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
乌鲁木齐首家街道民俗馆开馆迎客
   2011-12-22 13:07:20      复制

001c25c5bbb90fdce66304.jpg (500×224)

逼真的头发、精美的服饰,引得居民连连称赞。

    逼真的馕,鲜艳的民族服装,各式各样的民族乐器……9月15日,乌鲁木齐市沙区红庙子街道民俗馆正式开门迎客,免费供居民参观。这也是乌鲁木齐市建成的首家街道民俗馆。不少居民进馆第一句话就是:“哇,还真不错!”

  红庙子街道民俗馆位于红庙子街道办事处二楼,紧邻办事大厅,占地83.16平方米。馆内有三个展厅,分别陈列着回族、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新疆13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简介、服饰、乐器、食品等。在柔和明亮的灯光下,做工细致、精美的民族服饰格外引人注目,真假难辨的馕、苹果、葡萄、哈密瓜等让人垂涎欲滴,马头琴、热达瓦、冬不拉等虽未响起却足以让人沉醉……

  现年70岁的赵天信看得兴致盎然,不禁随口说道:“汉族是油条加豆浆,维族是奶茶泡着馕,回族是油香就粉汤,哈族沏上一壶奶茶,摆上几个酸奶疙瘩,各族就是这么个吃法。”概括贴切且朗朗上口,听得其他居民一阵欢笑。

  居民塔西不拉告诉新疆都市报记者,虽然街道民俗馆与博物馆相比,显然简单很多,但能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民俗展览,还是头一次,他觉得“很满意”。“小小的街道能办出这样规模的展览很不容易,这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各民族风俗的平台,非常好!”

  针对参观居民的不同,红庙子街道统战民宗教专干卡丽比努尔·塔西买买提当起了解说员,她分别用维语和汉语进行了讲解,并详细地回答了居民提出的问题。

  卡丽比努尔·塔西买买提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到内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回来后便萌生了举办民俗馆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市区两级统战部的拨款。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终于在当天迎来了首批辖区居民,听到居民的称赞声,她感觉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刚开始以为去大巴扎把东西一买就行了,实际操作之后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买不同民族的东西,经常要跑不同的地方,有一些民族餐具根本买不到,只好发动同事、居民提供线索或者捐献出来。像这个盛东西的木盘子、叶片馓子就是我家自己做的。展出的奶疙瘩也是真的,居民不仅可以看到它的样子,还能闻到浓浓的奶香。”卡丽比努尔·塔西买买提说,他们力求每一件展品都能展示各自民族的风采,不少展品都是专门定做的,选用的是上好的棉质材料和考究的手工刺绣。

 评 论(0) 阅 读(952)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 好
  • 已阅
    您已经输入个字,还可以输入个字
谁来看过:
访客
阿伊夏
本站地址:b.ttwang.net/xinjiangfengqing     公司名称:新疆民俗风情旅游有限     邮箱:kehufuwu@wandusoft.com     电话:0993-22673000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