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原龙
中原仰韶、龙山文化中的鳄型原龙与蛇型原龙
2011-12-8 10:13:06  

   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的中国考古学发现,还进一步证实了中原文化区系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源头、多中心之一,这里是中原仰韶文化中的鳄型原龙与中原龙山文化蛇型原龙的故乡与发源地。

  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主要以鳄鱼为原型的蚌塑原龙,当时因号称“中华第一龙”而轰动一时,今天看来或许叫做“中原第一龙”更为贴切。

 
 这是一处黄河大流域、漳河小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的后岗类型,距今接近六千五百年,断代在公元前4500年前后。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意在表明墓主生前有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同时还是一位神通天地的巫师人物。

  墓主两侧的蚌塑呈“青龙白虎图”状,其中右侧一方,是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鳄型原龙形象。这条原龙整体形象接近鳄鱼,而又比普通鳄鱼原型增加了种种龙的神性;体长1.78米,身高0.67米,整个体型呈较长的S型或之字型,一波三折,体态比一般在地面葡伏爬行的鳄鱼明显要高得多,显示出身体脱离地面超越爬行状态;这条鳄型原龙的头部与一般鳄鱼不同的是,头高高抬起,作昂首挺胸,瞠目有神之态,吻部像鳄鱼一样较长,颈部长而弯曲,头后面还有竖起的双角,或叫两撮鬣毛,也与普通鳄鱼大相径庭;整个身长比例也大体接近鳄鱼而明显较高,有四肢,趾分五叉,似鳄鱼又比鳄鱼的爬行更近于直立;长尾巴也像鳄鱼,而尾端也作掌状分叉,又与一般鳄鱼有别。

  1978年至1980年,山西襄当陶寺文化遗址,出土了带蟠龙纹的彩陶盘。

  地点在黄河大流域,汾水小流域。时间在距今四千五百年至三千九百年前,文化类型属于中原龙山文化陶寺类型。

   这里的蟠龙,实际上是以蛇为主要原型的原龙,适当吸收了鳄鱼等动物的某些特征:头部基本似龙,没有脖子,头与身子直接衔接,眼睛又小又圆,口中吐长信,——这些地方以蛇为原型;但吻很长,利齿成排,又有点像鳄鱼;口中吐出的信子很长,若麦穗麦芒的形状,则是想象的成分居多;龙身体也近似于蛇而修长,蜷曲成环状;没有足,遍体鳞甲,对称成行,则又近似鳄鱼;头后的左右两边,如鱼鳍,尾部亦似鱼,分作两叉;蟠龙盘中间若有水纹或云纹,这里的龙有点像是潜龙,仿佛随时可以入水或升天。

  陶寺蛇型原龙是中原文明起源、国家起源的重要文化象征。
 

本站地址:北京市1区F座205室     公司名称:龙狮会     邮箱:123abc@126.com     电话:010-58859862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