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故事
四川客家龙
   2011-12-06 15:35:49      复制

  1999年“"世界旅游日”,“四川客家龙”在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和中央电视台荧幕上第一次亮相,就博得了满堂彩,使客家龙开始崭露头角。千禧龙年春节,以客家龙为"主角"的首届"四川客家火龙节"的隆重举行,使其再一次大展风采。有关媒体频频专版、专题报道,更使这一客家文化和中国龙舞艺术的奇葩成为人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客家龙如此精采,为什么过去鲜为人知?它从何而来,它的发祥地、起源、演变和发展的情况又如何?客家龙与北龙、南龙比较,有何特点,它在中国龙文化史上的地位如何?等等。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在四川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的支持和帮助下,进行了约半个月的跟踪采访、拍摄与调查研究,颇有所获。现将这次调研的成果奉献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 舞龙世家

  四川客家龙,又称“刘家龙”,因为参加舞龙队的都是刘氏族人。刘氏族人在成都洛带镇已经居住了14代300余年之久,刘家节庆吉日在古镇舞龙也有300多年了,并形成了具有鲜明客家民俗文化特色的“四川客家龙”。

  龙是传说中的神异吉祥物。节庆吉日舞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俗文化传统。千百年来,尽管斗转星移,风云变幻,时代变化,但舞龙祈福的习俗却长盛不衰,且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姿多彩。同时,由于地域不同,又有“北龙”、“南龙”之别。北龙雄伟,气势非凡;南龙秀气,灵魂活泼。在厚重的客家文化土壤里成长、演变、发展而来的四川客家龙则有别于南龙,也与北龙不同,而独树一帜。

  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客家人在保存原有文化传统的同时,又吸收、融汇当地文化,形成既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与影响的客家文化。目前,客家文化及其有关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四川客家龙正是四川客家文化的产物。

  四川客家龙的前身“刘家龙”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刘家究竟从何时开始舞龙,已不可考。但有一个传说,可以说明刘氏家族是中国最古老的舞龙世家之一。相传夏代孔甲帝时,刘氏祖先刘磊曾担任养龙的官职,因不慎而将龙放归水泽之下。刘磊恐被降罪,遂率家人避祸江西上川。但他心怀内疚,所以每当农历春节,刘磊就所起草龙,让族人舞龙,为孔甲帝祈福祈寿。西汉初年,家居江西上川的刘氏家庭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舞龙世家。清康熙年间,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刘氏先人刘立章率领族人从江西迁到距成都30余里的洛带镇,同时也把龙从江西舞到成都洛带镇,并在这里吸收、融汇北龙的一些优点,形成为独树一帜的刘家龙---四川客家龙。

  二、 源远流长

  刘家龙及其一整套表演程序、程式,是一部中国舞龙发展史的缩影,是研究中国舞龙发展史的“活化石”和“标本”。

  刘家龙的始创者、刘氏家族祖宗刘磊,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舞龙人之一,刘家龙舞直接从中国古代龙舞发展而来,历史悠久,家族内部传承,且一直没有中断。所以,刘家龙尽管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随着社会发展、改朝换代和举族迁徙等因素而有许多发展变化,但同时又保存了较多的中国古代舞龙最原始的程序、程式和古朴的仪式。

  平时,刘家龙都供奉在刘氏宗祠。节庆吉日“出龙”前,首先祭祖,请求出龙;再拜萨官(土地);最后拜水。同时,还要杀鸡祭献,用纯色雄鸡的血点染龙头、龙角、龙目、龙口、龙珠等。经过这一系列仪式后方能“出龙”。在出龙祭献过程中,祭祖之礼隆重严肃,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的遗风依稀可见。其中,不仅蕴含着人们对祖先的崇敬与缅怀之情,而且也凝聚着人们趋吉避凶、追求幸福美好愿望。

  火龙烧舞,原始龙舞的遗留。火龙烧舞,是古代龙舞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这与龙的形象可能来自闪电有关。很可能是因为中国先民幻想中的龙源于闪电,而才有火龙烧舞,朱天顺在《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一书中指出:“春、夏、秋之间,晴空中雷鸣闪电之后就是一阵大雨,这种现象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雨是雷电带来的,并促使人们去幻想带雨来的闪电,窨是什么东西。这样人们就依据闪电的作用和形状,把它幻想为一条行进很快、身子细长、曲折前进的动物,人们据此而幻想出了神龙。”根据闪电幻想出来的神龙,就是火龙。在农业社会里,人们靠天吃饭,天旱就可能没有收成;而闪电“带来”雨水,滋润土地。闪电多,雨量充沛,才能给人们带来丰收与富足。后来,就演变为心情地放烟花烧火龙,越烧"财气"才会越旺,烧得愈盛事业才会愈兴旺。这其中所蕴含的民俗象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反映了先民对丰收与富裕的强烈渴望。

  按照烧火龙的规矩,舞龙者只能穿一条紧扎裤脚的短裤,头扎头帕戴草帽,赤裸上身,飞快舞龙,迅如闪电,争相吸引人们将焰火指向自己。如果舞龙者被焰火烧起血泡、疤痕,不仅预示今年将大吉大利,而且也是勇敢者的标志;同时还可以驱邪避灾,兴旺村寨家族。这显然是古代火龙烧舞的遗风。

  刘家龙彩龙与火龙的制作方法也是原始而古朴的。除有些原材料与过去不同外,完全是用古法手工制作:先用竹条、铁丝扎成龙头、龙身和龙尾,上面蒙布或糊纸,用彩色绘成龙的形象,再贴上金甲等饰物。连头尾在内,一般从三节到数十节不等,但须为单数。节与节之间用1-1.7米左右的彩布缝成筒形相连,每节中可燃烛,下面装有木柄。首届"四川客家火龙节"共有4条龙参加表演,彩龙、火龙各二。彩龙长54米,火龙长25米。其中,制作彩龙仅布就用了400米,同时还用了锦缎70米、金甲100余张等。

  舞龙时,由舞龙头者率领,众舞龙者手持木柄随而起舞。舞龙队少则10余人,多则50余人。“龙头不摆,龙尾不甩”,舞龙头者为全队之领舞者,往往由最杰出和有经验的舞龙者担任。在龙头前有一人手持彩绸扎的“宝珠”引龙起舞。刘家龙---四川客家龙龙舞的动作、招式复杂多变,步法灵活,有“垛龙”、“金龙盘玉殿”、“龙抱柱”、“波浪浮”、“龙打滚”、“龙心脚”、“龙摆尾”等一些传统技巧。真是:一招一式都有讲究,一技一艺令人叹为观止,奔放、豪迈、火热、痛快、兴奋,使人热血沸腾,给人以鼓舞、激励和美的感受。

  把舞龙作为传家之宝,把龙舞和火龙烧舞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一项技艺和节庆吉日重要的驱灾祈福的喜庆活动,不论时代变化,迁地万里,还是家族成员生生死死,从无间断,父死子继,子死孙继,持续、传承达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之久,据我们所知,这在全国尚属首例,也是第一次发现。

  刘家龙---四川客家龙,不仅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方面做出了努力,而且将在发展客家民俗文化风情游、家优秀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它对于人们研究、了解、认识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英雄崇拜、祭祖礼俗、龙文化与中国舞龙艺术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也具有"标本"和"活化石"的意义。

  三、 盛世腾飞

  刘家龙之所以能够发展、演变成为独树一帜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四川客家龙,被人们誉为四川客家文化和中国传统龙舞艺术的奇葩,除了世代传承的原因而外,也同它的生存环境,同它生长在厚重的客家文化土壤中是分不开的。

  刘家龙所在的成都洛带镇是一座历史文化名镇,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相传它的得名,就是因为三国时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玉带在此落井。清初,在清王朝"移民垦荒"政策推动下,一批又一批客家人相继涌入因连年战乱而荒芜的古镇,垦田创业,重建家园。经过来自中原、广东、江西、福建等省客家人300余年胼手胝足的辛勤劳作,终于把古镇建成了四川客家聚集区的腹心。镇外,阡陌纵横,田舍炊烟;镇内,石板铺路,商号林立,会馆相望,古建筑成群,全镇百分之九十的人户都是操"土广东话"的客家人,既保存了古镇古朴典雅的风貌,又有着浓重的客家文化氛围。

  客家移民在保存祖先固有的文化、风俗、语言的同时,也吸收、融汇巴蜀文化,形成为独具特色的四川客家文化。与四川客家文化的形成同步,刘家龙舞也吸收、融汇巴蜀龙舞和北方龙舞的一些特点,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四川客家龙及一整套龙舞、火龙表演程式。农忙时,他们把龙供奉在宗祠里,农闲时,在收割过的土地上,在房前街头,人龙共舞共乐;节庆吉日则是客家龙大展风采之时:白天舞彩龙,晚上彩龙、火龙齐舞,红红火火,热闹非凡,成为当地岁时节日民俗文化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古镇客家民俗风情游的兴起,随着客家文化研究的发展并开始成为"显学",四川客家文化与中国龙舞艺术的奇葩---刘家龙也渐渐声名远播,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1999年"国际旅游日",刘家龙舞出古镇,应邀在成都分会场进行表演,使世界第一次认识了刘家龙。紧接着,四川客家文化研究中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为了迎接西部大开发热潮的到来,为了把刘家龙推向成都、四川旅游发展的大舞台,开展客家民俗文化风情游,又在龙年春节兴办了首届“四川客家火龙节”。

  为了办好首届火龙节,四川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与刘氏族人对世代传承的刘家龙及其表演程序、程式做了进一步的发掘、整理和提高的工作,将表演程序分为四步:迎龙归祠、出龙仪式(包括祭祖、祭地、拜水等)、彩龙腾舞、火龙烧舞。这样,就不仅较完整地保存了具有民俗象征意义和世代传承的刘家龙舞的特色和主要程序、程式,而且也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和要求,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刘家龙也被正式命名为"四川客家龙"。

  刘家子弟按照四步程序,全力以赴投入排演。舞龙队成员中,有当地的农民,也有一些是在外地工作和学习的教师、工人、工程师、退伍军人、商人、政府官员和大学生等。他们应召回乡参加演练,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16岁,横跨刘家“龙、贵、大、学”四辈,真可谓“工农商学齐上阵,四代同堂共舞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用精湛的技艺为人们送上千禧龙年的祝福,同时也告慰他们的祖先-中国最早的舞龙人。

  龙年春节期间,首届"四川客家火龙节"隆重举行。闻讯前来的中外游客连续三天挤满了古镇。笔者几乎每天都来这里过节,凑热闹。火龙节的欢乐景象至今犹在眼前。每当夜幕降临,鼓乐齐鸣,两只彩狮在前开路,四条彩龙先后出场亮相,满场游走,上下腾舞。一道道焰火射向天空,一束束烟花喷向火龙,彩龙顿时变成火龙。舞龙人攻防进退,快速舞龙;围观者争相用烟火喷射火龙与舞龙者。舞龙者意气风发,奔放激昂,有一种勇敢者的自得与自豪;围观者兴高采烈,开心刺激,有一种参与之乐。双方在舞龙与焰火中你来我往,你烧我挡,上跃下跳,如醉如狂,气氛热烈,热闹火爆,欢乐喜庆,使火龙节达到了精彩和高潮。

  首届火龙节,不仅使蛰伏已久的刘家龙腾飞盛世,而且也敲响了四川2000年神州世纪游的开场锣鼓。当然,火龙表演也还有一些需待改进、提高的地方,但是舞表演与火龙节作为一项重要的客家人文旅游节目,已经为人们所认可、接受和大受欢迎。舞龙和火龙表演,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驱灾避邪、图保平安,而是四川客家人发展旅游、发展经济、迎接西部大开发高潮到来的一个发展项目,是人民庆丰收、度佳节、迎远客、颂太平的一种娱乐方式。

 评 论(0) 阅 读(1527)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 好
  • 已阅
    您已经输入个字,还可以输入个字
谁来看过:
访客
李师傅
本站地址:北京市1区F座205室     公司名称:龙狮会     邮箱:123abc@126.com     电话:010-58859862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