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室 北京市 1区F座205室
    龙狮会
    详细信息
    更多近期缤纷狮舞
     
    缤纷狮舞
北京太狮
   2011-12-07 17:08:06  发布者:李师傅    复制   复制到我的资料库

   北京狮舞有“太狮”  (大狮子)和“少狮(小狮子)”两种,“太狮”居多。黄色为雌,蓝色为雄;另外也有黄为“吼”,蓝为狮的说法,此说源自佛教中文殊菩萨骑青毛狮子,观音菩萨骑“金毛吼”。
    相传,北京太狮是明代燕王朱棣迁都北京时带来的。朱棣皇帝喜好歌舞,每逢喜庆节日,便在宫廷举办狮子舞等歌舞表演活动。从此,狮子舞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京城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舞技艺表演之一。
    过去,每逢年节时候,北京太狮常参加一些祭祀性活动,以及朝庙进香等香会活动。清代时,—些太狮会也曾为封建帝王、达官贵人进行祝寿表演。然而北京太狮更多的还是参加民间的喜庆活动和各种节日的娱乐活动。特别是每年的春节和元宵节期间,狮子舞常常和其他民间会档,如高跷、旱船、竹马、跑驴、中幡筹一起巡游、走会,或走街串胡同,或在闹市打场。多种民间歌舞技艺的串阵表演,为京城节日增添了更多欢乐气氛。
    在会档经过的时候.有些店商或有钱人家常常有“截会”(接会)之举:即在街头或店铺前摆好茶桌,放上茶水点心等,邀请狮子会等会档表演。这个时候,往往受邀者都会停下来并拿出最好的节目回敬接会者.以示尊敬。烟花爆竹声中,太狮行走穿插,洒脱奔放,围观者喝彩不断,场面好不热闹。
    狮子舞的鼎盛时期,北京的狮子会数以百计。有些狮子会曾为皇帝献演并由此受到“皇封”。据朝阳区东坝北门村老艺人吴殿成讲述:清代乾隆皇帝曾令京城所有的狮子会进宫表演,并封技压群雄、力夺魁首的北门村狮舞为“金铃狮祖”。逢“金铃狮祖”出动,各路狮子统统要闭日颔首,伏在地上让路。
    另据老艺人隋少甫介绍,咸丰皇帝曾赐给海淀的“钢钤五狮”铁铃铛十八枚,并封该狮子会为“万寿无疆钢铃五狮会”。那十八枚铃铛是由内务府造办处专门制造的,有十八紫之称。
    光绪二十年,东城区东猪市大街的太狮,曾在慈禧太后六十岁大寿时到颐和园万寿山表演,精湛的耍狮技艺看得慈禧心情大悦。表演时正逢慈禧用膳,所以老佛爷就给东猪市的太狮封了个“万寿无疆同膳舞狮会”;而同时前去参加祝寿表演的宜武白纸坊的太狮,也被封为“万寿无疆永寿长春太狮圣会”。
    传统“太狮”造型取自寺庙门前的石狮子,特点为:头重身长,身上无毛。狮头的造型特点威武凶猛:大碑儿头、窝窝眼、翻鼻孔、血盆大口,头上装有七至十三枚紫铡铃销,每个大若茶壶,抖动起来声传数里。这样的狮头重达七八十斤,舞起来动作稳健,有棱有角,顿挫分明,展现了狮子的刚健之美。狮皮则是用黄、蓝小帆布缝制成的斗篷,长约一丈三,与头连在一起。表演时,一头一尾同名扮狮者将脚露在外面,另有一位老者手持拂尘引狮戏耍。至今,这种早期太狮的造型和舞法,仍被平谷县后北宫舞狮队保持着。
    另外,清代北京还有一种身上有毛的舜于舞造型。据《清史稿·乐志》记载:“番子乐。金
川之阿尔萨兰,司乐器三人,司舞二人,为戏狮,身长七尺,披五色毛,番名僧格乙。引狮者,衣杂彩,手执绳,系耍球—,五色,番名僧格乙阿拉喀。”我们从清代《北京走会图》的舞狮场景中也可以看到,“狮身”的确是有毛的。
    “太狮怕过桥,少狮怕过牌楼”是老北京舞狮艺人常说的一句话。传统的北京狮子舞表演套路丰富,有“小三相” “长五相”“单闭式” “对头”“龙抱柱”“香炉角” “金钱章子” “旱船大赶” “搭牌楼” “戏水”等。而其中的太狮“戏水”和少狮“爬高”,都是狮舞表演过程中难度最大、尤为精彩的部分。民国时期出版的《北平指南》中就描写到:“太狮过桥须戏水,少狮遇树爬高,均为最困难最精彩之技术。”
    按过去的习俗,过桥戏水是太狮必演的动作,即扮狮尾者站在桥上,双手抱住舞狮头者的腰,而狮头则探向水面,作戏水状。如果桥面离水面较高,狮尾者就需要用绳子来栓住扮狮头者的腰,然后再放到水面作戏水表演。两名演员一旦配合失误,就会落到水里。而少狮过牌楼时,则必须从牌楼上过去而不能从下面走,边爬边演;遇到高杆时,还要爬杆,并在杆顶完成各种动作。
    这戏水爬高的绝技,《北平风俗类徵》中有段非常生动的描述:“耍狮子,会钻套,拿头的好,还得往外瞧,拿尾的哥儿们猫着腰,遇见了天棚爬杉篙,窜房越脊一丈多高,逢桥时甩尾的忙,他单怕戏水那一招。拿头腰,甩尾的抱,任凭怎么没劲将牙咬,掉在河里谁把你们捞?”所以,解放前的舞狮艺人据说多数都是架子工和棚匠,职业技能致使他们的爬高功夫远非常人可比。

(1)东猪市太狮

     东城区东猪市的“同膳太狮”,原是一种祭祀性舞蹈,参加每年正月初三至初八的神仙会朝拜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该狮舞擅长表演狮子的各种神态,如:表演者以狮头上的紫铜铃铛连续击出节奏,表现喜悦的情绪;而紫铜铃铛微微作颤时,狮子即呈现可怜胆怯的模样;而当舞狮动作与狮头铃铛鲜明变化时,狮子愤怒、惊恐的状态一展眼前。此外,东猪市太狮还将狗的搔裆啃痒和猫的舔毛以及狗闪、猫窜等动作运用到太狮表演中,细腻逼真地塑造出狮子既凶猛又温顺可爱的形象。

(2)白纸坊太狮

    白纸坊太狮,即“永寿长春太狮”,它的表演凶猛粗犷,形神兼备。基本动作有“拜步亮相”“甩头卧”“叠金钱”“搭牌楼”“戏水”等。“戏水”是该狮舞的绝活儿,表演难度相当大。另外,按八卦方位行走穿插的表演,也是它的一个特点。
    旧时,白纸坊地区造纸作坊集中,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十七东汉造纸发明家蔡伦生日那天,这个地区的太狮都和其他民间歌舞技艺等一起进行祭祀祖师活动。另外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 白纸坊太狮也会参加当地百姓祭龙王的演出活动。

(3)后北宫太狮

    后北宫太狮有“狮祖”之称。据说后北宫村的人家都是四百多年前从山东、河南等地迁人的,所以该村的“太狮”带有山东狮舞的遗风。
    后北宫太狮头大身长,有黄、青两色,青狮为主。它的表演细腻稳健,主要在地面做各种盘、卷、啃、搔、戏、耍等动作,表现狮子温顺的习性。主要套路有“跳三步参神”“单盘”“双盘”“卧虎”“压滚”“托塔”“骑毛驴” “探海”“戏水”“跳戏楼”等,风格古朴而自然。
    后北宫太狮主要在“闹灯棚”期间活动,即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及十七
上午半天。另外也参加京东丫臀山庙会,声誉甚高。

(4)北关村太狮

    延庆县城关乡北关村太狮,原名“狮子老会”,成立于清道光年间。北关村太狮的狮头造型颇异,嘴似猪嘴,额头上写有“太狮少宝”四字。狮身较长,有黄、蓝两色,花布缝制,背上有五道狮毛。
    北关村太狮旧时于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三起会,十七休会。一般在本村的街面表演或到大户人家拜年,以增添喜庆气氛。它也经常与其他数十档民间花会一起进县城,在大街、衙门、店铺门前表演。北关村太狮动作欢腾、细腻,通过“戏水”“拎头”“地螺丝”“杠楼子”“打滚”等大幅度动作,表现狮子威武勇猛的气势。它还可在叠起的高桌上爬上跳下,表演一些惊险动作。
 

 评 论(0) 阅 读(1413)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 好
  • 已阅
    您已经输入个字,还可以输入个字
谁来看过:
访客
李师傅
本站地址:北京市1区F座205室     公司名称:龙狮会     邮箱:123abc@126.com     电话:010-58859862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