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历史大事记之二
发布人:斑竹
2011-12-29 15:29
前516年
楚平王十三年
九月,楚平王卒。令尹子常欲立平王庶长史子西(公子申),子西怒斥子常败亲、速雌、乱嗣,坚持反对立庶废嫡。子常惧,乃立秦女所生太子壬,是为昭王。周王室乱。十一月,王子朝及召氏之族奉周之典籍奔楚。
前515年
楚昭王元年
春,吴因楚丧而围潜。楚莠尹然、王尹麇率师救潜,左司马沈戌率都君子与王马之属以济师,与吴师遇于穷。令尹子常以舟师及沙汭而还。左尹卻宛、工尹寿率师至于潜。吴公子掩余、公子烛庸所率吴师前后受阻,不能进退。四月,吴公子光乘隙杀吴王僚,掩余奔徐,烛庸奔钟吾。楚师闻吴乱而还。费无极谮卻宛取吴赂而还师。令尹子常贪财信谗,令左领鄢将师攻卻氏,尽灭卻薳氏之族党,杀中厩尹阳令终与其弟完、佗、又杀晋陈及其子弟。伯州犁之孙伯嚭奔吴。国人怨谤令尹。九月,子常杀费无极与鄢将师,尽灭其族,以取悦于国人。
前512年
楚昭王四年
吴公子掩余、烛庸奔楚。平王封之养,将以害吴,吴王阖庐怒,十二月,执钟吾子,继而灭徐。徐子章羽奔楚。楚沈尹戌救徐不及,遂城夷,以安置徐子章羽。
前511年
楚昭王五年
吴始用伍员之谋,以三师轮番袭楚,楚出则归,楚归则出,多方以误楚。秋,吴师伐夷,侵潜、六。楚沈尹戌率师救潜。吴师还。楚人迁潜于同冈而还师。吴师复出,围弦。沈尹戌与右司马稽救弦,及豫章。吴师还。楚师疲于奔命。
前509年
楚昭王七年
蔡昭侯为两佩、两裘以如楚,献一佩一裘于楚昭王。令尹子常亦欲得佩、裘,蔡侯弗与,子常遂滞留蔡侯,不使归。唐成公如楚,有两肃爽马。子常欲得马,成公弗与,子常亦阻止成公归唐。
前508年
楚昭王八年
桐叛楚。吴王阖庐使舒鸠氏诱楚人。秋,楚令尹子常伐吴,师于豫章。吴师伪装为楚伐桐,现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冬十月,伍员率师击败楚师于豫章,遂围巢,克之,获楚公子繁。
前507年
楚昭王九年
冬,唐人窃唐成公之面献于子常,子常归成公。蔡人闻讯,亦献佩于子常,子常归蔡昭侯。昭侯及汉,执玉而沉之,发誓不再朝楚。旋至晋,以子为质,请晋伐楚。斗且往见令尹子常。子常问及蓄华聚马,如饿豺狼。时楚之四境盈垒,盗贼司目,民无所放。斗且归,与其弟语:“积货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
前506年
楚昭王十年
春三月,应蔡昭侯之请,晋合诸侯于召陵,谋伐楚。晋荀寅求货于蔡,弗得,乃辞蔡昭侯,退兵。沈君不会于召陵,晋使蔡伐之,夏,蔡灭沈。六月,楚迁许于容城。秋,楚为沈故,围蔡。伍员为吴行人以谋楚。蔡昭侯以其子公子乾为质于吴。吴、蔡、唐结盟。冬,吴王、蔡侯、唐侯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楚令尹子常欲争功,抢先济汉而陈,结果三战皆败。十二月,二师陈于柏举,楚师大败,子常奔郑,吴师再败楚师于清发、雍澨。五战,及郢。楚昭王弃郢,涉雎,济汉,入于云中,遭“盗”攻。旋至郧,由郧奔随,吴人至随,索昭王。随人婉辞,吴人未得逞。昭王遂与随侯盟。楚公子申(子西)于吴师入郢后,招集散亡,因不知昭王所在,遂立行都,于脾洩。后闻昭王在随,遂来从王。楚大夫申包胥如秦乞师,秦出兵援楚。胡人趁吴师入楚,尽取楚地之近胡者。
前505年
楚昭王十一年
夏,越以吴师在楚,入吴。申包胥以秦师至,大败吴夫概于沂。秋七月,楚子期(公子结)、秦将子蒲联兵灭唐。呈师接连败于麇与公[土胥]之溪,阖庐又闻夫概返吴自立,乃引兵撤归。昭王返郢,遍赏群臣。独申包胥逃赏。吴夫概王被阖庐击败,奔楚,受楚封于棠,为棠溪氏。
前504年
楚昭王十二年
四月,吴太子终累败楚舟师,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7人。楚国大惕,惧亡。司马子期又以陆师败于繁扬。于是在令尹子西主持下,楚迁郢于鄀,而改纪其政,以定楚国。
约前503~497年
楚昭王十三至十九年
范蠡荐引楚射士陈音于越王勾践,楚弩由是传越,越军士皆能用弓和弩之巧。弩由木臂、弩机组成,弩机的牙和悬刀构成廷时装置,望山用作瞄准。强弩力达12石,射逾600步,所射无脱,随的,楚人又发明了双孔连发弩,一闪可射出两支箭,杀伤威力更为增大。司马子期欲以妾为妻,访之左史。左史认为:“进退周旋,唯道是从。”子期乃止。昭王以《周书》所谓颛顼命重、黎,使天地不通之故史,问于观射父。射父就远古“民神不杂”、“民神杂糅”、“绝地天通”的传闻,为之追叙了原始守教形成、发展的往事。楚王孙圉聘于晋。晋定公享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及楚之宝器白珩。王孙圉答:楚国有六种宝。“明王、圣人能制义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藏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言华]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前496年
楚昭王二十年
顿子牂欲事晋,背楚而绝陈好。一月,楚发兵灭顿。
前495年
楚昭王二十一年
胡子豹仍不事楚。二月,楚师灭胡,俘胡子豹归。
前494年
楚昭王二十二年
为报柏举之役,楚昭王及陈侯、随侯、许男围蔡。士卒设版筑堡垒。9昼夜而成。蔡人男女出降。昭王使疆于江、汝之间而还。蔡于是请迁于吴以避楚。次年迁于州来。
前491年
楚昭王二十五年
夏,楚人既克夷虎,乃谋北方。左司马[目反],申公寿余、叶公诸梁集合蔡人于负函。集合方城外人于缯关,为一昔之期,袭梁及霍。单浮余围蛮氏,蛮氏溃。蛮子赤奔晋阴地。楚师临上雒,晋人执蛮子赤及其五大夫。以畀楚师三户,楚以致邑立宗诱其遗民,尽俘以归。
前490年
楚昭王二十六年
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昭王以为:“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雎、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穀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
前489年
楚昭王二十七年
鲁孔丘由陈至楚,遇老莱子。老莱子云:“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誉。”孔丘揖而退,又至故蔡,叶公诸梁问政。孔丘答道:“政在来远附迩。”昭王未用孔丘,丘乃自楚返卫。吴伐陈。楚昭王救陈,师于城父。秋七月,卜战,不吉;卜退,不吉。昭王预期将死。而宁愿战死于仇敌,遂命子西继为王,子西不可;继命子期,亦不受命;乃命子闾(公子启),五辞而后许。昭王病,仍带病攻大冥,卒于城父。子闾与子西、子期谋,潜师闭途,迎昭王之子章立为楚王,而后还师。昭王好剑,曾令楚铸师风胡子请吴之干将、越之欧冶子铸作名剑龙渊、秦阿、工布。楚工匠为克服生铁性脆易断裂的弱点,采用铸铁柔化技术,使生铁铸件变成韧性铸铁,以之铸制铁剑及其他兵器。秦人称赞“楚之铁剑利”。楚国铁制农具锄、锸、镰刀等在江、汉一带相继使用。促进了楚境农业生产的发展。
约前488~486年
楚惠王元年至三年
惠王以子穀为太师。楚任不齐、公孙龙先后至鲁,从学于孔丘,儒家逐渐影响于楚。稍后,楚[马干]臂子弓成为孔子弟子卜商的门人。子弓又从孔子弟子商瞿学《易》。《易》学因子弓而得以传于后世。
前486年
楚惠王三年
陈闵公朝吴,夏,楚师伐陈。
前485年
楚惠王四年
楚司马子期、左史老伐陈。吴延州来季子(季札)救陈。季子与子期约,吴先退兵以求“务德安民”。楚师亦还。
约前484~483年
楚惠王五至六年
楚太子建之子胜在吴,令尹子西不听叶公子高(沈诸梁)的劝阻,召公孙胜返楚,使为白县县公。为报郑人杀其父之仇,白公胜屡请子西伐郑。
前482年
楚惠王七年
令尹子西率师伐陈。
前481年
楚惠王八年
五月,陈在夫宗竖出奔楚。冬,宗竖自楚入陈,陈人杀宗竖。陈大夫辕买遂奔楚。
前480年
楚惠王九年
夏,楚子西、子期伐吴,及桐汭。秋,齐国陈[王雚]如楚。冬,晋师伐郑,郑告急于楚。楚师救郑,与郑盟。白公胜因令尹子西救郑且与郑订盟,由是以令尹子西为仇敌。
前479年
楚惠王十年
吴人伐慎,白公胜击败吴师,请以战备献,遂入郢。秋七月,白公胜杀子西、子期于朝,劫惠王,又杀子闾与管修,自立为王。叶公诸梁率方城外之师入郢,与国人合攻白公胜。胜奔山而自缢死。叶公诸梁兼令尹、司马。陈乘楚乱,恃其聚而侵楚。老莱子为避战乱,南适蒙山,著《老莱子》15篇,言道家之用。后隐于江南。
前478年
楚惠王十一年
夏,楚拟掠取陈麦。惠子问帅于太师子谷与叶公诸梁。子谷荐右领差车、左史老,诸梁以为帅贱,惧不用命。惠王卜以决疑,武城尹公孙朝吉,遂使为帅。公孙朝率楚师掠取陈麦。陈人抵御,败。七月,公孙朝灭陈(后又封陈)。惠王与叶公枚卜惠王弟子良以为令尹,吉。沈尹朱以为超过其所希望;叶公以为不妥。他日,改卜子西之子公孙宁(子国)为令尹。并以子期子公孙宽(文子)为司马。
前477年
楚惠王十二年
巴人伐楚,围鄾。三月,令尹子国、寝尹吴由于、工尹薳败巴师于鄾。惠王以战功封子国于析,为封君,此后楚之封君渐多。
前476年
楚惠王十三年
越人侵楚以误吴,夏,楚公子庆、公孙宽追越师,至冥,不及,乃还。秋,叶公诸梁伐东夷。三夷男女及楚师盟于敖。
约前475~473年
楚惠王十四至十六年
惠王以梁地封公孙宽,宽以梁险而在北部边境,惧子孙据以叛楚,请求易地。惠王乃改封之于鲁阳,号“鲁阳文君”。叶公诸梁老于叶。
前473年
楚惠王十六年
越王勾践灭吴,楚、越始接界。
前472年
楚惠王十七年
楚遣使聘秦。
前470年
楚惠王十九年
楚王子英奔秦
前463年
楚惠王二十六年
楚使赂于秦。
约前451~449年
楚惠王三十八至四十年
越灭吴后不能正江淮北,楚乘势东侵,广地至泗上,楚境直抵鲁南、宋东。
前477年
楚惠王四十二年
楚师进军州来,灭蔡(后又复蔡)。
前445年
楚惠王四十四年
楚灭杞。楚与秦平。
约前444~439年
楚惠王四十五至五十年
鲁公输般至楚,为楚舟师制作水战器械,楚与越战,因而常处优势。公输般又制云梯以备楚师攻宋。宋墨翟闻讯,日夜兼程至郢,献书于惠王,巧服公输般,劝说惠王终于放弃攻宋计划。墨翟荐其弟子耕柱子留仕于楚。昭、惠之时,楚笙冠中国。墨翟好俭非乐,见惠王却锦衣吹笙,从惠王这所俗,时楚国乐器不仅有笙,还有钟、鎛、磬、鼓、琴、瑟、竽、箫、篪等,可谓八音俱全。楚人所奏之曲,则以《霹雳引》、《驾辩》、《劳商》、《穷劫之曲》、《涉江》、《采菱》、《扬荷》、《激楚》等著称于世。
前433年
楚惠王五十六年
楚惠王为曾侯乙作钟、鎛、铸铭曰:“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熊章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持用享。”
约前433~400年
楚惠王五十六年至楚悼王二年
曾侯乙下葬。楚王及太子、令尹、鲁阳君、阳城君、坪夜君、[羕阝]君、[集阝]君等[贝冒]赠以车、马等物。
前432年
楚惠王五十七年
楚惠王卒。子中立,是为简王。
前431年
楚简王元年
楚简王北伐,灭莒。
前413年
楚简王十九年
楚师伐魏南鄙,至上洛。
约前412~409年
楚简王二十至二十三年
楚屈将闻墨家非议斗士之勇,乃危冠带剑往见墨子弟子胡非子。经辩论,终为胡非子“五勇”之说所折服,遂释危冠,解长剑,请为弟子。昭、惠以来,楚贵族佩剑成风,死后亦以青铜剑或钢剑、铁剑随葬,少者1件,多者高达30余件。
前408年
楚简王二十四年
楚简王卒。子熊当立。
约前405~404年
楚声王三至四年
楚声王围宋十月,不克而还
前402年
楚声王六年
“盗”杀声王。其子熊疑嗣位为王。
前400年
楚悼王二年
三晋(韩、魏、赵)伐楚,至乘丘而还
前399年
楚悼王三年
楚将榆关归还于郑。
有398年
楚悼王四年
楚伐郑,败郑师,遂围郑。郑[纟需]公杀其相子阳。
前393年
楚悼王九年
楚师伐韩,取负黍。
前391年
楚悼王十一年
韩、魏、赵伐楚,败楚师于大梁、榆关。楚厚赂秦,与之平
约前389年
楚悼王十三年
楚在县一级政权上置郡,以郡守为一郡之长。吴起由魏至楚,任宛守,为楚北境军政首脑。
约前388~382年
楚悼王十四至二十年
悼王以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吴起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使封君三世而收爵禄,贵人往实广虚之地。裁汰不急之官,禁游客之民,养选练之士,要在强兵。于是南平百越,扩境苍梧,北并陈、蔡之地,迁陈、蔡于楚之西境。诸侯畏楚之强。楚贵族屈宜臼等强烈反对变法,斥责吴起为“阴谋逆德,好有凶器”这人,认为变法“是变其故而其常”,并谓悼王支持变法是“逆天道”。
前381年
楚悼王二十一年
魏、卫攻赵,赵求救于楚。楚师攻魏以救赵,战于州西,出于梁门,军舍林中,饮马于大河。楚悼王卒。反对变法的诸贵族攻吴起,射吴起并中王尸。太子臧继立,是为楚肃王。按楚律,“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使熊臧尽诛射吴起而伤王尸的贵族,坐射起而夷宗者70余家。
前380年
楚肃王元年
阳城君因参与悼王丧之兵争而畏罪出逃,肃王收其封邑,撤其封爵。为阳城君护守封邑的墨者巨子孟胜死难,其弟子从死者183人。
前377年
楚肃王四年
蜀伐楚,取兹方。楚国扞关以加强防御。
前375年
楚肃王六年
韩、魏南侵。韩灭郑。魏伐楚,与楚师战于榆关。
约前374~372年
楚肃王七至九年
魏伐楚,取旧许与鄢陵。楚灭许。
前371年
楚肃王十年
魏师伐楚,攻占鲁阳。
前370年
楚肃王十一年
楚肃王卒。肃王无子,弟良夫立,是为宣王。
前364年
楚宣王六年
夏,楚天文学家甘德观测天象,发现岁星(木星)旁有橙黄色小星(木卫三),当即作了记录:“单阏之岁,摄提格在卯,岁星在子,与媭女、虚、危晨出夕人,其状甚大,有光,旁有小赤星附于其侧。”
约前363~359年
楚宣王七至十一年
肃、宣以来,楚西侵,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王孙袖被任为楚君临,受命监管楚所占巴国东南部地区。州侯为令尹,贵而主断。
前358年
楚宣王十二年
楚师伐魏,决河水以攻长垣。
前357年
楚宣王十三年
楚右尹黑迎女于秦。
约前356~354年
楚宣王十四至十六年
秦遣公鞅(卫鞅)聘于楚,见宣王于栽郢。肃、宣以来,楚人尝以大事纪年。公孙鞅如楚事,楚人以之作为“秦客公孙闻(问)王于栽郢之岁”。
前353年
楚宣王十七年
魏师围赵都邯郸。楚令尹昭奚恤欲使魏、赵相斗,不拟救赵;大司马景舍(子发)力主少出兵以为赵援,使之“两弊”。宣王因使景舍起兵入魏。魏拔邯郸,楚取魏睢、[氵岁]间地。
前352年
楚宣王十八年
魏以韩师败齐、宋、卫之师于襄陵,齐威王请楚景舍出面调停,代齐向魏求成。江乙为魏使于楚,欲恶楚令尹昭奚恤于宣王。
约前350年
楚宣王二十年
魏将孙何侵楚,入三户郛。
约前346年
楚宣王二十四年
魏章率魏、韩之师伐楚,取上蔡。
前344年
楚宣王二十六年
宣王祖母声王夫人作曾姬无[血阝]壶。魏侯称王,会宋、卫、鲁、邹、秦等12国诸侯、大夫于逢泽。陈侯、蔡侯背楚,北上朝见魏惠王,参与逢泽之会。
前343年
楚宣王二十七年
蔡恃魏而不设备。楚宣王使景舍(子发)西伐蔡。楚师厄以淮水,填以巫山,克高蔡,俘蔡圣侯。正月庚子之朝,子发系圣侯告捷于宣王。楚灭蔡。
前341年
楚宣王二十九年
齐将田忌奔楚。宣王郊迎,封之于江南。
前340年
楚宣王三十年
秦孝公封卫鞅于商,南侵楚。楚宣王卒。子商立,是为威王。
前337年
楚威王三年
秦惠文王初立,楚、韩、赵、蜀遣使朝贺。
约前336~334年
楚威王四至六年
鉴于威王不能尽观《春秋》,太傅铎椒写成史记40章,名《铎氏微》,供威王阅读。
前333年
楚威王七年
越王无强按齐使之谋,释齐而代楚。楚威王兴兵反击,大破越,杀无强,尽取故吴地。威王以齐相田婴欺楚,兴师伐齐,败齐将申缚于徐州。威王令齐必逐田婴。魏惠王令惠施之楚,威王郊迎。此时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旬阝]阳,时人誉为“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栗支十年”。荆地多产黄金。楚以黄金铸行金币,铸有“郢称”、“陈称”、“[鬲阝]称”等印记,作为流通货币通行于全楚以至境外。为便于计量换算,以天平、砝码进行秤量。日常市场小量交易,则以铜币、布币为主。三钱之府为楚国贮存财富的中心府库,兼掌货币的铸造。楚在长沙铜官渚等处设有铸钱作坊多处。
约前333~331年
楚威王七至九年
齐客张果问楚王于栽郢,楚贵族悼固卒,葬于纪南城西北望山,随葬有越王勾践剑等物600余件。
前330年
楚威王十年
楚伐魏。魏将犀首迎击楚师。
前329年
楚威王十一年
楚威王卒。子槐立,是为怀王。魏犀首乘楚丧伐楚,秦以卒万人、车百乘助魏。秦魏败楚师,攻占陉山。
前328年
楚怀王元年
齐攻宋,宋使臧子求救于楚。楚允诺救宋,刘拔宋五城而楚师未出。楚人大量育蚕治茧,丝绸生产后来居上。威、怀之时,楚丝织品已有绢、绨、纱、罗、绮、绵、涤、组、缂等多种。其色彩鲜艳,工艺繁复,已使用提花织机织锦。官府织造机构有织室、中织、东国织室等。
前326年
楚怀王三年
赵肃侯卒,楚、秦、燕、齐、魏各以锐师万人参与葬仪。
前323年
楚怀王六年
游说之士或主合纵,或倡连横。秦以张仪为相,使与楚令尹子士、齐执政田婴会于啮桑,欲使楚、齐事秦攻魏。楚欲送魏公子高返魏,使司马昭阳将兵攻魏。昭阳破魏师于襄陵,得八邑。楚人以此作为纪岁之事,称作“大司马昭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昭阳乘胜移兵攻齐。齐威王患之。陈轸以画蛇添足为喻劝说昭阳,昭阳引兵退。怀王居栽郢之游宫,命工尹为鄂君启之府铸制水、陆经商通行金节。舟节、车节分别记载水、陆行经路线、地名,以及免税、纳税的有关规定。令尹子士命高间等地贷越异之金以备籴种。
前322年
楚怀王七年
张仪相魏,排斥力主合魏于齐、楚的惠施,欲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惠施至楚。时怀王亲张仪,乃奉惠施而纳之于宋。
约前321~319年
楚怀王八至十年
齐客陈豫来贺楚王。鲁阳公以楚师后城郑。楚农家许行言神农之教,以楚国难于实现其“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理想,率徒众数十人离楚去滕。楚儒者陈良弟子陈相、陈辛,亦背儒从学于许行。
前319年
楚怀王十年
楚东有越累,城广陵。
前318年
楚怀王十一年
宋客盛公公边聘于楚。楚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是田婴易薛,田婴不从。楚师攻薛。齐宣王遣兵救薛。怀王令左徒屈原制订宪令。魏相公孙衍(犀首)约纵魏、韩、赵、燕、楚五国,楚怀王为纵长,攻秦至函谷关。秦出兵,各国兵皆引而归。宋君偃自立为王,西攻魏,东攻齐,南攻楚,取楚淮北地300里。
前317年
楚怀王十二年
东周之客许[糹呈]胙于楚。秦,韩战于修鱼,韩欲与秦和。楚警四境之内,命战车满道路,场言兴师救韩。韩宣惠王大悦,遂与秦绝。秦益师伐韩,大败韩师。楚师未出楚境。
前316年
楚怀王十三年
大司马卓滑救[甫阝]。六月,楚左尹邵[力它]卒。以一椁四棺葬于纪南城北包山。随葬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及生活用具1935件,另有文书、卜筮祭祷记录,遣策三类竹简278枚。
前314年
楚怀王十五年
齐乘燕乱北伐,诸侯多谋救燕。楚使淖滑之赵,又许魏六城,请伐齐而存燕,秦遣张仪游说于魏王,伐齐之事遂败。秦伐魏、韩。魏、韩相继屈服于秦。楚是和以抗秦。
前313年
楚怀王十六年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秦遣张仪使于楚。伪言以商於之地600里归还楚国,请与齐绝。怀王大悦,授张仪以相玺,北绝齐交。齐折符而合于秦。楚使至春受地,张仪初称病不见,后见而称只允与楚6里,怀王怒,不听陈轸等人劝阻,发兵攻秦。秦出师迎击。
前312年
楚怀王十七年
春,楚与秦战于丹阳。秦庶长章大败楚师,斩甲士8万,虏大将军屈[勹亡]、裨将军逢侯丑等70余人,取楚汉中郡。怀王起全楚之兵复攻秦。秦惠文王作《诅楚文》,悉兴其众迎战楚师于蓝田。韩、魏闻楚师尽出,遂出师南袭楚,至于邓。楚师惧而退还。怀王怨韩助秦,使景翠率师伐韩,围雍氏。秦出兵救韩,周人以食米供应秦、韩之师。景翠还师。
前311年
楚怀王十八年
屈原奉命使齐。秦使者宣称,愿分汉中之半以与楚和。怀王不愿得地,愿得张仪。张仪自请复至楚。怀王囚张仪,旋听信宠姬郑袖之言,出张仪归帮。屈原使齐归,请杀张仪。怀王使人追仪。弗及。秦师伐楚。取召陵。
约前310年
楚怀王十九年
周人城浑游楚,建议怀王以新城为郡。王从其议。置新城郡。
前309年
楚怀王二十年
怀王欲与秦和。齐宣王致怀王书,约共抗秦。怀王从昭雎之说,和齐而善韩。
前308年
楚怀王二十一年
秦甘茂伐韩,围宜阳。楚景翠率师救韩。秦使冯章伪称割地于楚。景翠之师遂停军不进。甘茂张望拔宜阳。韩服于秦。
前307年
楚怀王二十二年
楚围韩雍氏5个月,韩使再三求救于秦,秦师出殽、函以救韩。楚师还。楚芈戎流落东周,其姊秦宣太后(芈八子)召其至秦。
约前306年
楚怀王二十三年
楚乘越乱,攻越。以所占越地设江东郡。
前305年
楚怀王二十四年
秦向寿至楚。楚人厚礼相待。秦昭王初立,厚赂于楚。楚背齐而合秦。秦昭王遣使至楚迎妇。楚助秦伐魏,围皮氏。魏将翟章救皮氏。秦与魏媾和,秦、楚罢兵。
约前305~304年
楚怀王二十四至二十五年
屈原仰观先王庙及公卿祠堂所画山川神灵、古贤圣怪物行事,常感天地之大有非恒情所可测者,因设难以问,作《天问》。楚壁画琦玮谲诡,楚帛画线条流畅。楚画工绘制的导引、招魂仪具——人物龙凤帛画与人物御龙帛画,着意于塑造人物的形态、仪表与气质。左尹邵[力它]使用的漆奁盖上的漆画人物车马出行图,则开情节性绘画之先河,将楚国丹青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
前304年
楚怀王二十五年
楚怀王与秦昭王盟于黄棘。秦与楚上庸。楚吾得率师代韩。秦助楚,围纶氏。
前303年
楚怀王二十六年
齐、韩、魏伐楚。怀王以太子横为质于秦,秦遂发兵救楚。三国引兵去
前302年
楚怀王二十七年
春大夫私与太子横斗,太子横杀秦大夫而亡归。
前301年
楚怀王二十八年
齐匡章、魏公孙喜、韩暴鸢攻楚方城。唐昧率楚师与三国兵夹[氵比]而军,相持半年。匡章以练卒夜袭楚师,杀唐昧,取宛、叶以北地以强韩、魏。秦庶长奂亦率攻楚,攻新城。
前300年
楚怀王二十九年
秦师拔新城,楚士卒死者2万。怀王恐,使景翠以六城赂齐,并使太子横为质于齐以求平。韩太子婴死,韩公子几瑟变人楚。楚欲立几瑟为韩太子,因派郑强至韩游说。随又发兵入韩,围雍氏。韩一面求救于秦,一面与楚言和。楚师遂撤雍氏之围。
前299年
楚怀王三十年
秦华阳君芈戎攻楚,取新市等八城。秦昭王约楚怀王会武关。怀王不听昭雎、屈原劝阻,而从子兰之言,西入秦。秦要挟怀王割巫与黔中二郡,怀王弗许,秦因扣留怀王,不让怀王返楚。太子横由齐归郢,立为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前298年
楚顷襄王元年
秦发兵出武关,大败楚师,斩首5万,取析邑等16城而去。
约前298~297年
楚顷襄王元至二年
屈原心系怀王,疾王听之不聪,谗陷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忧愁幽思,完成抒情性长诗《离骚》。
前296年
楚顷襄王三年
楚怀王卒于秦。秦归其丧于楚。楚人哀怜怀王,如悲亲戚。楚绝秦。国人皆怨子兰,子兰短屈原于顷襄王,王怒而迁原。
约前295~293年
楚顷襄王四至六年
南郢之邑,沅、湘之间,民欲信鬼而好祠,祠必歌乐鼓舞,以娱诸神。出原放逐,愁思沸郁,屡见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因作《九歌》。楚人信奉之鬼神多而杂,既有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也有风伯、雨师、司命、司祸、地主,还有高辛、轩辕以至伏羲、女娲。楚贵族常求巫、问卜,死后下葬必置镇墓兽等仪具,意在驱鬼辟邪。
前292年
楚顷襄王七年
秦昭王致楚王书:“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日之命。愿王之饰士卒,得一乐战。”秦穰侯魏冉东向攻楚,楚失南阳盆地。顷襄王被迫复与秦平。秦遂又得东攻韩魏。楚迎妇于秦。
约前291~288年
楚顷襄王八至十一年
客歌于郢中,始歌《下里巴人》,属而和者数千人;既歌《阳阿薤露》,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微,属而和者不过数人。顷襄王好色,不使风议,民多昏乱,其积至昭奇之难。
前287年
楚顷襄王十二年
苏秦、李兑约赵、齐、楚、魏、韩五国攻春,罢于成皋。
前285年
楚顷襄王十四年
顷襄王与秦昭王会于宛。
前284年
楚顷襄王十五年
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兵伐齐,契临淄。齐湣王奔莒。楚淖齿率师救齐,湣王任之为相。淖齿杀湣王,与燕、魏分齐之卤器,收取淮北之地。
前283年
楚顷襄王十六年
顷襄王与秦昭王会于鄢。秋,复会于穰。
约前282~281年
楚顷襄王十七至十八年
楚将庄蹻出黔中,后西入滇池。
前281年
楚顷襄王十八年
秦兴师伐楚,取邓,拔黔中。楚割上庸、汉北地与秦。
前279年
楚顷襄王二十年
秦大良造白起攻楚,取西陵。继而攻鄢,引西山长谷水灌鄢,楚军民死数十万。秦大军压境,顷襄王仍常与其宠幸者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等游猎于云梦之中,不顾国政。庄辛诤谏,王不听。庄辛因离楚去赵。
前278年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
白起拔郢,东据竟陵,攻安陆。西取夷陵,烧楚先王墓。顷襄王兵散,流掩于城阳。旋迁都陈。屈原自沉于汨罗江。
前277年
楚顷襄王二十二年
秦之蜀守张若伐楚,拔巫郡,取江南。顷襄王召庄辛归楚。庄辛再进亡羊补牢之策,劝告楚王勿亲佞臣而耽于游乐,应以蔡圣侯之灭于楚为鉴,注意国事,以备秦患。顷襄王授之以执圭,封为阳陵君。
前276年
楚顷襄王二十三年
楚江南人民反秦。顷襄王收东地兵,得10余万,复西取秦所占江旁15邑为郡以抗秦。
前273年
楚顷襄王二十六年
楚左徒黄歇使于秦,上书秦昭王,力陈“善楚”之利。
前272年
楚顷襄王二十七年
秦遣使赂楚。楚、秦复平。楚遣黄歇侍太子完为质于秦。齐、韩、魏共代燕。燕太子请救于楚。顷襄王使景阳率3万人驰援,次于雍丘,牵制魏、齐之师。
约前271~264年
楚顷襄王二十八至三十五年
楚子思于寿春南兴建芍陂,引水灌田,不忧水旱。
前263年
楚顷襄王三十六年
顷襄王病。黄歇设谋使太子完得以离秦返楚。秋,顷襄王卒,子完立。考烈王以黄歇为令尹,予淮北12县地,封为春申君。
前262年
楚考烈王元年
楚纳州于秦以平。
前261年
楚考烈王二年
楚师伐鲁,取徐州
约前260~258年
楚考烈王三至五年
楚临武君至赵,与荀况议军事于赵孝成王前。楚相继吞灭费、邾、邳、郯等国。
前257年
楚考烈王六年
秦师久围赵都邯郸。赵孝成王以灵丘封黄歇,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春申君与景阳救赵,至新中,楚、魏、赵合击秦师,秦将郑安平以2万人降。春申君黄歇广招贤士,食客至数千人,与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齐名,时人并称之为“四公子”。
前256年
楚考烈王七年
楚灭鲁。鲁顷公迁于下邑。春申君以荀况为兰陵令。
前253年
楚考烈王十年
考烈王迁都于巨阳。
前251年
楚考烈王十二年
秦昭王卒。春申君吊丧于秦。楚柱国景伯死。
前248年
楚考烈王十五年
春申君献所受封之淮北12县为郡,旋被考烈王改封于江东。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前247年
楚考烈王十六年
魏信陵君率赵、魏、韩、楚、燕五国之师共攻秦,与秦师会战于河外。秦将蒙骜败逃,五国兵追至函谷关而还。
约前247~243年
楚考烈王十六至二十年
春申君在其封地兴筑宫殿、粮仓,开挖渠道、运河。 楚人[歇鸟-欠]冠子著书言道家事,写成《[歇鸟-欠]冠子》
前241年
楚考烈王二十二年
赵庞[火爰]合纵赵、楚、燕、魏、韩,共攻秦。考烈王为纵长,春申君用事,军至函谷关,秦师反击,五国兵罢。楚畏秦逼,迁都寿春,命曰“郢”。春申君进李园之妹于考烈王。
前238年
楚考烈王二十五年
考烈王病。朱英建议春申君自立为王,并请杀王舅李园。春申君不从。考烈王卒。李园埋伏死士杀春申君于王宫门外,尽灭其家。李园妹所生子悍立,是为楚幽王。
前236年
楚幽王二年
楚、越、赵、燕四国合谋,欲图秦。秦王政遣姚贾携珍珠重宝,南使楚、越、北使燕、赵,四国遂被分化。
前235年
楚幽王三年
秦征发四郡之兵,使辛梧据梁,助魏攻楚。楚执政李园忧,使人游说于辛梧。辛梧延迟半年始出兵。
前228年
楚幽王十年
幽王卒,葬于寿春东。国人立幽王弟犹,是为哀王。熊犹立二月余,其庶史负刍之徒党杀犹及太后,尽灭李园之家。负刍被拥立为王。
前226年
楚王负刍二年
秦灭韩后,兵锋转向楚、魏。秦王政使王贲击楚,大败楚师,取10余城。
前225年
楚王负刍三年
秦灭魏。楚出兵攻秦之南郡。秦王政使李信、蒙武将兵20万伐楚。李信攻平舆,蒙武攻寝,楚师败。李信又攻陈城,引兵而东,与蒙武会城父。楚师尾随秦师,三日三夜不顿舍,入两壁,杀7都尉,大破秦师。
前224年
楚王负刍四年
秦王睡使王翦、蒙武将兵60万伐楚,大契楚师于蕲南,杀楚将项燕,复取陈以南至平舆。
前223年
楚王负刍五年
王翦、蒙武复攻楚,虏楚王负刍。楚人伪托项燕之名,立楚公子昌平君为楚王,反秦于淮南。昌平君败,楚亡。
有222年
秦王政二十五年
王翦进平楚并南地。
前222~221年
秦王政二十五至二十六年
楚遣民南公流浪民间,著《南公》31篇,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灭代(赵)、燕、齐,越君降。秦始皇完成统一。
前209年
秦二世元年
七月,楚人陈胜、吴广率秦所征发的渔阳戍卒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反秦于蕲县大泽乡,进据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故楚遣民周文、武臣、项梁、项羽、范增、刘邦、宋义、秦嘉、英布、影驹、季布等纷纷聚众响应,故魏、赵、齐贵族后裔亦乘隙而起,中原大地掀起反秦大起义风暴。
前206年
汉高祖元年
刘邦攻占咸阳,项羽全歼秦军主力,秦亡。
前205~202年
汉高二至五年
刘邦与项羽大争天下统一战争,以项羽覆灭,刘邦胜利,建立汉朝统一帝国而告终。推翻秦朝暴政的主力是楚人,进行统一战争的双方领导人及其核心骨干集团的成员,均是楚人。汉朝皇室及初期的将相大臣、元勋故旧,绝大多数也都是楚人。直到汉武帝以后,六国时的国别意识始渐淡化而趋于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