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春运
“回家过年”死磕“春运”的变革之道
发布人:站长    2012-01-07 17:53          

●如果铁路方对磨合期真有预见的话,就不该把售票方式一下子全改掉,不给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不高的农民工一点“缝隙”;如果他们对正处在春运期间的磨合期真有全面科学的估计的话,就不会“网络瘫痪”,“只收钱不出票”,也不会在春运开始后才说“增加带宽”。

●把春运买票难的责任全推给铁道部,不太公平。售票方面的改良、改革其实也没法化解运能和运量的矛盾。

●从人的观念上着手改良或者改革,可能是解决“春运”问题最好的办法。当然,理论上说,这需要很多年,甚至有可能持续几代人才能转变。但也说不定“春运难”能逼出观念的快速转变来,思想变革一般都是逼出来的。

iclong供图

 

每年这个时候,电视里报纸上都会频繁出现火车站排队买票拥挤上车的镜头。春运期间,打算回家过年的人真不容易,排队买车票是个体力活,琢磨怎么才能稳稳当当买到车票则是个脑力活。谁都得承认,这时段到火车站,谁都会有压抑感。

好多年了,春运只有喧嚣,没有平静。我们今天继续这个“一年一度”的话题。

改革没准备好

就会忘掉很多“黄庆红”

当归(主持人):

先说一封信,一封农民工写给铁道部的信。这位农民工叫黄庆红,过年了,要从温州回重庆,火车票190元,汽车票560元,打工赚钱不容易,坐火车比坐汽车省370元,他去火车站排队购票,去了4次,还是没买到车票。他感慨有点多,忍不住要抒发抒发,于是,他给铁道部领导写了封信,通过媒体见了光。

在提到网络购票时,黄庆红写道:我们厂里40多个工友都不会弄电脑。老板同情我们,帮我们上网买票,结果他弄了半天,也弄不起来,不是进不去,就是没票了。老板说,就算有票了,还得开通啥子网银。我们是打工的,又不是白领,哪会开通这个……他说,每年春运,排队买票,对我们农民工是折磨。今年我们想要这个样的折磨,也没有了。

农民工黄庆红的意思是,今年的买票资格被网购剥夺了。媒体近期报道春运时,说过这样几件事——1、鼓励返乡农民工通过网络、电话购票;2、网购开通后西南方向车票几小时被扫光;3、农民工不会上网,打不进电话;4、有火车站表示:问题需要去适应……

再说几个相关的:售票网站“12306”不堪重负,网购春运火车票连遭卡壳;铁路部门称能确保网站不瘫痪;铁道部回应购票网站登录难,说“将增加带宽”……

小顾(职员):

有这么一种说法:铁路售票方式、实名制等等改革,有很大的进步意义,这种改革需要磨合期,大家应该适应这种“特殊时期”。

这种观点出自铁路方。不解释也就罢了,一解释反倒让人多想,至少这种解释让我改变了最初的印象,觉得这次改革有点过急了。如果铁路方对磨合期真有预见的话,就不该把售票方式一下子全改掉,不给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不高的农民工一点“缝隙”;如果他们对正处在春运期间的磨合期真有全面科学的估计的话,就不会“网络瘫痪”,“只收钱不出票”,也不会在春运开始后才说“增加带宽”。

各地都有“黄庆红”,“黄家人”太多的话,反响会更大。铁路部门现在肯定又要调整售票方式,尽最大可能让农民工能买到回家的车票。年年都这样,今年都可以网购了,还是这样,工作力度大,人手够不够,车票怎么分配,都会让铁路部门头疼,疼死了都不见得能处理好所有的事情。

改革,可以一次到位,但在启动改革前,各种情况你都尽量考虑到位,才能保证改革一次到位。铁路部门今年做的,不是一次到位,是磨合。强调磨合很科学,但现在这种处境下说的“磨合”,其实就是“试验”了,试验也不怕,试验中农民工们受伤,这就有点可怕了。

我不是否定铁路部门的改革,这种改革很有必要,从目前来看,也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可是一场改革,后面留下那么多“后患”,真的不能说这场改革是成功的。改革的“补丁”打得多,说明改革的准备工作没做好。举个做衣服的例子,小孩子的衣服,膝盖、胳膊肘等部位要加厚,要事先有预见,做出来才实用。准备工作没做好,何必这么急呢?

运能缺口大

“宏观指导”应多结合微观

当归:

官方消息:从1月8日到2月16日的春运期间,铁路将发送旅客2.35亿人次,同比增加1352万,增长6.1%,日均达到588万人次,然而,目前铁路的春运客运能力仅为382万,这中间有200万的缺口。

运能与运量有巨大矛盾。这是个老问题。旅客买不到票,“正根”在这儿。

刘静筠(教师):

我聊几句。我认为,一位农民工买不到火车票,写信给铁道部,或许真能在媒体放大这种舆论后,最终解决一人或几人或几十人、几百人的回家问题。但这种做法“救”不了所有要买车票的人。把春运买票难的责任全推给铁道部,不太公平。售票方面的改良、改革其实也没法化解运能和运量的矛盾。

我们来看看这些年的春运协调方案,思路上基本是这些:1、加快铁路发展,提高运输能力;2、公路、航空与铁路合作,降票价,分客流;3、政府协调各厂矿院校、企事业单位错时放假;4、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这些思路有相同的特点,就是“宏观”。看上去美不胜收,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我们国家的铁路发展已经够快了,铁路安全却跟不上,如果再“加快”,安全保障就更成问题。再说,这些年“加快”的都是高铁,票价不菲。黄庆红在560元和190元中选择,他选钱少的,那么高铁对黄庆红们有用吗?好,直接跳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这种宏观层面上说,城乡差距可以缩小,但差距却会永远存在,普通人出外打工赚钱,利用的就是这个城乡差。省钱过日子,又是咱们的美德——人的意识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想让黄庆红们心甘情愿坐高票价的高铁,那就得让农民工的收入有个保障,这又怎么解决呢?

你看看,推来推去,有可能推到人口问题上,也有可能推到区域资源不均衡上。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在宏观层面说三道四,可这些宏观思路并非全有可行性。

喊“春运难”

我们自己做了些什么努力?

当归:

评论家黎明先生有这样的论述:解决春运“一票难求”是可以做到的,但随之而来的日常难题却解决不了。不提升铁路运力,满足不了春运需求,反之,满足春运需求则浪费巨大资源……中国并未宣布过“以春运为标准”的铁路发展战略,而实际上,这种实践却进行了多年。而今需要强调指出,对这种实际上存在的战略应该反思。

我攀附一下这种观点。从人的观念上着手改良或者改革,可能是解决“春运”问题最好的办法。当然,理论上说,这需要很多年,甚至有可能持续几代人才能转变。但也说不定“春运难”能逼出观念的快速转变来,思想变革一般都是逼出来的。

春运基本是指“春节运输”,“一票难求”是“回家过年”的观念折腾出来的。没春节,没过大年的观念,客观存在的不平衡与不公,以及所有相关的宏观因素能造成的,就不会是“春运难”。就“春运难”问题讲那些“宏观理论”,没什么意思。我们有传统,但我们不必担负这么沉重、神圣的使命。改变思维、调整行为就可消解的难题,干嘛非要去消耗大量宝贵的社会资源呢?

马益新(时评人):

说我家的事。我弟,在上海打工,去年是除夕那天坐飞机回昆明的,今年他不回来过年了。前年、大前年的春节,他连续都没回昆明过年。我弟干的活比较苦,在某所会馆里,搞的是美容美发保健健身一条龙,每天要干14个小时以上,都得站着。他先前过年不回家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太累了,想在春节休息休息;二是没钱,那时的工资不多,要回家就得给很多人买礼物,毕竟是闯大上海的人,不买东西会让人觉得“没混好”。他不回来,我父母都不怪,而他每年用春节期间修心养性,春节后开工他会做得更好,现在当上了领班,工资也高了。他现在这样——春节不回来,夏天想家了,就飞回一趟,秋天想家了,也会回来一趟,坐飞机前后三天就够用。他不回家过大年,并没影响和家人的感情,而且,我们家完全接受了他的观念。

我觉得,颠覆传统,是个人的事。你把意识调整一下,把观念转变一下,就能避开春运这场热闹,求一份自己的舒心。愿意避开春运的人越多,春运难题就缓解得越快。我想,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们会觉得宏观方面的理论很可笑,也会觉得某些微观上的举措多此一举了。

借题发挥一下。加快城市化进程,让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真的会解决春运难问题?我觉得,这种指望是不靠谱的。城市化和春运,风马牛不相及。

高度城市化并不能保证人们只会在家乡打工,也并不能保证人们在城市化中就会放弃过春节的传统。或许,它会使铁路更发达,会促成私家车遍地跑,但相应的浪费也会很大,安全问题也会更明显。城市化不是简单的将农村变成城市,这其中关系资源的厚与薄,关系科技的优与劣。城市化左右不了春运。现在,数以亿计的城市工人家小在农村,就算城市化了,就算家小都迁到城里了,可春节还是春节,春节的情趣中还有“出行”这一款,你想想,春运有可能不存在吗?

当归:

元旦假期你去市中心走一下,肯定会想到人口问题、春运问题,甚至会想到咱中国真的很宏伟,连车马和百姓无意中摆成的阵势,都这么宏伟。那天我去南屏街,车走不过去,去王府井,人挤不进去……回家发现有在火车站采访春运的记者发微博,寥寥数语,几张图片,看着看着,心里压抑,堵得慌。春运是个庞大系统工程的“终端”表现,它表现的是,这个系统工程没做好,要想做好,不容易。

     阅 读(802)
谁来看过:
访客
站长
本站地址:b.ttwang.net/chunyun     公司名称:春运     邮箱:kehufuwu@wandusoft.com     电话:010-58859862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