲座、法律知识和作业网交流,新教育阅读。
二是参训老师的专业素养比往年有所提高,师生互动、认真参与性程度高。
1、进校的第2天晚上,学校对78位老师分中小学段,从语文、数学、英语和班级管理、校园法律和阅读等六个方面做了系统的问题评估,分别发给相关专业的主讲老师,老师根据她们的反馈调整了自己的课件,针对性很强。如邢老师的辅导设计就显出了很强的实践指导性,本期课堂上老师们也增加了提问回答、训练等多种形式的参与。
2、教学管理上增加了每日学习反馈分享,将学员分为8个学习小组,每天都会将前一天的老师们的学习反馈张贴在钉卡板上,让学员们互相交流分享,互相砥砺思想。
3、课外生活丰富多彩:每天晚上学员都自发地在操场跳起了优美的广场舞。
接下来的培训,老师们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