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原龙
中南大溪、屈家岭文化中的猪型原龙与鹿型原龙
2011-12-8 10:32:25  

  长江中游南至珠江流域构成中南地区,也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系,其中包含若干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系统,三峡地带发现的大溪文化系统,江汉平原发现的屈家岭文化系统,南岭和武夷山脉以南的岭南地区的珠江流域石峡文化系统。在中南区系的大溪——屈家岭文化中,先后发现了两种原龙:猪型原龙和鹿型原龙。
 
  八十年代中期,在汉水流域的湖北天门石河镇,发掘的石家河文化遗存中,首先发现了猪型原龙。与红山文化南北呼应。
 
  石家河文化是屈家岭文化的后期发展,距今已有4800至4000年。
 
  1993年下半年,在京九铁路施工过程中,在长江以北25公里的湖北黄梅县焦墩,在屈家岭文化前身的大溪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卵石摆塑原龙:龙全长4.46米,高2.28米,宽0.3至0.65米,昂首直身,曲颈卷尾,背部有三鳍,腹下伸三足,长须曲折弯卷,独角上扬,恰似一条正在腾飞的巨龙。这是一条距今6000年的卵石摆塑原龙,是继黄河流域蚌塑龙、辽河流域玉猪龙之后,在长江流域原龙形态的重大发现。
 
  主要有以下特征:鹿头;鹿角;蛇身;兽爪;鱼尾。至于长颈原型是什么,尚有待探讨。我们暂且名之为鹿型原龙。
 
  仅就二十世纪考古发现而论,在中华文明起源期间,在六大文化区系中存在着十二种原龙形态,其中去掉三种重复的,仍有九种原龙之多。
 
  龙的起源的多元性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源性的必然反映,具有四个历史支点:

  中国生态地理系统的多样性;
  “南方稻作农业文化——中原粟作农业文化——北方游牧渔猎文化”的多样性;
  “石器——陶器——铜器”工艺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原始图腾崇拜的多样性。
  中国龙的起源不仅有多元发生的历史特点,而且孕育着内在的民族文化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上:
  各种原龙形态都以通天神兽形式,表达了中国人特有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多种原龙形态基本都和中国农业经济与物候特征息息相通;
  多种原龙形态基本上都反映了源于原始图腾又超越原始图腾的多元综合性、多源兼容性;
  在炎黄时代以后的龙山文化时代,龙的起源与中华文明起源更趋向于多元一体的发展大势。

 

     阅 读(1124)
本站地址:北京市1区F座205室     公司名称:龙狮会     邮箱:123abc@126.com     电话:010-58859862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