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文化
姑苏的服装饮食文化
   2012-01-29 22:08:48  发布者:姑苏人    复制   复制到我的资料库

    苏州既是鱼米之乡,又是蚕桑丝绸之乡。长期以来,苏州民俗秀外慧中、精致典雅的特质,在苏州的水乡服饰和饮食习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
    一、服饰
    苏州地区在传统的服饰用料上,大多是自产自销的土布和丝麻织品,在色彩上都讲究淡雅素净,民间常用的布色,无论城乡,都以蓝、白、青、灰、黑色居多,对于红、黄、紫等鲜艳色彩,则一般作为服饰上的点缀,虽然也有用花布料的,但仍以蓝白、红白相间的双色纱织成的花布料居多,崇尚以淡雅素净为主色调。而苏州地区的女子,有从小就要学做女红的风尚,亲友邻里间常以女红媲美。故在衣服的做工上,历来讲究精工细作,无论是裁剪或缝纫,皆力求细致考究,尤其在服饰的镶拼、绣花、滚边等美化上,更显出苏州女红的功力。
    古代吴地平常百姓的服饰,上衣也大多以袍服和衫服为主。袍服是从肩部延伸至腿下的长衣,一般内外两层,有棉袍、夹袍之分,两襟相交,衣袖宽大,考究的袍服外要另加罩衣。衫服也是长衣的一种,与袍服不同的是以直襟为主,衫襟间用带子相缚,袖口十分宽敞,穿着比较方便,也有单衫和夹衫之分。但无论袍服和衫服,毕竟为长衣类,而人们平时家居,则更喜欢以短衣加裙装或短衣加裤的形式,故后来大襟、窄袖、衣长至胯的袄得以出现,成为日常主要的便服。
    在下衣中,除宽腰围、大裤管的长裤外,女子的裙服无论古今,都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明代以后,吴地妇女着裙服更追求精美华丽,崇尚花纹刺绣,当时除传统的百褶裙外,还出现了华美的凤尾裙,有的还在裙幅下满绣纹饰,以更加凸显出服饰的精致秀美。那时社会上女子见客都流行着裙服,以示对来宾的敬意。清末民初,男子在正式场合穿长袍马褂,而紧身缩腰、尽显女性妩媚的各式旗袍,则成为风行一时的女子服饰。
    谈到苏州的传统服饰,与江南稻作生产密切相关的苏州水乡稻作服饰,应该是最具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服饰,特别是那秀美俏丽又智巧实用的水乡妇女服饰,更使苏州民俗秀外慧中、精致典雅的特质,得到了具体而形象的诠释。
    苏州水乡的妇女服饰,虽着色淡雅,却十分讲究服装色彩的搭配,这与当地传统的拼接制作法有关。以前,水乡妇女大都利用农闲时期或劳作之余,在家中自行裁剪、制作服饰。制作时,无论是戴在头上的包头巾,上身穿的大襟衫,还是下身着的裙服等,民间都有拼接制作的习惯,这都是为了适应稻作生产的特殊需要。如三角包头巾(此头巾戴在头上呈三角形状,故名),由于裹着发团的部分容易损坏,且最易受污,故农妇们在新包头巾制作时,就要用不同颜色的布镶拼而成,这样磨损以后可随时用新布更换。一般在裹着发团的部分采用深色布,四角则用浅色布或花布拼接,通过深浅不同色布的拼接,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考究一些的还在拼角的边缘,再用花布或是绒布镶边,有的姑娘或小媳妇还要在包头巾的中间,缝制一条用绒线编结、两端带有流苏的彩带,用以缚住发团。这样,小小的三角包头巾,色彩鲜艳,棱角分明,流苏飘逸,使水乡妇女的脸庞显得更加清秀娇美。
    苏州水乡妇女服饰的俏丽,还突出表现在下身穿着的作裙和用作腰部装饰用的腰头和穿腰上。
    作裙束在拼接衫外,用两幅布做成,这样一旦裙身用久损坏后,还可用新布更换,而原来的裙腰可照样利用,这样,就又成了一条新裙,且两色相拼,既好看又省钱,真可谓价廉物美。在裙腰的两侧都要用丝线绣制裙裥,且十分精细,讲究的还在裙边内侧缝上色彩鲜艳的花边,吴歌中曾有“作裙塞起燕子梢”之句,即指水乡妇女为方便下田莳秧,将前裙的摆角翻起,并左右分开塞进裙腰(状似燕尾),这样内侧贴有花边的作裙上翻,使花边都显露在外,使得水乡农妇更为俏丽。
    腰头一般用两种颜色,分三块布拼接而成,两边则用扣子与穿腰相接,就好似束于裙子外面的一块小小围裙。虽然仅是一块小小的方形布,但爱美的水乡妇女还是要在这块腰头上绣上各式花边,以起到美观装饰的作用。对于与腰头相连,纯粹作为装饰物的小小穿腰,刺绣之乡的苏州妇女们,当然也要煞费苦心地绣上一些莲花、金鱼、八结等传统吉祥图案,以和腰头相映成辉。
    可贵的是,苏州水乡的妇女服饰不但追求秀美俏丽的外表,也注重智巧实用的内在,无论是女性穿的大襟衫,抑或是水乡妇女头上戴的一块小小的包头巾,都含有多种适合田间劳作的实用功能。
    如女性穿的大襟衫,其特点是衣长、腰宽、袖口窄而袖底宽。此种衣式完全是勤劳智慧的劳动妇女,在长期的江南水乡稻作生产实践中,因地制宜的科学创造。众所周知,水稻生产历来是一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在平时翻地、莳秧、耘草、割稻等诸般稻作农活中,弯腰可谓是家常便饭,上衣长,则弯腰时可直遮臀部,这样可预防腰背部给阳光灼伤或受寒风的侵袭;裤腰和袖底的宽大,则有利于在劳作时十分方便地完成诸如下蹲、弯腰、挺身、扬臂等经常性的农活动作,同时又可使胸背部通风透气,特别是在高温下露天作业时,有利于预防中暑;而窄小的袖口,更有一举几得之宜,只要将小袖口往上一捋,就可以紧扣手臂,不致于因袖口下垂而影响劳作,又可防止田间的小虫杂草侵袭手臂,更可免除衣袖沾上泥浆之烦恼。
    因平时经常要在炎炎烈日下露天作业,戴上一块小小的包头巾,既可保护头部和后颈部不被阳光灼伤,又可在弯腰下水田劳作时裹住发团,不使往下掉落。至于每逢秋收稻谷脱粒时,小小的包头巾更可以防止飞溅的细碎谷粒和尘土弄脏头发。当然,用包头巾挡一挡夏秋之交田头垄间那满天飞舞的小虫,以免虫子粘住头发或进入双耳,则更是得益非浅了。
    不言而喻,通过水乡服饰秀美俏丽的外表和智巧实用的内在功能的有机结合,形象地显示了苏州民俗智巧善思的内涵和务实精神,也使秀于外而慧于中的苏州民俗特质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二、饮食
    作为“民食鱼稻”的鱼米之乡,苏州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长期以来,位于太湖之滨的苏州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盛的物产,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饮食资源,而相对安定的社会生活和苏州人与生俱来的精细、典雅,加之历代文人对美食的喜好与崇尚,更使苏州的饮食日趋精致,并为苏州的饮食文化逐步上升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早在唐宋时,苏州的菜肴、点心、蜜饯等,就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帮式,如苏式菜肴、苏式糕点、苏式蜜饯等,特别是苏式船菜和船点,也随着苏州的乘船宴游之风得以在民间流行。当时在苏式菜肴的制作上,就常因地制宜地以本地鱼鲜、菜蔬和水生作物等为原料,特别讲究时令新鲜,精工细作,凸显了苏帮菜的地方特色。
    明清时,苏州已成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物产富饶,商贸繁荣。由于食物种类的丰富,促进了食品的加工、烹饪技术的发展和食不厌精风格的形成,在这同时,又受到文人雅士的文风影响,苏式食品日益追求本身的艺术价值,而苏州人重节候、好遨游的民风,则进一步助长了饮食讲究时令、崇尚精致的风尚,流风所及,终使苏州的饮食向以讲究精致而闻名于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州人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对生活多样化的追求与向往,也使苏州民俗精致典雅的民风,在苏州饮食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苏式食品特别讲究时令和新鲜。以苏式菜肴为例,在制作上就常因地制宜地以江南水乡的鱼鲜、菜蔬和水生作物等为原料,讲究用料新鲜,精工细作,并随不同的季节而变化。如冬季的菜肴注重味浓而不腻,在烹煮荤肴时讲究酥烂脱骨但不失其形;夏令季节则要求菜肴色清而不淡,无论荤素既要滑嫩爽脆,又要不失其味。又如在苏式菜肴中,鱼馔是一年到头苏州人的座上菜,但苏州人吃鱼颇讲究时令,如农历正月要吃青鱼,二月里要吃塘鲤鱼和鳜鱼,三月要吃“菜花甲鱼”,四月吃鲥鱼,五月吃太湖银鱼……十一月吃鲢鱼,十二月要吃草鱼等。再如苏式糕点,苏州人称其为四季茶食,除要求色、香、味、形俱佳外,同样讲究时令和新鲜。民间有“春饼、夏糕、秋酥、冬糖”之说,即春天以喷香扑鼻的酒酿饼为最,夏天以清凉消暑的薄荷糕为佳,秋季当然要品尝传统的中秋酥皮月饼(即苏式月饼),冬季则要以香甜酥松的麻酥糖和韧性十足的寸金糖为好了。
    而谈到苏州民俗的精致典雅,就不能不说一说苏州的船菜。
    水乡泽国的苏州,由于有崇尚遨游的民风,使得平时舟楫往来的苏州人,乘船出游成为了一种时尚,若在观景之余,再能一快朵颐,当更是人生一赏心乐事。故旧时在苏州的游船上常会为游客置备宴席,由船上的船娘们掌勺烹饪。由于游船容积小,俗谓之“寸金地”,要在船上烹调菜肴,制作点心等,均要受到特定场地之约束,这样使船菜在烹调时,一般都以炖、焖、焐、煨为主,逐渐就形成了慢工出细活的“火候菜”和“功夫菜”,并因就地取材,得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又形成了主要以加工水产鱼馔为主的风味特色,久而久之,就使船菜成为一种独具一格的菜肴品种,在苏帮菜中声名鹊起。苏州传统的船菜名肴,通常有三虾豆腐、鸳鸯莼菜汤、清蒸大蟹、芙蓉银鱼、蟹粉鱼翅、葱烤鲫鱼、西瓜鸡和酒炝虾等。
   
苏式船菜的独特之处,当然在于菜肴原料的讲究时令、新鲜,制作则力求精致,各菜都自成一味而绝无雷同。然其得天独厚之处还在于因小灶小烹,制作时仅一席、两席,做一样菜自有一样之味,即讲究每一道菜有每一道菜之真味。譬如烧鱼就须纯粹是鱼味,煮鸡鸭就得纯粹是鸡鸭之味,着重的是以原汁原汤烹调,菜量少而十分精细,有的仅够食客吃一箸一匙,所谓浅尝辄止,方能使食者细品其中之妙。
    苏式船菜之精工细作,从蟹粉鱼翅的制作就可见一斑。蟹粉鱼翅是苏式船菜中的传统名肴,其制法独具特色。先要精选大清水活蟹,剥出其黄澄澄的蟹黄与银白色的蟹肉备用。再择上等鱼翅,剔去其皮筋后先文火炖煨至软熟取出,放进预先加工好的活鲫鱼汤中,并再次用文火煨煮,务使鱼翅吸足鲜鱼之汁,到最后再在锅中放入蟹黄、蟹肉。如此烹调,当可知其味之美了。
    然而,制作好一桌船菜还要讲究荤素皆备、菜点俱全。即在上荤菜之余,一定要配上几样鲜嫩爽口的素菜。另外,最要紧的是席间还要上几道做工考究的点心,此即名闻遐迩,同样以精致见长,与船菜配套的苏式船点了。

 评 论(0) 阅 读(962)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 好
  • 已阅
    您已经输入个字,还可以输入个字
谁来看过:
访客
姑苏人
本站地址:b.ttwang.net/gusumingcheng     公司名称:姑苏名城     邮箱:kehufuwu@wandusoft.com     电话:010-58859862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