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内容
[胡鞍钢] 中国加入WTO的“巨大红利”:对十年历程评价与未
2011/11/25 12:56:49      复制


中国加入WTO的“巨大红利”:对十年历程评价与未来展望


作者: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对外开放是邓小平作出的重大决策,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具有极其深远和决定性的影响。我将其称之为中国崛起以及对人类发展贡献的“开放红利”,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10年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的重大决策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红利”。
    为什么中国要加入WTO呢?党中央和国务院是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的呢?今天我们又是如何对这一重大决策作出客观分析和历史评价呢?
    当时中国政府明确指出,加入WTO,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机遇,对我国“十五”时期及下个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加入WTO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四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有利于我国直接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利益。但同时中国政府也指出,加入WTO之后,也会对我国产生各类冲击和影响,引发各种宏观经济问题,这包括:就业矛盾加大;金融竞争压力明显加大;投资、贸易格局会受一定影响;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方式受到限制;人才竞争不断加剧。中国政府对中国加入WTO的总体判断是,既为我国带来机遇,也会带来挑战,总体上利大于弊,要最大限度地兴利除弊。
    2006年1月,作者首次对中国加入WTO作了初步评价,基本结论是:中国加入WTO后,创造了进出口贸易增长最快的世界记录,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出口贸易国,第一大进口商品贸易贡献国和第二大出口商品贸易贡献国;中国既成为最大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贸易,也迅速地称为高技术产品贸易大国,已经显示出比较优势和相当程度的竞争优势。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后来者,但很快成为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在迅速的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贸易增长格局,但是这一影响还只是刚刚开始。这充分反映了中国进入WTO,世界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改变了世界。[3]
    我认为,中国加入WTO是一个十分成功的重大决策案例,也是十分典型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案例,我们正在享受“WTO红利”。但是对未来而言,后人也会很快变为前人,更需要为未来的“后人”种树栽花。这就需要学习前人,“温故知新”,在对外开放上再次作出重大决策,即“第二次加入WTO”,主动大幅度降低关税,取消大部分非关税贸易壁垒,更大范围地开放市场,使中国加快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并为世界提供“中国市场”、“中国服务”和“中国机会”。
本文主旨是对中国加入WTO十年做一总体评价,对其成功加入的原因进行分析,也对其经验做总结,对未来挑战及应对做展望和建议。
 
    一、对中国加入WTO的基本评价
    在中国加入WTO前后,国内外各种研究机构和专家对可能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做了不同估计,包括:(1)中国的国有企业将受到重大冲击,经营将面临更大的困难;(2)中国的农业将受到重大冲击,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3)中国的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将受到巨大冲击,金融风险将大幅上升;(4)中国的汽车等产业将受到较大冲击。但实际上,中国的国有企业“死而后生”,成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较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越来越多地跻身世界500强,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骨干力量,主导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农业增加值保持了年均4.2%的高增长率,粮食产量连续7年增长;中国的银行业是世界资本充足率最高,不良贷款率最低的群体之一,若干国有银行已跻身世界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国。
对中国加入WTO的“红利”,我作出以下基本评价。
    第一,加入WTO为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稳定、可预见性的外部环境和空间。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持续的时间长、稳定性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均实现了大跨越,为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201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约10%,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平均增长9.7%高出0.3个百分点。对1987-2009年的经济数据分析显示,进出口贸易带动的就业人数年均约为8400万,并且出口增速每提高1-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约0.15-0.3个百分点,转移劳动力约增加20-40万人。[4]201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达到2.97万亿美元,全年带动的就业规模超过1.1亿人。[5]经济总量从11万亿元增长至39.8万亿元,增长2.6倍,从全球第6跃居全球第2,经济大国的地位愈加巩固。2002年,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2006年又超过2000美元,2010年达到4500美元(见表1)。按照世行标准,中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上收入国家的行列,标志着中国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6]
 
表1 中国的GDP和人均GDP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GDP增长率(%) 8.3 9.1 10 10.1 10.4 11.1 11.4 9.6 9.3 10.3
GDP(万亿元) 11.0 12.0 13.6 16.0 18.4 22.1 24.7 31.4 34.1 39.8
GDP(万亿美元) 1.3 1.4 1.6 1.9 2.2 2.8 3.2 4.5 5.0 5.9
占世界比重(%) 3.91 4.18 4.42 4.61 4.94 5.43 6.16 7.14 8.56 9.18
居世界位次 6 6 6 6 4 4 4 4 3 2
人均GDP(元) 7543 9398 10542 12336 14103 16084 18665 22698 25575 29800
人均GDP
(美元) 911 1135 1274 1490 1722 2018 2455 3268 3744 4428
在世界排位 141
(207) 136
(207) 133
(206) 129
(208) 128
(208) 129
(209) 132
(209) 127
(209) 120
(209) 115
(209)
注:(1)美元计GDP和人均GDP系按当年人民币美元汇率中间价折算,汇率数据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2)2001至2009年世界GDP数据引自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 (online version),2010年世界GDP数据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数;(3)2009和2010年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位系作者估计;(4)括号内数值为世界国家和地区总数。
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03-2010);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 (online version)。
 
    第二,加入WTO释放的市场开放效应前所未有地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飞速发展。(1)货物贸易。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9727.6亿美元,2001年为5096.5亿美元,2010年比2001年增长4.8倍,从全球第6跃居全球第2大贸易国。其中,出口增长4.9倍,从全球第6跃居全球第1大出口国;进口增长4.7倍,从全球第6跃居至全球第2大进口国。(2)服务贸易。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达2868亿美元,2001年为719亿美元,2009年比2001年增长3倍,位居世界第五位,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4位。(3)利用外资。我国连续18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10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1057.4亿美元,2001年为469亿美元,2010年比2001年增长1.25倍。(4)对外直接投资。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为590亿美元,2001年为68.9亿美元,2010年比2001年增长7.6倍(见表2)。
 
表2 中国对外开放进程(2001-201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货物进出口(亿美元) 5097 6208 8510 11546 14219 17607 21737 25633 22075 29728
占世界比重(%) 4.02 4.69 5.51 6.15 6.66 7.17 7.7 7.88 8.77 9.50
居世界位次 8 5 4 3 3 3 3 3 2 2
服务贸易(亿美元) 329 394 464 621 739 914 2509 3045 2868 -
利用外资(亿美元) 469 527 535 606 603 631 748 924 900 1057
占世界比重(%) 6.38 8.12 9.56 8.53 7.44 4.98 4.22 6.38 7.50 8.13
居世界位次 9 4 3 2 3 4 6 3 3 2
对外直接投资(亿美元) 18 27 29 55 123 176 187 559 565 590
注:(1)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占世界比重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对2010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的预测值计算;(2)2009和2010年利用外资占世界比重数据系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对2009和2010年全球对外投资的估计值计算;(3)对外直接投资是指非金融领域,利用外资仅指外商直接投资。
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03-2010);WTO, Trade Profile;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0。
 
    第三,加入WTO使中国获得了运用WTO规则保护自身权益的权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根据WTO报告,中国已经成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重要一员。作为贸易争端当事方和第三方在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活动中中国已进入前十名,位居第7位。前6位依次为,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印度、巴西。后3位分别为墨西哥、韩国和澳大利亚。入世以来,中国参与的WTO争端解决活动已达99起,其中作为投诉方7起,作为应诉方21起,作为第三方参与71起。同时,作为WTO成员应享有的权利,入世十年来,我国积极参加了对其他成员的贸易政策审议,尤其是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成员的审议,对他们的一些违反WTO规则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提出质疑,对在双边经济合作中久拖未决的问题在多边场合表达关注,通过WTO多数成员集体的呼声推动问题的改善与解决。
    第四,中国完全实现了WTO承诺,表现了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发展中成员的大国形象。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自2002年起逐年调低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5.3%调整至目前的9.8%,农产品平均税率由18.8%调整至目前的15.2%,工业品平均税率由14.7%调整至目前的8.9%。目前,中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水平已经远远低于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62%的水平,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与其他WTO主要成员相比,中国关税的约束率达到100%(见表3),实际关税和约束关税是一致的。中国还大幅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在《入世议定书》附件3中承诺取消的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特定招标等424个税号产品的进口非关税措施,已按承诺到2005年1月1日全部取消完毕。截至2009年,我国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的商品仅19种商品,共计691个税目,约占全国商品总税目约为6%。
 
 
 
 
 
表3 WTO主要成员国平均关税水平
单位:%
    中国 欧盟 美国 印度 巴西
非农产品 约束税率 9.0 4.02 3.96 46.61 29.80
实际税率 9.0 4.02 3.95 19.46 10.97
农产品 约束税率 15.2 22.5 6.1 114.5 35.5
实际税率 15.2 19.8 5.0 37.0 10.2
资料来源:商务部。
 
    在服务贸易方面,入世十年来,中国相继颁布了40多个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规章,涵盖金融、分销、物流、旅游、建筑等几十个领域,基本完善了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法律体系。这些法规从政策上拓展了外国服务者进入中国内地的产业领域和地域范围,降低了有关行业的准入门槛。中国还在银行、证券、旅游等领域提前履行了有关承诺,从而形成了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格局。以金融服务业为例,截至2009年底,共有46个国家和地区的194家银行在华设立229家代表处,13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33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分行199家)、2家合资银行(下设分行6家,附属机构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2家,另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95家分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为49家、外资法人银行为32家,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外资银行机构数量为54家。[7]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承诺的开放程度已接近发达成员国水平,在WTO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了100个,占62.1%,已接近发达成员的平均水平(见表4)。2009年,按照 WTO行业分类标准,我国服务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461家,占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4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78.7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42%。外商投资进入中国服务业领域,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8]
表4 WTO成员国服务贸易承诺水平
  承诺平均部门数 占总部门数比例(%)
中国 100 62.1
发展中成员 54 33.5
发达成员 108 67.5
美国 101 62.7
欧盟 106 65.8
新加入成员(1995年后) 104 64.6
WTO服务贸易总部门数 161 -
资料来源:商务部。
   
    二、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加入WTO不仅使中国自身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而且还为建立一个平衡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在世界范围内为各国提供了广阔市场,为投资者带来了机遇,为世界经济、贸易、投资的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贸易迅速增长,已经给世界各国带来明显的正外部性,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典型的互利共赢贸易一体化和经济合作的范式。
    第一,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二是中国经济增长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计算,2002-2010年,中国占世界GDP比重持续增加,从4.4%增长至9.2%;中国GDP增长率一直居世界首位,并大大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计算,2002-201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10.7%,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2.5倍。这使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3年4.5%增加至2009年的12.6%,2001至2009年平均贡献率为14.6%(见图1),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和第一大经济增长贡献国。
 
图1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3-2009) 

国。
 
注:经济增长贡献率=中国GDP年度增量/世界GDP年度增量×100%,本表GDP数据系按美元现价计算。
资料来源: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10.
 
    第二,中国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依存度不断加深,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中国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加速提高(见表5)。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最新统计,中国在世界货物贸易出口中的比重已从2002年的5.0%提高到2009年的9.7%;在世界货物进口贸易中的比重从4.4%提升到8%。与此同时,中国服务贸易尽管起步比较落后,但发展也十分迅速。2002-2009年,中国在世界服务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4%提高到3.8%;在世界服务进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9%提高到4.9%。
 
表5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变化(2002-2009)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世界货物贸易(亿美元) 13147 15318 18661 21297 24504 28229 32551 25009
出口 6481 7545 9189 10505 12129 13986 16100 12419
进口 6666 7773 9472 10792 12375 14243 16451 12590
中国货物贸易(亿美元) 621 851 1154 1422 1761 2174 2561 2206
  出口 326 438 593 762 969 1218 1429 1202
进口 295 413 561 660 792 956 1132 1004
中国占世界比重(%) 4.7  5.6  6.2  6.7  7.2  7.7  7.9  8.8 
出口 5.0  5.8  6.5  7.3  8.0  8.7  8.9  9.7 
进口 4.4  5.3  5.9  6.1  6.4  6.7  6.9  8.0 
世界服务贸易(亿美元) 3279 3765 4510 5023 5644 6700 7556 6667
出口 1644 1895 2290 2560 2899 3466 3889 3415
进口 1635 1870 2220 2463 2745 3234 3667 3252
中国服务贸易(亿美元) 87 102 134 158 193 252 306 289
  出口 40 47 62 74 92 122 147 130
进口 47 55 72 84 101 130 159 159
中国占世界比重(%) 2.7  2.7  3.0  3.1  3.4  3.8  4.0  4.3 
出口 2.4  2.5  2.7  2.9  3.2  3.5  3.8  3.8 
进口 2.9  2.9  3.2  3.4  3.7  4.0  4.3  4.9 
资料来源:UNCTAD, Handbook of Statistics.
 
    第三,中国对世界投资增长的贡献。加入WTO后,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转移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最重要的东道国和投资国。2000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居世界第九位,2006年为第4位,到2010年居第2位。从中国对世界投资增长的贡献来看,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库计算,2002-2009年,中国对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增量的年均贡献率达到3%;对流出量的年均贡献率达到5.5%。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占全球流出量的比重已从2002年的0.5%增加至2009年4.4%(见表6),增长了8倍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第5大国,标志着中国在相对短的时间成功地“走出去”,实现了从吸引外资投资中国到中国投资世界的重大转变。
表6 中国对世界投资增长的贡献率(2002-2009)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世界投资(亿美元)
流入量 6281 5657 7324 9858 14591 21000 17709 11142
流出量 5371 5657 9203 8931 14106 22675 19288 11010
中国投资(亿美元)
流入量 527 535 606 724 727 835 1083 950
流出量 25 29 55 123 212 225 522 480
中国占世界比重(%)
流入量 8.4  9.5  8.3  7.3  5.0  4.0  6.1  8.5 
流出量 0.5  0.5  0.6  1.4  1.5  1.0  2.7  4.4 
中国对世界贡献率(%)
流入量 - 1.3  4.3  4.7  0.1  1.7  7.5  2.0 
流出量 - 1.4  0.7  25.0  1.7  0.2  8.8  0.5 
注:年度贡献率=中国流入(流出)年度增量/世界流入(流出)年度增量×100%。
资料来源: UNCTA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atabase.

    三、中国成功加入WTO的经验总结
    10年前,中国政府决定加入WTO,从此中国从对外开放到全面开放,从局部参与到全面参与世界贸易治理,从局部竞争到全面国际竞争,这是中国开创和赢得21世纪前十年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决策。这一成功的案例再次表明:“重大决策成功是最大的成功”。为此,我们需要对过去十年加以认真总结,从这一伟大的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真知”。
    第一,早在中国加入WTO之前,中央就明确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目标,开始加速贸易自由化进程,为进入WTO创造了前提条件。实际上,80年代初中国还是世界上关税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到了90年代关税税率大幅度下降。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38条提出进一步改革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20世纪90年代末,中央准确地判断了国内外发展的形势,及时地做出了重要决策,认为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部分产业已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更重要的是,国家积累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经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9]
    第二,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遵守对WTO的承诺,使得中国在过渡期内比较平稳地、相当顺利地加入了WTO,没有出现人们原来所预期的重大的外部冲击和痛苦的调整,在所有加入WTO的发展中国家之中是最为成功实现向开放型经济转型的国家之一。国家在“十五”规划中还专门制定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专项规划》,要求在“十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快改革,逐步形成基本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WTO规则要求的管理体制;要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经济竞争力;要打破垄断,加快开放,尽快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环境;要建立健全有效抵御国际经济波动冲击的宏观调控体系,形成一套操作有效、符合国际规范的宏观调控机制。[10]
    第三,WTO规则以及中国加入WTO承诺内嵌的缓冲保护机制为中国应对加入WTO挑战争取到了“缓冲期”和“宽限期”。WTO追求贸易自由化的目标,根植于市场经济制度。中国加入WTO是权利和义务平衡的结果。根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中国对外开放本身就是一个渐进、逐步加深的过程,而不是一步到位。而且,加入WTO后,中国的开放也绝非是“全面毫无保留”的开放,而是按照加入WTO承诺分步骤、分阶段、分领域地逐渐加大对外开放。因此,加入WTO法律文件中的很多承诺本身就隐含了许多内嵌的缓冲保护机制,这也同时决定了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本身也具有渐进和潜移默化的特征。
    第四,中国对外开放提高了发展的质量,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促进了市场导向法律框架和监管体制的形成,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入WTO后,通过吸收、利用外资,中国不仅增加了产业发展的资本存量,而且大大提升了产业发展存量资产的质量。伴随着外国资金进入中国的,还有大量能够有效提高资产质量的创造性资源,例如人才、先进技术和经验、技术开发与使用能力、管理能力、对客户需求的理解能力等,这些资源对改善中国产业的资产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外资的进入迅速增加了市场经营主体,外资企业强劲的增长势头不仅吸引了更多外商投资者竞相进入,而且给中资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和示范作用,推动了中国所有制多元化的过程,加大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推动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的形成。广泛的对外开放带来了资本与技术要素的迅速增加,促进了良好的竞争环境的形成,从而进一步推动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不断转变。
    第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客观上缓解了外部压力,加之由于中国发展本身也存在着内在的改革要求,压力与动力相互结合,从而使得制度创新比较顺利,取得明显成效。2002年,中国刚加入WTO时,国内粮价低迷,国际粮价飞涨,国外粮食根本不具备进入中国市场的价格条件。在此情况下,国外具有比较优势的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并没有如预期涌入中国市场,人们普遍担心农业受到严重冲击也没有出现。[11]在2001至2009年,中国第一产业的年均增长率为4.4%,显著高于同期的2.5%的世界平均水平。[12]2008年,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全球爆发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疲软,贸易下滑,发达国家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如何拯救本国经济问题上,中国受到的外部进口和投资的冲击减弱。与此同时,中国果断出台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2009-2010年),带动了10倍以上的非政府投资,两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0.3万亿元,保证了中国经济高增长。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为全球经济走出困境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赢得了全球的赞誉。此外,为了适应加入WTO后的制度环境变化,中国主动加快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步伐,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构想。这些新理念、新思路、新构想的提出不仅符合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而且也符合中国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中国需要“第二次加入WTO”
    2006年11月,我们再次评估后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应毫不动摇地秉持开放主义的原则,全面对外开放本国市场,全面参与世界经济,全面进行各种国际合作,全面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在国际经济体系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并以国家长远战略利益和当前利益的有效结合为出发点,争取扮演具有主导性意义的负责任大国角色。[13]
    加入WTO后的十年是我们国家发展最好、最快的十年。确定无疑,中国的改革开放战略极为成功,中国也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最大赢家,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成功范例。在这样好成绩下,未来中国的发展之路怎么走?
    通过对外开放,中国将获得长远的红利,在我们享受“前人种树”萌阴的同时,也要为“后人栽树”,为后人积累更多的对外开放“红利”,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加入WTO”,它是自主的开放、主动的开放、全面的开放。
    我认为,“第二次加入WTO”的基本战略意图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现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世界服务”,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既要实现中国的十几亿消费者福利最大化,又要与世界共同分享“中国市场”、“中国服务”和“中国机会”。
    “第二次加入WTO”的主要目标包括:实现进出口基本平衡;达到货物进出口世界第一位,服务贸易由目前的第四或第五位上升为第二位;提高货物贸易就业量和比重,增加服务贸易就业,特别是旅游、教育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就业总量和比重,使服务贸易就业占非农业劳动力就业总量(5至6亿)的五分之一左右;成为世界吸引和利用外资的第一大国,成为世界对外投资的第二大国;提升对外经济合作水平,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居世界前列;支持改革和完善国际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逐步提高中国在WTO中的缴纳成员会费比例及发言权;全面提高我国企业、产业、市场和科技国际竞争力。为此,还需要采取如下重要举措:
    第一,主动降低关税税率和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主动制定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税率减让部门清单,从现在的10%,降低到5%,未来降低到3%,加速进入“世界市场”阶段。对于符合民生消费、绿色环保方向的产品进口,可以实施零关税,甚至是加大补贴力度。逐步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开放服务贸易。努力与欧美国家达成共识,争取欧美更多的权益让渡,换取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从而实现中国与其它成员国的互利共赢。
    第二,继续推动贸易发展,实现向贸易强国的转变。首先是提升服务贸易的比重,未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潜力更大,因此在服务外包产业、非金融方面要加大力度,可以抓住多哈回合机遇,进一步开放中国服务贸易市场。其次是扩大进口,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可以通过降低关税,特别是消费品关税来实现(消费品只占我进口的3%,潜力巨大),并对资源性产品要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第三是重视新兴发展中市场,逐步培育有力中国企业的市场环境,通过让更多的企业“走出去”,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在海外建立港口、物流中心、分销机构,最终实现贸易渠道控制,掌握话语权。
    第三,鼓励对外投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快对外投资步伐,2010年我们的对外投资流量应超过600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投资为500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五位。争取“十二五”期末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到2020年能超过2500亿美元的规模,逐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一是要从推动国际大通道等重大项目入手,加强统筹合理布局,将投资和贸易相结合;二是要建立健全企业“走出去”的服务保障体系,及时发布内容翔实的国别投资报告提供公共服务,做好人才培训;三是引导企业逐步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开发适用的商业保险种类,分担企业投资风险。提高吸收外资质量和水平,鼓励高新技术、绿色低碳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争取“十二五”期末达到150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到2020年能超过2500亿美元的规模,进一步接近、甚至超过美国的水平。

--------------------------------------------------------------------------------
[1] 此文系作者于2011年1月25日参加在商务部召开的“中国入世十周年重大研究课题专家座谈会”的发言文稿,会议由中国常驻世贸组织首任大使孙振宇主持,商务部政研室、办公厅、世贸司、综合司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相关研究人员等列席会议。杨国良同学协助整理,写于2011年1月24日。
[2]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3] 胡鞍钢:《对中国加入WTO的初步评价:中国如何影响世界贸易增长格局(2000-2004)》,《国情报告》,2006年第6期,1月12日。
[4] 钟山主编:《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商务部研究院,2010年。
[5] 2005和2007年分别为1.23亿人和1.13亿人。
[6] 世界银行《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对高、中、低收入国家的划分标准是:人均GDP在975美元以下的为低收入国家,976至3855美元为中下收入国家,3855至11906美元为中上收入国家,1190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7] 引自银监会网站。
[8] 引自商务部网站。
[9] 国家计委发展规划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专项规划》,载国家计委发展规划司主编:《国家“十五”重点专项规划》,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9月,第173页。
[1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专项规划》,载国家计委发展规划司主编:《国家“十五”重点专项规划》,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9月,第173-176页。
[11] 程国强:“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载于《中国加入WTO及其对越南经验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9月。
[12]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和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 2010计算。
[13] 胡鞍钢、门洪华:《对中国加入WTO的再评价:中国如何全面开放、全面参与、全面合作、全面提升》,《国情报告》,2006年第29期,11月28日。
相关文章
 评 论(0) 阅 读(2597)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 好
  • 已阅
    您已经输入个字,还可以输入个字
谁来看过:
访客
信息员
本站地址:北京     公司名称: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邮箱:jingying@126.com     电话:010-12348565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