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6日讯 每年快到春节的时候,媒体关注和人们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便是春运了。
年年春运年年难过,以至于在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办好奥运不难,办好亚运不难,办好春运,难!”。我们且不说这话说的对不对,也不论春运与奥运、亚运有没有可比性,但这句话却集中反映了春运难的问题。
春运无疑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解决起来肯定不那么容易。今年春运,铁路部门也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例如推出网络购票、火车票实名制等,尽管还存在着许多磨合期中的问题,但平心而论,铁路部门确实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而且仅仅靠铁路部门来解决春运难题,显然是不现实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旅客太多而运能有限。这样严重的供需矛盾,要想短时间内求得根本的解决,恐怕很难。
那么,既然现实是这样,旅客需要的是什么呢?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旅客而言,运力紧张是能够理解的,他们愤懑的还有服务态度和乘车环境的问题。显然,铁路部门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据1月6日新华网报道:从2011年10月开始,广铁集团已投入约2亿元用于更新、完善服务设施,对涉及到旅客出行所需的各种服务设施,广铁均投入了人力物力进行检修。其中,候车室的免费饮用水供应、车站公共厕所的改造等都是重点关注的环节,贴心为旅客打造更舒心的回家旅程。
每年铁路春运都会提出让旅客“走的了、走的好”的目标,但是涉及数十亿人次的客流量,这个目标的实现何其之难。因此,笔者认为,春运下的民生问题,不可不察,春运是对铁路的一次大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同样也是一次考验,或者说是观照社会和谐程度的一面镜子。因而,解决春运难题不能期望铁路一家能解决,它需要我们社会每一个人共同出力,因为很多时候,一个举手之劳,就可以使和谐前进一大步。就拿春运来说,懂得网络购票的人可以帮助哪些不知道上网的农民工兄弟、出门在外看到年老体弱或是行李多的旅客顺手搀扶一把、在候车时不要蜂拥懂得守秩序,等等。我想,这些事情比解决运力紧张问题,肯定要容易得多,对于和谐的构建也大有裨益。
春运回家的路上,大家都希望和谐平安,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先从一些小事做起呢?双人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