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亿软件业该有怎样的“家”
2011年07月11日 06:49:58 来源:新华日报
一方面,软件业总体呈现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各软件园发展却是良莠不齐,这是南京乃至我省软件业发展的现状。成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之后,南京规划到2015年,全市软件业产值要从1000亿元增加到4000亿元,赶超世界软件名城班加罗尔。如此庞大的产业,该有怎样的园区,才能吸引各方IT人才纷至沓来?最近,记者对南京几大软件园区进行了调查。
有心栽花花不发:“重点扶持”并未扶出重点
2005年南京开始建设软件产业“两园五基地”,即江苏软件园、南京软件园和浦口、玄武、鼓楼、雨花、江宁等软件基地,几年下来大浪淘沙,结果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发展甚为悬殊。
作为国家级江苏软件园基地,徐庄和吉山享受的政策极其优厚,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五免五减半,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三年财政补助50%。徐庄北挨312国道,西临紫金山,东接仙林大学城,园内建了一栋栋小楼以吸纳IT精英。吉山基地离市中心25公里,则以社区理念建园区。
这两大基地定位于南京乃至全省软件产业领头羊,按规划,到2010年,徐庄要实现200亿的软件销售,吉山要吸引100家软件类企业,销售达260亿元。可是去年底,徐庄完成软件销售12亿,吉山只完成8000万元,在南京软件业1000亿的总量中占比很小。
分析人士认为,这两大基地虽由市政府规划建设,实际上徐庄运作主体是区里,仅凭一个区的财力难以在短时间内出成果。面对长期空置的荒地,园区“捡到篮里就是菜”,事实上,如今徐庄超过1/3的地已为苏宁和福中所有,园区有大型药企,有商贸流通业,其“软件园”的身份变得模糊。吉山基地则由国企运作,盖房招商,同样容易滑向地产和物业经营。
无心插柳柳成荫:“市场选择”看来更重要
与徐庄、吉山呈鲜明对比,雨花软件园成立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已有200多家企业落户,去年软件产业销售280多亿,拔得南京头筹。刚从雨花软件园离任的杨昌生认为,他们的兴盛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落户企业对此感受真切。南大富士通行政主管钱伯鸿说,他们从江北南京软件园搬到雨花软件大道后,企业招人才容易多了。“软件业就是‘人脑加电脑’,企业落在哪,员工感受最重要,”钱伯鸿说,“这一行加班是家常便饭,离不开便利的公共交通。雨花软件园毗邻主城,背靠雨花台风景区,既可享受成熟配套,又坐拥优美的自然环境。”
互国科技软件公司的徐新狮说,他们关掉电脑拎包回家,通常都在晚十点以后,而公司下楼200米就是地铁南延线软件大道站。“再晚,我都得回家。”徐新狮们说,“这里环境、交通不错,地铁站点有6个,快速通道四通八达。”
南京软件园位于江北南京高新区内,是南京最早设立的软件园区,谁会想到,竟被一座长江大桥“堵”住了发展之路。记者看到,这里还是工业开发区的模样。中心主任徐韬介绍,他们原有418家软件企业,现在一半都已南迁。“大桥拥堵,交通不便,江南江北城市化差距大。员工工作、生活在这里,心理有隔膜感。因此,IT从业者喜欢的酒吧、茶座、商场、人才公寓等设施,我们正加紧配套。”
活力从哪里来?软件园环境尤其要“软”
如何将软件业发展和城市空间布局相结合,营造出既宜业又宜居还“宜玩”的软件园,是亟需解决的课题。
“无视软件研发企业的实际需求,仅靠行政推动、政策扶持,换不来园区的活力。”东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罗军舟认为,软件是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建设不能仅比盖高楼、做绿化,更要考量交通、区位的大环境,以及相关软环境,比如要有宽松宁静的氛围、活泼的气息,具有想象力的空间,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等。
中兴通讯对南京高校IT专业大学生做过一次调查,结论是:软件研发类企业一方面需要便捷交通和生活配套,一方面又要避开都市的喧闹和高昂的成本。
有鉴于此,南京软件园将告别“遍地开花”, 改走内涵发展、集聚发展之路。市软件办主任黄敖齐介绍,他们将重整各种资源要素,重点建设“一核两翼”的软件谷:“一核”指雨花软件基地,占地75平方公里,“两翼”指浦口基地和江宁基地。软件谷环布主城边缘,有山有水,产业基础很好,欠缺的是资源整合和软环境营造。为此,南京将高标准建设人才、技术、金融等专业公共平台,营造适合软件产业发展的特殊环境。市里将专门成立软件谷管委会和软件谷有限发展公司,将财政、土地等资源留在软件谷,封闭运行。主城现有的软件园全部转变成孵化器,不享受软件谷的特别政策,以引导企业聚集软件谷,避免比拼资源的恶性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