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口是北京最具多元化的地区.由一流科技公司的高级写字楼填充的天际线下混杂着小店和地摊。毗邻多所高校,街头充斥着肤色各异的各国年轻人。各种风格的食肆,酒吧,PUB,咖啡厅分布在离地铁口不远的两条街上,这两街的交汇点上有家”光合作用”书店.我经常在这里出没.
和另外两家喜欢的独立书店相比,”光合作用”不像’单向街’那样由著名专栏作家创办,同时运营沙龙和同名期刊;没有’万圣书园’那么浓的学术气氛,进店抬头尽是大师和经典.这来自厦门海岛的书店品牌就像她的名字,朝向日常生活,但和柴米稍有距离。当然这里没有教辅和穿越小说。
周末路过”光合作用”门口时发现店内一层的书架已经空了,各种垃圾散落一地。二楼的景象与一楼别无二致,一两个似乎是附近商店店员的人在这里聊天。他们说上周五从厦门总部传出破产消息后,一夜之间原本正常营业的书店就被多家供应商以抵债的名义哄抢一空,这个过程中还参杂着不少趁火打劫的路人。喜欢的地方被这种方式结束,心情难免不悦,还好在后续的网络信息里看到一条微博描述哄抢发生前虽然已被叫骂着的供应商包围,可店员仍然耐心结完账,并在递小票时保持着笑容.我用尽力气回忆,希望能想起任何一个为我结过账的店员,感谢她让”光合作用”的粗暴倒闭过程多少有了些尊严.
就算是门口看车的小伙都能告诉你”光合作用”的倒闭是因为现在逛书店的人中,最后掏钱的越来越少,大家都到既能便宜几块钱又能送货上门的“网上”买书了.大佬把这归纳为互联网的吞噬属性:“互联网碰到到什么,吃什么,吃媒体,吃书籍,吃游戏…”.卓越当当们吃掉了书店的渠道功能,豆瓣吃掉了书店的推荐作用。实体书店对于个人,更多是个精神上的寄托,爱书人喜欢身处书店的感觉,但这不能给书店带来收益;对于城市或街区,书店发挥着文化符号的功能,一个书店的存在增加了周围整个街区的吸引力,但这还是不能给书店带来收益.
有朋友说,政府每年花这么多钱在形象工程上,为什么不能资助几家像光合作用这样的书店。一开时,我觉得这个建议不错,既然装点市容的公园绿地由公共财政买单,给城市提升文化品味的书店在商业失败后为什么只能破产。但稍后一想,先不说当今纳税人对政府的影响力,就是政府真做了这件事,光合作用还会是破产前的光合作用吗?新华书店或独立书店,我会在乎.
没有了光和作用后的五道口夜色仍然绚烂.路过这里的人们赚钱,吃,喝然后走开,不会再因一家书店而放慢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