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文化
祈福求吉的人生礼仪文化
   2012-01-29 22:35:49  发布者:姑苏人    复制   复制到我的资料库
    苏州民俗的崇礼尚仪,自古皆然。作为锦绣之乡、文物之邦的吴中,士庶军民之知礼者,十分普遍,即管子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隋书·地理下》记吴郡一带,“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庞,故风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乾隆《吴县志》也说:“吴中之士彬彬礼让,泰伯实开风气之始。”可见苏州地区的崇礼之俗由来已久。
    人生礼俗即贯穿在人一生中的重大礼仪习俗。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必然会接受各种民间礼俗的洗礼,其中婚嫁、生育、寿诞等,更是人生特别重大的礼仪习俗,既显示了作为个体的人,在其一生中值得珍视、庆贺、纪念的阶段性生命历程,又反映出作为家庭、家族,以至社群之间的血缘、伦理和社会关系,同时,也突出地反映了人们祈求幸福美满、吉祥安康的生活愿望。
    很显然,苏州的人生礼俗自始至终与祈福求吉的民俗意识相生相伴,相互渗透。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地区的主要作物对区域文化个性的形成,始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江南水乡重要的稻作生产区,水稻是苏州地区主要的生产作物,稻作活动也是苏州地区一项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在稻作之乡,由于稻谷的丰歉,历来与天象、物候有着很大的关系,使得数千年来一直处于低水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吴地民众,一面在年复一年饭稻羹鱼的劳作中,企盼着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一面也在默默地祈祷着上苍赐福,热切地寄希望于天地神灵。因此,反映吴地百姓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祈福求吉的民俗心态和意识,就不可避免地在苏州人的人生礼俗中应运而生,并约定成俗,相沿成习。
    一、婚嫁
    男婚女嫁是人生礼仪中的重要礼俗,更被视为一切礼俗之根本,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大事,故婚姻中的礼俗,也历来更为讲究。在苏州人的婚姻礼俗中,祈福求吉的民俗意识就贯穿始终。
    苏州地区的民间婚礼,基本沿袭周代“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模式。首先,为古六礼之“纳吉”。此时要由大媒持女方的年庚八字供于男方家的灶座下,如三日内男方家中诸事顺遂,一切平安,就可请人为男女双方占卜合婚,此正是苏州民俗典型的祈福求吉之举。乾隆《吴县志》记道:“初则请帖,帖至而卜,卜既吉,或拜门,或缠红,或即送礼一次,名曰‘允盘’。”允盘,即古六礼中“纳征”之礼,苏州民间俗称“堆盘”,也就是男方向女方下聘礼。而在苏州人的“堆盘”中,有一组聘礼是必不可少的,即金锭或银锭一只,加上如意一枚和兔毫毛笔两支(隐喻男女婚后“必定如意”的吉祥口彩)。“纳征”过后,即古六礼中的“请期”,苏州人又称“送日脚”,即择日迎娶新娘。旧时此日必选双日,切忌单日,最好数字逢六,寓“六六大顺”之意。
    在行成婚大礼的前一天,女家要邀请亲戚中子女双全、夫妇同在的所谓“全福”之人,至男家为新人们铺设新床,以“借福”于未来的新婚夫妇(此俗直至今日仍在城乡盛行)。而在苏州农村地区,婚前铺设新床时还要在床上铺上十二束糯米稻草,在床头放上两支红皮甘蔗,以取“柔糯甜蜜”的寓意。在行成婚大礼的前一日,女家都要向男家行“发妆”礼。此时在女方的嫁妆中最要紧的是一对红漆马桶,民间俗称“子孙桶”,以寓“子孙绵延、多子多福”之意。在子孙桶中则要放上五只涂上红色的熟鸡蛋,这有两个意思,一是“蛋”与“诞”谐音;二是蛋又俗称“鸡子”,在子孙桶中置蛋,以祝福“诞子”。同时,置放五只“鸡子”,也是“五子登科”的口彩。除蛋外,还要置放一些枣子、花生、桂圆、胡桃之类的干果,以寓意“早生贵子”“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再要放入云片糕一包,以祝福新人高高兴兴。当然,买两根红皮甘蔗,外面再用红纸包裹一下,也是嫁妆中必不可少的吉祥之物,以祝福新人的生活能像甘蔗一样“节节高”。
    在苏州的传统婚礼中,新人拜堂成亲后,至洞房中还要有“坐富贵”“挑方巾”“撒帐”等礼俗。而在洞房内的供桌上,除红烛高烧、香烟缭绕外,另要置放金边五彩瓷碗一对,碗中还必放一些米粒,此称之为“衣食饭碗”,是祝福新人婚后能丰衣足食,生活美满幸福。这仍然是祈福求吉的民俗意识在婚姻礼俗中的表现。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传统婚嫁习俗中的绝大部分求吉礼俗,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在苏州城乡盛行。
    二、生育
    生育礼俗作为婚姻礼俗的一种自然延伸,同样是重要的人生礼俗之一,也同样蕴涵着祈福求吉的民俗意识。在苏州人的生育礼俗中,婴儿满月历来被视为人生第一桩大事,自古至今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遍邀亲朋好友,济济一堂,设宴庆贺。在举行婴儿满月时,还照例要先行初生婴儿的第一次剃头仪式,故此日苏州人也称之为“吃剃头酒”。考究一些的人家,要在厅堂上悬挂起寿星中堂,并红烛高烧,寿香缭绕,供桌上要摆上寿桃、寿糕、寿面等“上供”,还要在桌上展示亲友们赠送的各种礼品,而在这些礼品中,必定会有一些金银质的锁片、项链,或是手镯、脚镯之类的儿童饰品,此是寓意能将婴儿“锁住”“圈牢”,而保其平安成长。同时,在这些精美的饰品上,“长命百岁”“吉祥如意”等祈福求吉的字样或纹饰,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在满月当天给婴儿剃下的胎发,一般还要搓成“胎发团”,或用红纸包裹,或用红绿丝线串起,悬挂在婴儿的睡床上,为的是驱邪避祸,保佑孩子的平安。
    在苏州的婴儿满月风俗中,旧时还盛行“走三桥”的习俗,即凡婴儿剃头后,不论城乡,都要由娘舅抱着外甥,再撑上一把崭新的红色油纸伞,连续去走过三座桥,当然最好是走一走桥名为“太平”“吉利”“万年”之类的桥。直到今天,除摆满月宴、发红蛋仍是苏州城乡普遍遵循的传统礼俗外,在水乡古镇和农村地区,婴儿满月剃头后,仍有“走三桥”的习俗,且有日趋风行的趋势。
    三、寿诞
    寿诞是人们庆贺生日的庆典,也是重大的人生礼俗之一,因健康长寿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在苏州地区,对于生日庆典,同样十分重视。按民间习俗,庆寿有“小生日”和“大生日”之分。逢每年的“小生日”,合家吃一碗象征长寿的面条即可。但庆贺“大生日”时,除婴儿时代的“满月”“周岁”外,逢整十的岁数,如十岁、二十岁、三十岁,都要设酒宴贺寿。而从五十岁开始,更是要遍邀亲朋好友,大摆宴席,以示庆贺,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寿诞庆典。在苏州民间向有“三十勿做,四十勿发”的谚语,故苏州地区人生三十即做寿的,也较为普遍。另外,吴地风俗,人活到六十六是一道难关,故那年生日,子女要烧一碗红肉(必须切成六十六小块)送给父母品尝,并要一顿吃下,认为这样便可逢凶化吉,渡过人生的难关。上述风俗,至今仍在城乡流行。
    在传统的苏州寿诞庆典中,也十分讲究礼仪和排场。一般在生日的前一天,家中要张灯结彩,布置寿堂。寿堂正中要张挂寿星图,两侧要悬寿对,考究的还在寿堂四周置大红寿幛,幛上书以“寿比南山”“星辉南极”之类的吉祥贺词。堂中照例设供桌一张,桌上除燃寿烛、寿香,供奉寿星纸马外,那些象征长寿的寿桃、寿糕、寿面之类,也高高堆于盘中,场面十分隆重。
    寿诞当日,贺寿的亲朋好友们都带着各式寿礼纷至沓来,济济一堂。祝寿时,儿孙小辈们按例要给当日的寿星行拜寿仪式,礼毕则大摆寿宴。旧时有些苏州大户人家还于寿诞当日,邀请民间艺人来唱堂名、宣卷助兴,也有的请说书、杂耍或玩戏法的艺人至堂前表演,一派喜庆热闹的景象。
    在寿诞礼仪中,祈福求吉的民俗意识同样是贯穿始终。如“寿桃”之“桃”,民间隐喻是上天王母娘娘种植之“蟠桃”(称为“长寿仙桃”,谓食之可使人长寿),故以“寿桃”寓长寿;而“寿糕”则是谐“高兴”“高升”或者“高寿”之意。当然,寿诞习俗还反映了民间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忠孝为道德之首,因而每逢长辈生日,做小辈的给长辈做寿、拜寿、贺寿,无疑是中华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一种彰显和弘扬。
 评 论(0) 阅 读(1539)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 好
  • 已阅
    您已经输入个字,还可以输入个字
谁来看过:
访客
姑苏人
本站地址:b.ttwang.net/gusumingcheng     公司名称:姑苏名城     邮箱:kehufuwu@wandusoft.com     电话:010-58859862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