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地区女教师26班专题报道二:
这里是形与美的完善结合
——边远地区女教师26班学员心声
转眼八天过去了,学员们学习生活怎么样了,请让我们一起来看吧。
一
7月25日,一夜的美觉醒来,神清气爽。走出房间,映入眼中的是一个由一棵棵绿葡萄藤交相搭建的一个美丽过道,藤上挂着一串串可爱的紫葡萄,水晶葡萄,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陈虎老师说今天会告诉我们关于学校的故事,这里到底藏有多少故事?我们都急切地想知道这个有着二十年历史却又如此节俭的学校,以此洗清我们昨天的一些不该有的想法。来至贵州、云南、内蒙古等地的80名女教师准时集中在学校礼堂开启了为期二十天的学习。
在陈老师讲解的故事里,我们初步了解了北京农家女学校至今有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创办人是冰心老人女儿吴青教授和原中国妇女报副总编、原农家女杂志主编谢丽华。第一笔资金来自冰心老人的稿费捐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有着一个宏伟的计划——“火种计划”(2002年由美国通用电器医疗集团时任副总裁、现中国传媒大学公益传播研究所所长吴浣苓女士提议并创设)。
这里有着独特的教学理念——“送你一颗果子,只能享受一次。送你一粒种子,可以受用一生。”
这里有着深厚的办学精神——“团结、自立、分享、共建”。
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这里的一楼一桌一椅都藏着不一样的故事,这里的一饭一莱一汤都蕴含特殊的爱。
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爱心募捐,这里是爱心凝聚的地方,这里是农村妇女的“黄埔军校”……
正如学校影壁墙后面冰心老人的题词一样,“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学校最真实的写照
(清镇于时梅)
二
7月26日,在简短的开学典礼之后,北京市原朝阳教科所所长、特级教师桂富荣老师在“教育与生命相连—教师专业发展”一课中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从教39年来的教育经历和教育情怀,引导我们一起探究了教育的困惑,启迪我们怎样做智慧型教师,如何对待犯错学生以及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习情况最佳,建议一线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
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社会活动,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农村孩子生活苦、见识少,农村教学条件差、教师视野也不很开阔,本次培训对于偏远地区的教育可谓是冬日暖阳、雪中送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会珍惜时间,乐学善思,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把所学观念运用到以后到教学之中。
(思南赵超前)
三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7月28日,北京名师邢冬方老师给我们上完“走专业道路,促师生发展”这个课题时我的第一感受。邢老师分别从提升教师素养和写作教程来给我们授课。其中包括站姿教态、教学语言、汉字书写……这些恰好是我们常常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在讲到汉字书写时,邢老师对我们的书写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是重心平稳;第二是天覆地载。并要求我们必须学好祖国语言;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除此之外,邢老师还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并从自身做起,因为他给我们上课引用的图片都来源于生活,总给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一天半的课程结束了,他的课谁都喜欢听,总有一种不舍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还回味无穷。
四
7月30日,上午,原北京市十五中副校长王且南老师的出场颠覆了我对老师的看法,他全然像是一位艺术家,他说话的时候更像是一位主持人,风趣幽默,让我们眼前一亮。
“主持人”
走进教室,它一改传统的做法,用主持人独有的腔调说:欢迎五湖四海的老师们的到来,我有一个礼物要送给来自贵州的老师们,我们都睁大了眼睛,期待着这个礼物。他这个礼物真的是别具匠心,不是别的,而是他自己制作的到贵州游玩的纪录片,观赏结束后,迎来了老师们的阵阵掌声。
“艺术家”
《月光下的凤尾竹》、《鸿雁》的演奏开始了。悠扬的葫芦丝声,那曲调和谐、悦耳,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清脆,时而雄浑……一个个音符似乎变成了轻纱般飘动的云朵,变成了艳丽夺目的彩带。让我们感到自己的心、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随着乐曲的节奏在跳动。大家都陶醉在欢乐的曲声之中,让我怀疑这是老师吗?这分明是艺术家。
“数学题”
各位老师们,我们手里拿到了20道小学数学题(没敢出深),大家可以尝试解答一下,看看能不能答出。原来他是把自己数学教学精华总结到这套数学题里,训练大家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培养。
听完这堂课,让我不由地感叹:“哇,原来做老师也可以这么出彩!”
再见七月
7月31日,是七月的最后一天,也是我来到农家女学校的第七天。
回顾这七天的生活,相信大家都有同感:除了高温就是忙碌,每天都过着三点一线的初中生活,上课、吃饭、睡觉成了我们这几天的常态。但每到晚上,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回顾着这七天的生活,心里会觉得特别充实,在这里有和蔼可亲的老师、负责任的班主任、多才多艺的老师们,除此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语文课、韵味无穷的数学课、娓娓动听的英语课,还有风景优美的金湖公园……这些都让人回味无穷
说实话我已渐渐喜欢上这里了,因为这里永远有一个更大的惊喜:明天精彩的课程在等待着我……
团体辅导
8月1日,如约而至,明媚的阳光,轻松的音乐,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走进教室,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她是学心理学的,是首都师范大学社工专业的在读博士,来给我们上团体辅导课。
课程在轻松的游戏中开始了,老师带着我们做游戏,“健康成长论”、“盲人握手”、“心灵之约”、“松鼠松树”、“马兰开花”、“多纳圈”。这些游戏有着无穷的魔力,在快乐中让我们体验了许多特殊的情感,有恐惧、有亲情、有感动,这是我以前没体验过的,都让我刻骨铭心。
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可以在学中玩,也可以在玩中学,让“求知”和“乐学”比翼齐飞。
(云南会泽王丽萍)
编辑:春平;通讯员:王丽萍、赵超前、于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