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近期和远期目标:
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日照打造蓝色经济区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一带三轴八园”支撑的空间架构,加快建设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区。
一带:就是指以日照港的石臼、岚山两港区为核心,沿海岸线及204国道与同三高速公路南北两翼展开,形成一条沿海蓝色经济带,分为南部港口和现代制造业集聚带、中部临港产业、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北部旅游度假、科技研发、金融保险业集聚带,重点发展现代渔业、临港工业、滨海旅游、海洋生物、海水利用、保税物流、滨海商务等特色经济。
三轴:是由沿海和沿路产业带所形成的南、中、北三条产业发展轴。南部产业发展轴:依托岚菏高速公路和岚山疏港大道,以钢铁、石油化工等临海重化产业为主,形成积极向鲁东南地区辐射延伸的临海产业轴。中部产业发展轴:依托日东高速公路和335省道,向东联系日照港,向西联系鲁西南和相邻内陆地区,建设临港工业配套基地,加快培育粮油加工、浆纸和印刷包装、临港物流等重点产业,形成港口及临港工业向内陆辐射转移的主要轴线。北部产业发展轴:依托334省道,由五莲县城工业基地经市北工业园延伸至海链接而成,形成以机械制造和轻纺等先进制造业及五莲山与北部海滨旅游产业为主导的重要经济发展轴。
八园支撑:以日照经济开发区、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岚山经济开发区、莒县工业园、市北工业园和日照保税物流中心、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大学科技园为主体,突出各自发展定位,逐步形成特色明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产业聚集,港口区、工业区、高新区、保税区、旅游区、高端产业和人才聚集区互动,多点向内陆辐射延伸的鲁南临港产业区发展新格局。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