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丝有其专用的织机——缂丝机。这是一种简便的平纹木机。缂织时,先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经线下衬画稿或书稿,织工透过经丝,用毛笔将画样的彩色图案描绘在经丝面上,然后再分别用长约十厘米、装有各种丝线的舟形小梭依花纹图案分块缂织。同一种色彩的纬线不必穿过整个幅面,只需根据纹样的轮廓或画面色彩的变化,不断换梭。
缂丝能自由变换色彩,因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缂织彩纬的织工须有一定的艺术造诣。缂丝织物的结构则遵循“细经粗纬”、“白经彩纬”、“直经曲纬”等原则。即:本色经细,彩色纬粗,以纬缂经,只显彩纬而不露经线等。由于彩纬充分覆盖于织物上部,织后不会因纬线收缩而影响画面花纹的效果。织造一幅作品,往往需要换数以万计的梭子,其花时之长,功夫之深,织造之精,可想而知。
缂丝可细分为三大类:“本缂丝”,“紫峰缂丝”,“明缂丝”。它们各有千秋:“本缂丝”质地较为厚实,一般用于制作书画、屏风、唐卡等大幅工艺品。作品高雅尊贵,适合于装饰点缀,鉴赏收藏。“紫峰缂丝”材质轻薄,薄如蝉翼,图案若隐若现。在古代是用于制作皇后贵妃的宫廷服饰及女子闺房内的屏风。“明缂丝”是缂丝中相对于其他两种缂丝工艺难度略为简单,外观如“本缂丝”般雍容华贵,但质地柔软,轻盈,适合为皇室制作龙袍的御用材料。
如此质感的区别,是由于这两大缂丝技艺在原材料的选择和制作技法的不同。在原材料的选择上,明缂丝的经线一般 3×2 (6丝), 纬线为8×2(16丝),,经密度为880羽,为生经熟纬,经无色纬彩纬。本缂丝的经线一般为6×2(12丝),纬线为8×2(16丝),经密度640羽。另有一种比较厚的经线为15×2(30丝)纬线为18×2(36丝),经密度为340羽,为熟经熟纬,色经彩纬。如此质感的区别是由于这两大缂丝技艺在原材料的选择和制作技法的不同。在原材料的选择上,本缂丝采用的桑蚕丝要求质量特别高,必须是3a级的商检丝,而明缂丝是一般的厂丝,两种流派使用的线规格不同,产品的外观自然也有很大的差异。明缂丝细软,表面呈现平纹状。本缂丝厚重-细腻-挺括有骨子-光滑,能发出“呼啦,呼啦”的声音,表面显现罗纹档纹路,显现出本缂丝的特点。
明缂丝的工艺流程,一般有16道工序: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打翻头、箸踏脚棒、扪经面、画样、配色线、摇线、修毛头。
本缂丝的工艺流程,一般有13道工序:落经线、牵经、打翻头-、装经轴、穿翻头、穿扣、粘经面、画图稿、托图稿、配花线、摇线、织造、修毛头。
必须注意的是:首先是本缂丝的染色很重要,除要上等的商检丝外,同一批丝同一染色同一制线,牵经也必须做好每个轨节,从制作技法上来讲,虽然都是运用“通经断纬”的基本法则,但在具体制作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上机的经线张力,本缂丝比明缂丝要强得多(所谓“张力”是经线所承受的拉力),这样制作出来的作品,整体挺括而不松软。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所托画稿位置不能变动,明缂丝与本缂丝在制作技艺中,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是“素地”的做法。何谓“素地”——没有花纹的地方称“素地”。明缂丝不管是素地还是图案部分,在纬线穿进经线后再用拨齿拨紧,而本缂丝却不一样。本缂丝在做素地时是用筘把纬线夯紧,只有做到小面积图案时才会使用拨齿拨紧。还有最为难度的是素地与花部在同一块面时,素地的除了要拉角度把纬线先在经上掠带紧(一般在6梭左右),然后用专用工具压子把它压下压紧,使压地与夯地之间的连接没有色档,这是本缂丝中最难掌握的技巧。一般的织造者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工领。两种流派的制作手段不一样,虽然机台结构差不多,但本缂丝的机台明显比明缂丝的机台扎实得多。机台中的筘的作用也各有所取。明缂丝的筘是控制经面的宽度,本缂丝的筘不但要控制经面的宽度,而且要把纬线夯紧。本缂丝在制作过程中,不管是做素地还是花形,必须做到打出的一根纬线和经线面的角度保持一致,一般要求40°角,然后才能把纬线夯紧。假如那一根打出的纬线角度偏大或偏小,在产品中就会出现疵点。就这一点,明缂丝要求就没有这么高。明缂丝不管做花还是打素地都用拨齿拨紧,一般的拨齿的宽度在六厘米之内,最窄的只有2cm,如果做一幅宽度为30cm的产品,要拨十几下,才能把纬线全部压下、压紧,所以纬线在经线中分布不如本缂丝一次夯紧匀称。在本缂丝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经面的不平正,这就直接影响了本缂丝的质量,做成的产品会出现松紧经,经路子。一般解决的方法是可以用水檫经面,这样经在吸收了水分后自然会膨胀与紧缩,还有另一办法就是“倒经”。
何谓“倒经”,就是当经面出现不平整时把后经的经经过翻头和刚扣往前缠绕,并拉紧张力,这样一直往前倒直到经自然均匀、平整,然后再倒回后轴。也是鉴于这样的特征,本缂丝最适宜制作书画摹缂、屏风、唐卡、袈裟、和服腰带及手袋类产品。明缂丝则适合做高档面料及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