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内容
特别报道1/边远地区女教师24班正式开学啦
2017/7/30 19:39:01      复制
边远地区女教师24班特别报道一:
 
边远地区女教师24班正式开学啦
 

罗校长在开学典礼上介绍项目的由来

(本校讯)2017728日上午810分,“火种计划”——边远地区女教师24班(以下简称教24班)79名学员正式在北京农家女学校二楼多功能教室举行了开学典礼。农家女学校罗兆红校长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程和此项目的进展情况:


     79
名学员分别来自云南和贵州边远地区,最远的来自云南怒江州贡山县(中缅交界的地方),老师们所在学校距离县城最远的有147公里。具体分布为贵州铜仁地区30、安龙县9人,云南南涧县20人、云南红河洲12人、云南普洱市4人、云南曲靖市2人、云南怒江洲2人。
学员平均年龄32.3,最小的23岁,最大的49岁。平均教龄9.6年,任教学科为语文12人、数学12人,英语19人,音乐8人,生物5人,历史4人,美术3人、体育3人,道德法制3人,思品2人,地理2人,物理2人,政治1人,化学1人,信息技术1人,心理辅导1人。学历基本上都是大学本科,多为当地的教学骨干。
47少数民族学员分属白族、彝族、哈尼族、傈僳族、侗族、仡佬族、苗族、土家族、布依族9个不同的少数民族。


     边远地区女教师培训项目从
2003年开始,到现在已举办23期,共有806名学员直接受益,先后经历了贫困牧区乡镇中学女教师培训、贫困地区乡镇中学女教师培训、乡村女教师培训和现在的边远地区女教师师资培训,项目人群由中小学开始拓展到民办幼儿园。
24班今年五月参与了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腾讯公益发起的“超仁妈妈火种计划”众筹活动,共筹得善款72366.75元,共有867人参与了项目捐款。
24班在去年项目评估的基础上,更加增强了项目的立体多元的特色。
在课程上整合了师资资源:师资水平和结构更加合理专业,所聘请的老师都是来自北京不同区县的各学科带头人,可以从他们身上领略上北京教育的前沿水平。有课程课改的发起人,有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者,有参与中小学生涯教育课程的研发人员,有在全国做公开教学的专家,还有在色彩性格、一起作业网、律师界的专家和成功人士。
在课程内容上除了语数外三门主学科的教学教法和教学管理外,还增加了科达伊音乐教学法、体验式教学、在中小学进行国学教育的阶梯性探索、沙盘游戏教学法、班队、团体小组辅导,增加了教师自身健康的关注。如糖尿病,肾脏,眼睛等方面的常识与防护。
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除了参观北京天安门等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外,增加了高科技体验和参访现代化的工厂,注重情商的教育,邀请从农家走出来的成功人士的励志分享。
从学员代表们的发言中可以感觉到边远山区教学设施简单和不足以及老师们对教育的困惑:比如教师缺乏、图书缺乏、留守儿童、单亲儿童、老师的职业倦怠、教学技能的提高等。


     云南学员陈珊珊老师,
20157月大学毕业,9月就站在了云南省红河县石头寨中学的三尺讲台上。石头寨乡是位于红河县东边的一个小乡镇,哈尼族占主体。刚到学校,就被山区的落后条件,留守儿童的难以管教泼了一盆冷水,但一张张稚嫩纯真的笑脸又让我重燃希望,坚定帮助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处在大山深处的女老师们,受知识面狭窄,信息闭塞等影响,教学能力有限。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施南燕,大学就读于大理大学音乐学,毕业后任教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小新街中学。现在工作一年,刚开始时信心满满,想着成就一番大事业,在教师行业上可以有所作为,但是由于条件艰苦,于是有所失望,自己认为最失望的就是工作一年也没有机会授课自己的专业,大学期间学习了柯达伊音乐教学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我影响很大,一直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但是由于教师欠缺,所以一直没有机会教音乐课。我在的学校是位于乡级学校,由于人口众多,所以学校学生达到一千多人,平均班级人数达到五十人以上,而老师却不足七十人,所以关心不到全部的学生。图书室也是没有图书,学生没有资源通过图书室来辅助学习;学校也没有足球场,所以没有办法正常出勤晨跑及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运行!


     "
尊敬囊阿哥米贵米都,阿雅代沟大戏丫丫如”我刚才所说的苗族意思是说:尊敬的罗校长,各位同仁,大家早上好!来自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大路镇乜江初级中学的龙琴老师风趣地开始了她的发言。
“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6年,位于黔、湘、渝。两省一市交界处。松桃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临松江水,傍梵净山。松桃虽美,但乡村教育还是存在很多困难。我们学校位于素有锰都之称的孟溪古镇。目前有400名学生,30名教师。留守儿童占学校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其中还有孤儿,单亲家庭的孩子。学习条件艰苦,缺乏心理疏导。如果有专门的心理老师或者兼职专业的心理老师来引导这些留守儿童,也许他们的生活就会不一样了。”


    李敏老师所在的贵州安龙县海子镇初级中学,这儿地处偏远,距离县城
60余公里。学校现有800余名学生,学生们来自不同的村寨,距学校都比较远。由于学校的住宿条件有限,现今仅能容纳400多人,其余的学生都得靠走读,夏日,他们顶着烈日奔走在上学路上;雨天,他们依旧风雨无阻地行走在求知的路上。由于地处偏远,加之土地贫瘠,老百姓的收入比较单一,导致很多家庭的父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留下了不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学习条件非常艰苦,这成了老师们的一块心病。另外,学校的图书极度匮乏,原有的图书陈旧、破损严重,甚至部分图书根本不适合孩子们翻阅,导致学生的阅读量与县城的学生相比相差甚远。


     贵州铜仁韩文引老师则针对安龙县李琴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给出自己的建议:一、关于学校图书匮乏的问题:可以联系大学生群体,成立社团组织,收集大四毕业生的一些有用书籍,可以是村里的大学生,也可以自己学校毕业的大学生,相信他们都可以用自己的行动为家乡学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二、关于留守儿童问题:全面的了解学生,包括他的家庭条件,家庭成员,家庭经济收入,经常家访,和家长密切联系。走进学生的生活,用爱来感染他们。


     贵州学员杨超老师来自贵州铜仁德江,谈到了山区教师的职业倦怠。她说:“教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能让女性有独立的经济和人格;也有宽裕的时间,比如寒暑假,不管是照顾家庭还是旅行我们可以自由支配。所以这个职业对于女性而言是非常不错的。正因为这个原因,也让我产生了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理。上班七年以来,其实每年都有考进城的机会,可每次我都放弃我这个机会,因为我所在的学校虽然在乡镇,但隔县城只有
20多分钟路程,而且在美丽的乌江边上,没事还可以去钓钓鱼,江边散散步,十分悠闲。而进城则要面临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更为严格的考核制度。可是自己都没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工作态度怎么还好意思让学生善于进取,想想真是惭愧。所以,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老师和姐妹们能帮我改变这种陈旧的观念,改变堕落的思想,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云南曲靖市会泽县以礼中学李茨月所在的会泽县大海乡自然条件恶劣,条件落后等原因,导致大概十分之一左右的孩子是单亲家庭的或孤儿。这些孩子中不乏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的孩子。虽然国家已经对他们所在家庭给予了一定的帮助(贫困家庭建档立卡),但力度任然不够。
同是来自以礼中学云南学员张绍英则非常感恩有这次学习的机会,她将做到以下三点:(1)学会换位思考,调整心态,既来之,则安之。(2)人与人之间信任很重要!但一定要学会区分,判断,学会明辨是非对错。(3)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不甘心。通过学习,更深刻体会农家女学校的校训:团结自律分享共建  以及办学理念。让我们通过学习,能去影响更多的人,学会先改变自己!学有所获,不虚此行!

 
     
云南大理州南涧县四中的鲁国翠老师用彝语向大家问候:”我是彝族,刚才说的话是彝族话,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起快乐)。”幽默地介绍她叫鲁国翠,鲁迅的鲁,中国的国,翠绿的翠。表示在培训期间一定会遵守校纪校规,服从学校管理,我们或许不是最优秀但我们一定最努力!


     云南红河州元阳县学员马福英老师幽默讲述了她刚出北京火车站,火车票就被人骗走了的故事,老师们的自身防范意识还很缺乏。
同时希望这一次的培训可以收获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理念,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学生观,能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也希望能收获满满的师生情和同学情,带着北京的爱回家。


     贵州省铜仁市大龙经济开发区大龙中学的张金芬,
20169月刚走上教师岗位,这次能够参加第24期边远地区女教师培训,她深感荣幸。她说:“27号清晨5点,她们一行4人来到农家女学校校门口,陈老师来给我们开门,带我们入住,7:30分,班主任老师来宿舍叫我们吃早餐,自己洗碗、洗菜盘、收拾餐桌。这些点滴的小事,让我们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倍感暖心,从而有家的感觉。我们79位学员,从不同的山区带着学校的期望,带着家人的牵挂,怀着自己的期待欢聚在这里,要潜心学习,刻苦钻研。农家女学校的校训是团结自立,分享共建。这是我们向往的学习生活,是学生生活的真是写照,所以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纪律,团结协作,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让我们回到学生时代,感受学生生活,让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多为学生着想,做一名幸福的四有好教师。”


     贵州学员刘娅琴老师主动地走上讲台,她说:“听了前面几位姐妹的精彩讲话,我非常感动,我觉得她们个个都是很有思想的人,这让我倍受鼓舞和启发!
我是来至贵州省铜仁市闻名中外的傩戏傩文化发源地德江县的刘娅琴。我想我们大家千里迢迢相聚在这温馨有爱的农家女学校,非常有缘,我想和在坐的各位姐妹在这为期二十天的学习时间里互帮互助,相互学习,一起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把你们的一技之长和好的教育方法毫不保留的分享给大家,用心去感受我们这所农家女学校背后老师们所付出的艰辛与不易,用心领悟并发扬学校的精神、理念——有爱就有一切!来到这里,我始终坚信这是一个爱心凝聚的地方,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这是一个多么有灵魂的团队,一所充满大爱的校园啊!各位姐妹争取让我们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有所收获!”


     正如贵州沿河思源实验学校的田桂珍老师所说:“相逢是首歌,同行你和我。我们每位学员都是来自农村,农村的教学环境相对闭塞,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比较落后,农村教师更是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这次我们来到梦寐以求的首都北京,我们为能和名师相识并近距离交流而感动,我们也一定要借助这个契机好好学习,让名师们帮我们解除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这是一次接纳阳光、快速成长、提高的旅程。我们要保证遵守学习时间和纪律。在培训中及时总结,善于反思。我们要真正做到有所思、有所想、有所为,做有心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学以致用。”
接下来的培训,我们将拭目以待,相信我们会满载而归。
 
(教24班报道组:陈虎  刘娅琴、张增和)
2017728
相关文章
 评 论(0) 阅 读(2099)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 好
  • 已阅
    您已经输入个字,还可以输入个字
谁来看过:
管理员
访客
本站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大东流村     公司名称:农家女学校     邮箱:bjnjnxx@163.com联系人陈虎贾丽萌     电话:010-61711484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