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资讯内容
餐饮行业缺工 人都去哪了?
2011/10/30 19:52:03      复制

  

餐饮行业缺工人都去哪了?
 

 

  广州餐饮服务质量曾经名动江湖,吸引全国各个城市的同行争相前来取经。然而,近年来的“用工荒”已经令那样的好时光一去不返。招工难,用工荒,成了餐饮行业的通病,而给食客带来的直接感受就是,“食在广州”服务质量下降。餐饮企业为何会遭遇缺工?面对大范围的缺工,又有何应对之策和经验借鉴可供从业者参考?南都今明继续推出专题调查,敬请关注。

  缺工!招工!“食在广州”,广州餐饮企业却因人手欠缺四处张贴招工告示。根据南都记者实地调查,目前广州近九成餐饮企业处于缺工状态,用工荒已对“食在广州”的服务质量构成一定影响。

  餐饮企业为什么招不到人,又为什么留不住人?广州饮食行业商会秘书长倪弘向南都记者透露,2009年春节前就出现大量会员抱怨难招工的问题,随后这股用工荒向广州餐饮业蔓延。而对于“招工难”,餐饮企业老板、员工和经济学专家,均有不同看法。

  企业老板说:年轻员工怕苦怕累

  餐饮企业管理层多认为是两个原因造成用工荒:一是内地经济发展,劳动力分流;二是年轻员工怕苦怕累,对自身价值认同感低。大食馆湘菜馆老板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内地薪资水平都有所上涨,而广州餐饮行业整体工资水平并没有显著上涨,这样一来,广州餐饮行业的工资水平同比就没有优势了。去年以来,他们店里主要离职的就是服务员,大都是回家乡做了。“猪肚鸡”一名餐厅经理表示,内地经济好转,分流了很多劳动力,像他湖南老家,很多人都转去江浙一带务工。“在那里工作三个月以上,老板支付探亲车票,这点比广州人性化很多,工资待遇也差不多。”

  “凡味家厨”的人事经理则表示,任何企业单位都一样,基层工种是最难招的。这些工作工时长,工作量大,又苦又累,而薪资待遇提高又赶不上生活成本增加的速度。当这些员工积累了一定的打工经验之后,往往不会再选择这种初级工作。另外,现在的孩子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普遍不能吃苦。要是做得不开心,有什么小矛盾,说不干就不干。

  “川味香辣坊”副总经理龙先生认为,饮食行业有“别人吃着,我们站着”的说法,很多年轻人对于这个服务性行业有种偏见。“四川香辣坊”一名经理坦言,做服务业辛苦,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适应。在服务行业打工,压力大过去工厂。“既要面对来自顾客的压力,还有上司的要求,如果自己做事动作较慢,甚至会被同事们嫌弃。”除了辛苦,升职空间小也是人员流动大的原因。不少服务员做了五六个月或者一年后,都会希望能升职,但中层职位很少。不少员工会因此辞职,导致服务员缺口就会变大。

  打工者说:物价高工资低

  而很多餐饮业基层从业人员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广州的物价一直在涨,但工资就是不涨。

  一位来自四川的罗厨师告诉记者,厨师这个行业,前几年他可拿到6000多元的工资,现在只能拿到5000元,“老家那边都快赶上这个数了”。他表示,做餐饮这一行太辛苦,一天下来起码10个小时。休息时间不稳定,每个月只能休息两天。加班是常事,还不加薪,节假日也不让休息。

  来自江西的服务员小吴,从事餐饮服务工作已经一年,一起来的同乡早已经走了。“90后做工最不稳定,像我这样干了一年的服务员算是很长的了。”她说,做服务员比较辛苦,还要经常受客人及老板的气,家里的工资和广州相比也没差多少。“家里父母都反对我做这行。”

  在饮食行业工作了17年的刘姐说,餐饮业流动性很大,招人很难,尤其是以80后、90后为生力军的近几年。服务员缺工最严重,“现在年青一辈的80后、9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能吃苦的少之又少。不少90后连3个月的试用期都挺不过去。”

  经济学专家谌新民:内地城市化进程加剧

  针对目前餐饮业大面积缺工的问题,华师大劳动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广东劳动(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学会副会长谌新民称,近期和政府部门沟通时,发现他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谌新民认为广州餐饮业缺工的主要原因有四点:首先是劳动力供给发生了变化。内地的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致使外地打工者在自己家门口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广州的餐饮业提供的劳动环境和薪酬福利也缺乏竞争力,餐饮业从业者也“不是特别受人尊重”,致使劳动力流出的推力和拉力都减小了。

  其次是劳动力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各地对餐饮业从业者的需求都有所增加,水涨船高,致使打工者的需求不断提高。

  再次是从业者对职业发展和工资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新生代的农民工和以往农民工的职业诉求有明显的差别,他们更加注重劳动环境和职业发展空间,而现在的餐饮企业不能满足他们这些需求。

  最后是对餐饮业从业者的社会福利和公共保障不足,致使他们的职业安全感不强。这些原因造成了广州餐饮业的严重缺工现象。

  谌新民认为经济学概念里的“刘易斯拐点”对广州餐饮业缺工影响不大。“刘易斯拐点”指的是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而广州的餐饮业缺工现象的主因是内地城市化进程加剧,与沿海地区差距缩小,以及广州本地餐饮企业的工资、福利、劳动条件不高。

  广州饮食行业商会秘书长倪弘:内地务工者回乡发展

  广州饮食行业商会秘书长倪弘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介绍,2009年春节前,协会里的餐饮企业纷纷反映遭遇招工难问题。可以说是从那个时候,这股用工荒开始向广州餐饮业蔓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倪弘说,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珠三角一带,像东莞,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考虑到成本问题,将工厂向内地转移,带走了很多内地务工者,这些人回去后再也不回来了。本来一批劳动力可以从工厂流动到服务业,现在断绝了这个来源。

  另一方面,2009年之前,广州餐饮业服务员中,四川省的务工者占比非常大,20%-40%是四川籍。但是随着四川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成都、重庆两地餐饮业的迅猛发展,很多有经验的服务员回到老家工作,目前广州餐饮业服务员中,四川籍的比例已降到10%,这还是保守估计。

  ■网友说

  现象不可怕,可怕的是无可奈何

  @老陕人家_杜建华:根本的原因是这些服务行业的利润微薄,具体在:房租高涨,原材料高涨,税负高涨,其他隐性负担高涨,于是部分成本就会转嫁在员工的工资里,目前餐饮业的整体经营状况能有1/3盈利,1/3保本,1/3亏损已经是不错了。

  @深南浮云重新做人:呵呵,窃以为该是多选题。我曾在成都从事餐饮管理,对员工的想法有一定了解。工资低、社会地位低是主要原因,没前途、难晋升也对从业者影响很大。80、90后怕吃苦这个恐怕不太全面,很多90后的孩子非常优秀,但是落后的条件让他们别无选择。

  @大碌茶:餐饮工资应在3000至3500元合理,但是老板们做不到啊。

  @嘉嘉他爹:餐饮难做啊!看看为啥那么多假毒食品添加剂,有合理的利润犯得着搞这些花头吗?说餐饮毛利高的都是没搞过这行的,这行也就赚点辛苦钱,可现在的年轻人肯赚这钱吗?当然那些对公吃喝的是不在此列的,人家拿这洗钱都行。

  @江小喵呜:城市整体生活成本过高,工资收入不足以维持“多少有点尊严”的生活,必然逃离这行业、逃离这城市。

  @ C herrykeyup:现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现状无可奈何。

  @活不明白的青春:餐饮业用工荒:1.工资低。虽然相比几年前的八九百块,现在的一两千块多了很多。但从等值的角度来看,现在的一千多块,比几年前的八九百块差远了。2.用工体制不健全,反观香港和日本,兼职,全职,学生职等,有一套健全的用工体制,健全的经营管理,保证人性化,让生活不被工作所负担。

  微博投票

  ●投票时间:6月21日10:46-6月21日20:00

  ●调查主题:广州餐饮“用工荒”原因何在?

  ●参与总人数:553人

  80、90后怕吃苦,没有吃苦耐劳精神:23(4%)

  没感觉啊,服务还是挺好的嘛:3(1%)

  广州工作性价比太低,还不如回内地:61(11%)

  说不清,打酱油的路过:18(3%)

  做餐饮业没前途,很难晋升管理层:34(6%)

  工资低,食客野蛮,身水身汗,社会地位低:414(75%)

  南都制图:张许君

  南都读者鉴定团曝光不地道服务

  近日,南都在广州全城征集热心美食的读者加入“鉴定团”,对照餐饮企业服务评定“国标”,体验广州不同档次餐厅的服务质量。从目前回收的调查表来看,食客对餐饮企业服务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速度”和“素质”两个方面。另外,从调查中也发现,档次越高的餐饮企业服务质量越好。

  服务员都说“我是新来的”

  鉴定员:陈先生

  鉴定餐饮企业:天河区柯木塱龙洞商业步行街乐分享餐厅

  首先让我不满意的就是“点单”,让人不爽。当我向服务员询问,“你家牛排都有什么汁”时,对方竟然来了句“对不起,我新来的,不清楚”。没办法,我要求换一位熟悉情况的服务员来点单。换人倒是快的,可当我再次拿着菜牌问菜的主材是什么时,第二个服务员的回答又是“对不起,我是新来的,不清楚”,口径之统一像培训过似的。这种情况让我很生气,于是随便点了三个商务套餐和三份虫草花瘦肉汤。

  汤是最早上的,三份汤只上了一份。当商务套餐陆续上齐后,我就提醒服务员赶紧上另外两份汤。服务员答应去催,但是一去不复返。进餐的近1个小时里,我几乎每5至10分钟催一次,一共催了三次,一直到吃完,另两份汤都没上来。整个用餐过程,吃饭的时间实际上只有20多分钟,大半时间在等汤。最后实在等不住了,我把餐厅经理叫过来。经理去趟厨房了解情况后回来直道歉,解释说服务员是新手,下单时出了问题没下到。

  换餐具速度不达标

  鉴定员:杨晓

  鉴定餐饮企业:黄鳝世家(先烈中路店)分店

  工作人员的主观态度都很好,但是由于当天客人较多,迎宾员无法做到“引位得当,及时补位”。在我点菜时,刚开始写单的服务员没经验,对菜单不熟,无法介绍。后来换了一个服务员较熟练。在斟酒斟茶方面,“不空杯”的标准达不到,添酒添茶不及时,要我招手示意才有人来服务。换餐具的速度不达标,做不到“及时、规范、适时”,要提醒才撤换。

  人一多,服务质量就下降

  鉴定员:李家明

  鉴定餐厅:东江海鲜城(江燕路)

  整个餐厅的档次可以,服务员统一着装且有分别,可以让顾客辨别出不同的岗位,整体态度上礼貌热情。点菜员比较熟练,能够指引客人点特价菜。但在“斟酒斟茶”方面,当人渐渐多起来时,服务员就照顾不过来。骨碟也要等顾客有要求时才更换。

  (读者个人体验,不代表本报意见)

  统筹:南都记者 伊晓霞 严慧芳

  采写:南都记者 吴渤 孙莹 裘萍 张俊杰 李春花 冯倩妮 孔小云 伊晓霞 实习生李雯洁 马海江 殷晓锐 龚莹

相关文章
 评 论(0) 阅 读(944)
  • 我要评论
  •  更多表情  
  • 好
  • 已阅
    您已经输入个字,还可以输入个字
谁来看过:
访客
束河人家
本站地址:北京东城区北兵马司胡同17号(近中央戏剧学院北门)     公司名称:北京束河人家(云南火     邮箱:ufovvufo@126.com     电话:010-57218898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