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原龙
西北仰韶、马家窑文化中的鱼型原龙与鲵型原龙
2011-12-8 10:09:29  

  在距今6000年至4400年,即公元前4000年至前2400年间,在黄河中上游的渭河流域,在今天的陕西、甘肃、豫西、晋南的西北一带,曾经广泛分布着以彩陶文化为典型特征的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虽已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却属于仰韶文化尚未充分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的生产方式,是以北方旱作农业为主,同时还兼营采集和捕鱼,看来鱼在他们的生产与生活中,还占有相当重要的特殊地位。陶器上的纹样,以鱼型纹饰为数量最多,变化最大,文化内涵量为丰富。看来,鱼曾作为半坡氏族、半坡文化中的图腾标志。半坡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陶器上的人面鱼纹,鱼不但浮游在人四周,而且还有两条鱼衔住人的耳朵部位,与人形成一体,或者是作为天人合一的中介桥梁,起到通天神龙的神灵作用。正是这种独特的历史背景、实践基础、文化理念,孕育了鱼型原龙。

  八十年代初期,陕西渭水流域的宝鸡市金陵河西岸的北首领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蒜头壶上,发现了以鱼为主的原龙形象,经测定年代距今六千八百至六千年,堪称是年代最早的中华原龙了。

  这条鱼型原龙,形似鱼而神似龙:
 
  鱼头,鱼眼睛,鱼鳃,鱼鳍,鱼身子,鱼尾巴,几乎是一目了然的;

  然而仔细端详,确实也有不同于鱼的不同凡响的地方,主要是鱼头呈长方型,鱼嘴显得十分巨大,可以说鱼头又有点象鳄鱼头,而身子又有点象近似于蛇,鱼鳃张开如角状物,显得很有气势,甚至似有出水腾空之势。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甘肃省甘谷县西坪文化遗址和武山县傅家门遗址这两个地方,先后发现了年代在五千年以上的鲵型原龙形象,以两栖动物大鲵为龙的主要原型。
 
  西坪鲵型原龙,断代在距今五千五百年。原龙纹像绘在一个高约80厘米的大型陶瓶上,龙高达40厘米,形似鲵而神似龙:圆型的头部很像人头,因而曾被称为“人面鲵鱼纹”,圆圆的眼睛睁得很大,眼球居中而显得格外有神,大嘴张开,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什么;整个身体如娃娃鱼,作V定型跃起之状,通体有鳞甲,身体上部两侧长有伸向上方的双臂,手臂顶端张开四趾,张开的双臂与张开的大嘴,似乎都在表示这是一条通天神龙,在向苍天与世人宣示什么,而不是一条凡鱼。如此高大的陶瓶,看来也并非日常生活用品,而是用作礼器与文化象征。

  傅家门鲵型原龙,断代在五千年前。它的形体与五百年前的西坪鲵型原龙大体相近,不同之处在于更加浓墨重彩,也更加突出了龙的神灵,头部长出六个分叉,如角状羽状之物,并由两肢增加为六肢,爪也更加突出,因而整体看来更增加了龙的神色。

  西北仰韶文化地处黄河中上游,又多高原山涧,因而在以北方粟作农业经济为主的前提下,较多地保持了渔猎经济;对鱼型原龙、鲵型原龙的崇拜,正植根于这种经济基础,并构成这一西北文化圈特点。

本站地址:北京市1区F座205室     公司名称:龙狮会     邮箱:123abc@126.com     电话:010-58859862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